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是問題,你纔是問題。
 
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你一天24小時,賈伯斯也是。那為什麼他會有那些成就,而你沒有呢?
 
其實,往往就差在你整天空想,而他們把想法給付諸實踐了。那這中間的差距該怎麼跨越呢?關鍵有二,一個是列清單,另一個是行程表。
 
「你計畫的,就有可能。你安排時間的,就會成真。」我很喜歡潛能開發專家東尼.羅賓斯(Tony Robins)所說的這句話。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反省過往做清單的方式,和你分享「三種級別紀錄清單」。讓你能將清單與「行程表」結合,將每週168小時效益極大化。
 
過去我在讀《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一書時,我開始發現做清單的重要,於是我開始實踐。
 
然而在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自己在做清單上有個重大盲點,進而導致效果不彰。
 
我分太多地方寫清單。
 
我每天上班前,會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寫在便利貼上,黏貼在我的手寫行事曆上。然後,有些事情要做,我就會寫在線上的共用行事曆內(電腦與手機都可以同時存取)。
 
但我發現這樣一來,我很難就從一個地方辨別總共有哪些事情要做,所以有時候就會感覺到「心慌慌」。
 
作者在這本書裡,提醒了我「一個方法」就好。
 
於是,我決定要用Apple內建的「提醒事項」,作為我統一的清單系統。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三種級別紀錄清單」,我覺得很符合直觀的操作。
 
1.立即處理清單
把你所有突然想要做的事,都寫在這個清單裡頭。當我們沒有把腦袋的想法移出腦袋時,就會不時地幹擾著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若我們可以把這些想法從腦袋騰出來時,我們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去專注在「當下」。而那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之一。
 
每天給自己訂一個清理時間(我會訂在每天晚上的十點)來把這個清單給清空,把待辦事項輸入行程表內,讓你的「想法」能夠被實踐。
 
記得:被實踐的想法,纔有價值啊!
 
2.無需立即處理清單
當然,一定有那些無法被放到行程表裡的想法,那該怎麼辦呢?就放到這個無需立即處理的清單內吧!
 
這個清單,需要每週訂一個時間做清理。我會選擇訂在一週的開始,每週一的早上8:00。作者建議我們用20分鐘的時間,去好好從裡頭挑選出一件工作。
 
假設那項工作是完成一份旅遊規劃,你可能估計這件事情的完成需要兩個小時。那麼,你就可以去把下週的某些時段給空出來(也許是找出四天各半小時),把這個工作排進行程表內,然後完成它!
 
3.未來清單
當你進行「無需立即處理清單」12次,也就是90天後,發現有某個事項還是想不到要怎麼開始,別擔心,就把它給移來未來清單吧!
 
根據加州多明尼克大學教授蓋爾.馬修斯(Gail Matthews)的研究發現:「只要把事情寫下來,最後能做到的機率便會提高33%。」
 
與其空想,不如把想法給列下來吧!畢竟,只要這樣做,就能大幅提高完成的機率呢!
 
看到這裡,你知道要怎麼去列清單了嗎?
 
不過你千萬得記得,絕不能忘了「行程表」的存在。因為唯有把你清單上的任務,放入你的行程表中,那才會真的被完成。
 
--
你也想學習用94快筆記術,來提升閱讀學習的效率嗎?
歡迎參考:94快筆記術教學文 
--
2019「94快筆記術」課程報名連結:
--
每月舉辦「閱讀獲利讀書會」,
希望為中部打造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臺中一月場 :我談《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培祐老師談《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