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與供應鏈之間有什麼聯繫?如何利用“區塊鏈+供應鏈”模式解決金融難題?

區塊鏈+供應鏈,區塊鏈和供應鏈之間有什麼聯繫?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點:

區塊鏈的概念於 2008 年在中本聰的論文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技術方案),它並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

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絡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區塊‛鏈,顧名思義,是因爲區塊鏈存儲數據的結構是由網絡上一個個‚存儲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絡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數據。隨着時間推移,這條鏈會不斷增長。

區塊鏈特徵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點:

去中心化:由於區塊鏈是靠各個節點共同實現系統的維護和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基於分佈式存儲數據,而沒有某個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個節點受到攻擊和篡改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的健康運作。

去信任化: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雙方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無需互相信任的基礎。由於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都可以扮演‚監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擔心欺詐的問題。

可擴展:區塊鏈是一種底層開源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各類擴展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應用。

匿名化:數據交換的雙方

可以是匿名的,網絡中的節點無需知道彼此的身份和個人信息即可進行數據交換。

安全可靠:由於任意節點之間的活動均受到全網的監督,並且數據庫採用分佈式存儲,對於黑客來說,第一無法僞裝和進行欺詐活動,第二無法僅靠攻克某個節點而控制網絡。

供應鏈條存在各級企業資信難於評估,融資難,融資貴等傳統痛點

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痛點 痛點1

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由於銀行依賴的是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和調節銷售能力,出於風控的考慮,銀行僅願意對核心企業有直接應付賬款義務的上游供應商(限於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一級供應商),提供預付款或者存貨融資。

這就導致了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等供應商/經銷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受到限制,而中小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融資易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會傷害整個供應鏈體系。

區塊鏈解決方案:我們在區塊鏈上發行,運行一種數字票據,可以在公開透明、多方見證的情況下進行隨意的拆分和轉移。

這種模式相當於把整個商業體系中的信用將變得可傳導、可追溯,爲大量原本無法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極大地提高票據的流轉效率和靈活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

據統計,過去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大約僅能爲15%的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採用區塊鏈技術以後,85%的供應商們都能享受到融資便利。

痛點2

作爲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工具,現階段的商業匯票、銀行匯票使用場景受限,轉讓難度較大。

商業匯票的使用受制於企業的信譽,銀行匯票貼現的到賬時間難以把控。同時,如果要把這些債券進行轉讓,難度也不小。因爲在實際金融操作中,銀行非常關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如果核心企業無法籤回,銀行不會願意授信。

據瞭解,銀行對於簽署這個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很謹慎,甚至要求核心企業的法人代表去銀行當面簽署,顯然這種方式操作難度是極大的。

區塊鏈解決方案: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可以打造一個聯盟鏈,提供給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企業使用,利用區塊鏈多方簽名、不可篡改的特點,使得債權轉讓得到多方共識,降低操作難度。當然,系統設計要能達到債券轉讓的法律通知效果。同時,銀行還可以追溯每個節點的交易,勾畫出可視性的交易流程圖。

痛點3

供應鏈金融平臺/核心企業系統難以自證清白,導致資金端風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銀行或其他資金端除了擔心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以外,也很關心交易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而交易信息是由核心企業的ERP系統所記錄的。

雖然ERP篡改難度大,但也非絕對可信,銀行依然擔心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經銷商勾結修改信息,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僞,這就增加了額外的風控成本。

區塊鏈解決方案:區塊鏈作爲“信任的機器”,具有可溯源、共識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帶有時間戳,即使某個節點的數據被修改,也無法隻手遮天,因而區塊鏈能夠提供絕對可信的環境,減少資金端的風控成本,解決銀行對於被信息篡改的疑慮。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發展前景

供應鏈金融巨大的市場規模,與區塊鏈存在諸多結合點,吸引了大量機構參與到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應用中。目前,相關嘗試處於概念驗證或試點階段,預計部分項目可落地並形成第一代解決方案,但在短期內還難以出現兼具功能性與穩定性的普遍解決方案。

項目應用狀況

目前,少數項目參與到對局部地區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涉及貸款等表內授信;更多的合作項目集中在跨地區的供應鏈金融領域,主要涉及信用證(信用證,是指銀行根據進口人(買方)的請求,開給出口人(賣方)的一種保證承擔支付貨款責任的書面憑證)表外授信(表外授信是包括信用證、票據承兌、貸款承諾、保證等。授信按期限分爲:短期授信和中長期授信)。這也體現出區塊鏈技術對跨地區貿易的再造意義及機會大於局部地區。

1. 局部地區供應鏈金融。在全球範圍內,少數機構的區塊鏈應用涉及貸款等表內授信(表內授信包括貸款、透支、保理、項目融資、貿易融資、貼現、拆借回購等。)業務。

點融網平臺爲例,該平臺藉助富士康推薦、業務相關流程深度可見、低於市場貸款利率等方式,真正吸引了富士康供應鏈條上的數家三級、四級供應商;運行機制方面,該平臺對供應鏈內產生的訂單、應收賬款等信息進行確認與數字化,相關數字化票據可作爲代幣在平臺內進行交換,也可在平臺內核銷兌換爲貸款;但貸款相關環節與區塊鏈平臺式是脫離的,即點融網是在鏈下進行獨立的風控、定價、資金劃撥,平臺上的數字化信息是作爲融資決策的依據。

2. 跨地區供應鏈金融。技術提供商與跨境貿易商、銀行等機構合作,藉助貿易商、銀行在過去積累的跨境貿易資源將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機構引入項目,並在跨境運輸中集成爲較爲初級的物聯網技術,最終實現信用證的數字化、檢驗檢疫提單等流程線上化、航運的初步物聯網化。

發展前景

從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角度看,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兼具功能性與穩定性的普遍解決方案難以出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可用但不智能的合約。信息流,包括供應鏈內商品信息、協議、履約過程等。區塊鏈系統所要達成的狀態,並非單純的信息儲存,而是信息的有機關聯。區塊鏈藉助智能合約理念,當特定條件滿足時,合約中預設的規則將自動執行。但是目前,智能合約暫時無法形成成熟的使用系統,缺乏技術規範和可靠性,失效保護和止損方式也不明確。所以,智能合約暫時無法實現多功能、穩定的自動化效果。

2. 可用但不發達的物聯網。物流,包括供應鏈體系內的生產、包裝、庫存與運輸過程。在物聯網的支持下,生產檢測、位置、溫度、溼度、損壞程度等各項產品信息,通過傳感器來採集、通訊傳輸,區塊鏈系統對以上數據進行安全且大批量地整理、分析並執行智能合約預設的相關規則。目前,物聯網自身仍存在缺陷、有待進一步發展,無法實現實時、全面、穩定、安全的數據採集。

3. 金融決策和執行仍需要依賴於人。信息流、物流等數據的不斷採集,最終目的是觸發業務擔保、風險與定價、貸款、支付等金融環節的執行。目前,金融體系並未形成智能化評估多維度數據並決策的能力者與大數據等相關;如不考慮以上先進技術,區塊鏈平臺的貸款與支付環節的資金劃撥則需要依賴現有金融體系來實現,但目前尚未開發出能夠實現區塊鏈系統與現有金融體系相互識別的接口,仍是依賴人工操作。

本文由 @香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