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導入刷臉、VTM與外幣提領機 試圖滿足消費者需求

 

「銀行不只是銀行,而是能在食衣住行當中,潛移默化地讓消費者接觸銀行服務...」,臺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在記者會上臺致詞的最後,就轉述起臺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想法。

 

確實,走進這家複合店,就可發現櫃檯可採取自助刷卡結帳,以及24小時不打烊的「外幣提款機」、「零錢存款機」,讓消費者不限時間都能進行提領存錢,同時還有能視訊諮詢、線上開戶的VTM,從這些設置裡可看見臺新銀行佈局的野心,試圖將每位走進全家的消費者,都成為可能的潛在客戶。

 

然而,對於全家而言,導入銀行金融服務,勢必是與日前7-11推出的無人商店X-Store做出市場區隔,相似的是,全家這家複合店內也推出自動結帳、刷臉服務,但由於相關法規仍未通過,因此目前的刷臉服務僅止於測試。

 

根據臺灣金融研訓院數據指出,從行動支付、生物辨識與人工智慧這三項項目進行民調,消費者認為最需要的服務,即為生物辨識服務的需求度最高。主要是臺灣目前行動支付的體驗落差不大,儘管未帶現金,消費者仍可使用悠遊卡、信用卡付費;但目前生物辨識的技術可直接透過指紋領取現金、轉帳,方便度更高,而對於零售通路商來說,若想發展消費者行為辨識,生物辨識自然是不可不發展的項目。

 

有專家批評指出,現在臺灣發展無人商店仍有「為了刷臉而刷臉」的盲目趨勢,流程仍不夠順暢、對消費者也沒有相當的使用誘因,但倘若能克服法規與數據收集流程問題,將會成為未來新零售發展的重要關鍵。

 

全家行動支付佈局頻頻 想做的不只是實體通路

 

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也在此次的記者會上,特別強調此次的合作是個「開端」,他表示擁有3千多個實體通路的全家便利商店,是「開放」的平臺,歡迎所有的科技金融業、或是跨界產業業者,能一同攜手合作。全家的喊話,凸顯出對科技金融與消費行為的改變,有相當企圖心。

 

事實上對於全家而言,最大的優勢即在於其全臺遍佈的實體通路,然後面對數位浪潮來襲,僅止於此仍是不夠充足,全家從上週才宣佈與網家旗下的Pi拍錢包APP合作,這周又再度祭出My FamiPay綁定聯名卡、可享5%無上限回饋,顯示對於數位支付的佈局,身為通路商的全家不可不缺席。

 

值得注意的是,全家也透過臺新銀行信用卡綁定My FamiPay,讓消費者可以利用虛實整合的跨裝置「行動購」APP,在家訂購、就近領取商品,儼然是線上線下串連的電商形式,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還指出,目前行動購以每年5成的成長率攀升,他更直言未來「全家不只是你家,而是全家就在你手上。」

 

臺灣才剛踏入複合店 在日本,便利商店成小型銀行據點

 

臺灣今年開始出現首創銀行與便利商店複合店,事實上在日本已開始出現提供銀行業務服務的趨勢。日本超商業者「羅森」(Lawson)日前獲得日本金融廳發放銀行牌照,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會正式向銀行業務發展,預計在現有約1.4萬間便利商店,透過ATM透過各式服務。

 

不只Lawson,日本SEVEN銀行則是透過旗下7-Eleven的ATM,提供儲蓄、銀行過戶和海外匯款等服務,而日本Aeon銀行,運用旗下Aeon超市通路提供像是信用卡、保險和借貸等服務。

 

而對於近年來老年化持續加重的日本來說,這樣的服務不僅便民又可深入社區,而此次臺新銀行與全家的創新複合店,是否真能帶來創新的新氣象、讓消費者行為不僅止於嘗鮮,外界都在等著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