在AP美國曆史的考試中,有一類題目一向被考生深惡痛絕,那就是Document Based Questio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BQ類型的問題。這個題目一共包括七段不同的材料,前後跨度一般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間,要求我們根據材料內容,結合題目進行一個完整的論述,這類題目考察的,不僅僅是我們對於歷史知識本身的掌握,更要看到我們能不能能把歷史事件放在一個完整的歷史時間中,找到其前因後果,並且抽絲剝繭的找到內中的聯繫。

看起來這類題目的確很有難度,但是其實我們只要找準了做題的思路和技巧,就還是很好解決的。今天我們就以一道AP的DBQ問題爲例,來完整的歸納一下做這類題所需要的技巧。

首先在做題之前,我們要先看一下我們需要做到什麼程度。在最新的官方指南中,給出了一個好的DBQ問題需要做到的幾點:

我們來翻譯一下:

1. 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和題目相關的主題。

2. 能夠在一個更大的歷史範圍內去討論和分析問題,不僅僅給出事件,還有事件的起因和結果,而且每一個事件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材料來源。

3. 至少還能列出一個歷史事件,這個事件要同材料和主題相關,但是沒有在材料中提及。

4. 能夠分析和解釋材料中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以及同整個主題之間的關係。

5. 至少要列出四段材料中的觀點、事件、目的等等同你自己給出的論點之間的關係。

//////////

好了,明確了這樣的一個原則,下面我們就來正式的看一看材料吧!

首先DBQ類型的問題時間一共是60分鐘,這裏我們會建議,把做題的時間分成這樣三個步驟:前十五分鐘的時間首先分析材料,總結自己的觀點並且分配證據,剩餘的45分鐘時間再去進行寫作。

一、分析材料

對於DBQ的問題基本就是一段時間之內的變化,需要我們能夠準確的找到這一段時間之內初期和後期的狀況以及區別,然後根據其中的變化結合文件材料來分析。通常情況下文件本身的內容不會和題目有明顯的直接聯繫,文件本身的相關性也不會很強,所以在寫作之前就要先構思好這道題我們的主要論點都有哪些,這也是對於考生考察的重點之一。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一道題,這道題來自教材5steps的診斷測試,題目是這樣的:

題目要求講到喬治華盛頓和約翰亞當斯時期聯邦黨人的執政對於美國的統一和聯邦政府權力建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DBQ的問題往往都是關於一段時間之內的變化,而這道題問的其實就是從1789年華盛頓擔任總統開始,到1801年亞當斯卸任的這十幾年的變化。美國在這十幾年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那就是儘管華盛頓和亞當斯以及文中沒有提及的漢密爾頓推行了各種政策來維持國家的統一,但是美國還是走上了兩黨分裂的道路,從一黨制變成兩黨對立的狀態,所以華盛頓和亞當斯的一系列政策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他們又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統一有多大的影響?這就是這道題的主要論點所在。

在分析一個材料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按照這樣的一個順序來梳理:年份,關鍵詞,背景信息,並且根據這些內容來找到同論點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僅僅要找到和主題本身相關的內容,有時候我們要儘可能多的把一切我們能夠想到的相關的內容都添加進去,所以這裏的歷史事件就是“多多益善”。下面我們以七篇材料中的一個材料爲例來分析一下。

來看第一篇材料: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盛頓第一次就職演說,首先來看時間1789年,這一年的標誌性事件,就是美國製定新的《聯邦憲法》取代了原有的《邦聯條例》,美國從一個邦聯制國家開始向一個聯邦制國家轉變。《聯邦憲法》的簽署是在7月19日,在華盛頓就職演說三個月之後,所以兩者之間一定是有聯繫的。而美國之所以要從邦聯制轉向聯邦制,就是因爲在美國建國之後雖然有一箇中央政府,但是這個政府沒有徵兵權和徵稅權,對於地方政府的管理非常有限,很多人包括華盛頓、亞當斯、傑斐遜等人都意識到了問題,所以才最終有了1789那年的憲法。聯繫了時間,下面再看一下具體的你內容,其中看到了關鍵詞Congress,說的是華盛頓希望能夠通過國會制定政策來阻止政黨分裂。但是,也正是因爲政策的制定,尤其是經濟政策的制定,纔出現了漢密爾頓和傑斐遜對於國家銀行和美國發展重點工農業之爭,並最終導致了分裂。雖然漢密爾頓創建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和發行國債(Assumption Act)以及關稅(Tariff)的政策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但是卻也導致了同聯邦黨對立的民主共和黨的出現。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最後可以總結這一段材料:聯邦黨人最初的的願望是國家統一併且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他們的政策也的確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國家的分裂。

通過年份、材料文字和背景,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而這樣的七段材料都可以採用同樣的分析方式,將每一段的主線內容和主要觀點羅列出來。

Document B:有關於弗吉尼亞對於發行國債這件事情的反對意見,這裏可以提到美國民衆對於撥款法案(Funding Bill)的反對,以及民主共和黨對於美國發展農業道路的支持。這裏還可以延伸這場反對最終引發了威士忌酒反抗運動(Whisky Rebellion)。

Document C:託馬斯傑斐遜對於國家銀行的態度,這個材料很明確,就是完全的反對意見,也標誌着在政府內部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1791年也正是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出現的時間,所以這段材料的主要論點也是分裂。

Document D:這是在傑斐遜表明自己觀點之後8天,來自漢密爾頓的反擊。兩個人的爭論主要在於憲法中的“必要和適當條款”(Necessary and proper Clause)的解釋。

Document E:1794年威士忌酒反抗運動之後華盛頓的講話,針對這樣一場反抗運動,華盛頓的迴應是希望加強聯邦法律以及在憲法允許條件下最大化的行使權力,比如華盛頓招募了三個州的民兵來鎮壓這次叛亂。

Document F:首先看時間是1798年,在之前的一年約翰亞當斯當選美國的第二任總統,材料內容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煽動叛亂法》,導致國會出臺這項法律的原因主要是1794年美國同英國簽訂的《傑伊條約》(Jay’s Treaty)以及直接導火索:1797年美國和法國之間的XYZ事件(the XYZ Affair)導致兩國關係緊張隨時可能戰爭。《煽動叛亂法》主要是聯邦黨針對民主共和黨言論自由的鎮壓,所以雖然亞當斯希望可以維持國內的穩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兩黨的對立。

Document G:最後一段材料還是1798年,材料是《肯塔基決議案》,這個是時任副總統的傑斐遜起草,主要目的是針對同年率先通過的《煽動叛亂法》,也是民主共和黨對於聯邦黨的反擊。

二、論點和證據分配

通過對於材料本身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把材料分成這樣兩個方面,第一就是華盛頓和亞當斯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提高重要政府控制力所做的努力,材料A、D、E、F四篇材料可以看得出聯邦黨人從口頭呼籲,到理論支持,到武力鎮壓,到使用法律手段強行壓制,一個溫和到強硬的過程,另外,反對派的行動,也是按照材料B、C、G的順序,從個別州的反抗聲音,到出現反對政黨,再到政府內部正副總統直接對抗的一個過程,有了這樣的兩個大方向,下面就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了。例如:

雖然聯邦黨人在試圖維持國家統一和完整,並且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也正是他們的政策,導致了反對政黨的出現,導致了國家出現了分裂的苗頭。

這裏要注意的是,對於歷史類的寫作,我們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分來方法,通過對材料的不同分配,我們也可以提出論點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反對派的聲音不可避免,但是聯邦黨人面對建國初期的內憂外困還是使得國家走上正軌,並且留下了美國得以延續的政治、金融和司法體系。同學們也可以試試整合展開一下!

三、開始寫作

對於整個寫作,我們一般會分成這樣的幾個部分:

介紹段落

主題段落一

主題段落二

主題段落三

結論段落。

這樣的“five-paragraph essay”就是美國高中和一般的學術論文中通用的分析作文格式,當然考試中也不會限制別的格式和結構,只要能夠包括以上所有因素在內就可以,但是分析類文章的核心不在結構創新,所以不用改動太多。Essay寫作中要如何做到精準表達|http://www.lxws.net/new.php?id=1471

對於介紹段落本身,我們需要能夠建立一個跨度,從一些大家感興趣的,或者離我們更近的生活開始一步步的過渡到我們所材料中的內容,在評分標準中,也要求我們能夠描述一個和題目相關的更宏大的歷史背景,這道題是關於美國中央政府的權力建設和國家的統一,我們可以引申到所有的國家統一的建設上來,可以是美國內部現在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黨制,英國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之爭,甚至是法國的多黨制。

我們可以這樣開頭:

Throughout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how to hold a country as a whole and maintain its power can always be the eternal theme of politics, and inmodernworld, the art of politic always lies in government structures, like the two-party system inUKandmulti-partysystem in French and German. Generally, the form of several political parties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class interests-differentstratumsthey stand for, as La Republique En Marche, Parti Socialiste and Front National in France, Forza Italia, Nuovo Centrodestra and Partito Democratico in Italy. Some might assume that theraiseof rival partisan fractions in the US in the first 12years was also the consequence of antagonism from several classes, however, the policies and laws published during that period reflects more factors other than social classes-under the in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federal power.

在這裏我們也可以把下面三個段落的主題寫在上面,方便讀者理清邏輯關係,或者我們放在下面直接寫也沒有問題。下面三個主題段落,我們可以主要介紹這樣的幾個方面:

段落一:聯邦黨人一直在試圖維持國家的統一,並且試圖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段落二:在聯邦黨人推行政策的同事,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並且最終演變成了一個對立的政黨。

段落三:對立和國家發展相比,國家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經濟、政治、法律的初步體系,但是對立所帶來的結果更加深遠,近一點的午夜任命到遠一點的1812年戰爭,險些造成國家的第一次分裂。

結論段落:總結前面的觀點。

怎麼樣,這樣看是不是其實DBQ類型的問題也並不是很困難了?當然我們還是要反覆的強調,歷史類的討論是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的,我們在其中所找到和關聯到的所有史實和展開的方向也都不是唯一的,只要你可以寫出自己明確的觀點,並且能夠有足夠清晰和相關的論證,就是一片好的文章!同學們可以模仿着同樣的方式自己來進行一次寫作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