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小偷家族》在戛納捧回了金棕櫚獎。

如果你熟悉枝裕和導演,就一定看過他的其他作品--像如《如父如子》《無人知曉》《海街日記》...

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當代日本的批判,影片往往關注的是被大眾所遺忘的人們。

親情和關愛是一把雙刃劍,善惡是模稜兩可的。

影片一開始就是柴田治帶著翔太去超市偷竊,因為小孩被懷疑的可能性小。翔太在有了一個妹妹之後,帶著妹妹去偷,被老闆發現後,告訴他不要教妹妹去偷竊,這不是哥哥該做的事,翔太最後被抓後,離開了柴田治,去了寄養家庭,面對坦言故意被抓的翔太,柴田治無可奈何的說了這樣啊,但此時,上車的翔太已經把柴田治當作了自己的父親。翔太是在一個彈珠店外面的停車場裏被柴田治帶回來的,導演短短几句,便描繪出了一幅為了彈珠放置自己孩子在停車場內不管不顧的孩子的畫面。當翔太坐在公交車上小聲的說出那句柴田治從未聽過的「爸爸」時,這樣的父子終究迎來了別離。

片中被拐騙的女童可以說是貫穿整篇的,女童因為自己的親生父母不和,總是受到非人的待遇,自己的母親在家裡總是神情恍惚,小女孩總是沒人管,沒人給她做飯,沒人和她玩,甚至還要忍受母親的發泄。被柴田治帶回家後,信代因為自己想要一個女兒,也因為女孩親生父母的殘忍(即使孩子丟了也不管不顧),決心收養她,加入這個大家族。片中可以通過電視上的報道看出,女孩的親生父母有多麼不在乎這個孩子,但是被媒體發現後,卻表現出一幅悲痛欲絕的樣子,令人咂舌。信代為了收養小女孩的情報不被泄露,被洗衣房裁員。在下雨天和柴田治客廳就激情一刻。柴田治是一個殺人犯,但是因為正當防衛過當殺人,二人於是隱姓埋名,來到這個家,在面對警察的質問時,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自己想要作為小女孩的母親,可小女孩又怎麼想,未來的她是否會去尋找真正的母親?拋棄自己的親生母親和養育自己的養母,哪一個?警察的質問二人無言以對,看到這裡不禁扎心。

年事已高的老婆婆靠著死去丈夫的保險金和去前夫女人家要錢來養活一大家人,甚至於自己死後都無法宣告自己的死亡,柴田治等人為了繼續領她的保險金和養老金將她活埋在房子客廳下。日本很多啃老一族為了領養老金都隱瞞家中老人的去世,甚至於有九十歲的老大爺在啃一百五十多歲的爺爺的養老金的荒唐事。

在這樣聚集了小偷,殺人犯,人販子等的家庭裏,有一個妹妹,是一家大戶的千金,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而出走,來到這個家庭,靠在風俗店出賣自己的色相來維生。而她的父母不僅沒有去尋找自己的女兒,反而對問起她的老奶奶說去澳洲留學了。電影的最後,這位千金面對警察的詢問,只有一個疑問,奶奶是為了我父母的錢才收留我的嗎?

原本的父母,原來的家庭對自己的孩子有罪,卻是天經地義,合法合理。

《小偷》家族沒有可以單獨出來的淚目情節,它只會像洋蔥一樣,當你一層一層的撥開人性,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哀婉的浮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