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中國錦鯉」一夜爆紅。憑著300萬分之一的運氣,「人形錦鯉」信小呆掀起了新的錦鯉風暴。

在這之後,「打造錦鯉」的熱潮也擴散了開來。廣東錦鯉、重慶錦鯉、美食錦鯉、彩妝錦鯉...層出不窮。

在中國傳統中,身披紅金魚鱗的錦鯉,本來就寓意著富貴與好運氣。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錦鯉卻成了一種新的營銷手段。迷信傳統的「電子化」,造成了「凡有抽獎處,全都是錦鯉」的盛況。

所以說,錦鯉還真是生命力旺盛的動物。不過要論生命力,衝出亞洲後的鯉魚纔是最強悍的。

只是,外國人可不懂「轉發這條錦鯉,你就...」的梗,反而將其視為災禍。因為作為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已經在侵佔美國各大河流湖泊,泛濫成災。美國人民是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想將它們趕盡殺絕,但是卻連控制其數量都力不從心。

在某些水域裏,它們甚至佔到水中生物總量的90%。現在「亞洲來的鯉魚」,已成了美國人的心腹大患,愁得美國人焦頭爛額。2017年,美國密歇根州州長更是願意拿出100萬美金的懸賞,準備獎勵給提出可行方案的人。

美國人口中所謂的亞洲鯉魚,其實並非單指某一種。而是指草魚、鯉魚、鱅魚、鰱魚、青魚等8種亞洲魚種的統稱。幾千年來,它們都是最受歡迎的淡水食用魚類,廣泛地分佈於亞洲地區。其中青魚、草魚、鰱魚與鱅魚,也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家魚」

當然,作為淡水魚它們也是守「魚道」的,並不會自己橫渡太平洋游到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它們都只安分守己地待在亞洲人的餐桌上。

直到美國人主動「引狼入室」。當時,為了控制水草、藻類、寄生蟲等的泛濫成災,美國人便決定往池塘中引入這些魚類。當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想以這種「自然」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化學藥劑。豈料,「自然的力量」纔是最可怕的。

亞洲鯉魚擴散地圖

起初,亞洲鯉魚只分布於阿肯色州小範圍的池塘內。然而隨著幾次大雨與洪水,它們也從大規模養殖的池塘中逃逸而出,沿著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

因為密西西比河、密蘇裏河和伊利諾伊河這三條河的水體是相通的。所以這幾十年來,亞洲鯉魚也一路向北開疆擴土,最北邊的五大湖已岌岌可危。

北美五大湖,風光秀麗,坐擁全球近20%的淡水資源,也支撐著70億美元的漁業產值。除了漁業,這五大湖每年還會創造160億美元的休閑划船產業。

見識到亞洲鯉魚旺盛的生命力,美國人擔心得頭髮都要掉光,唯恐亞洲鯉魚正式入侵五大湖區。為此,美國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亞洲鯉魚毀滅計劃」,包括修築巨型堤壩(100億-300億美元)、獎勵捕魚達人(每年100萬美元)、額外設置電網(2.75億美元)等。此外,光是求一個可行的方案,就有高達100萬美元的懸賞。

畢竟亞洲鯉魚一旦越過最後的防線進入五大湖,或將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生態災難,後果不堪設想。到時候,就是砸再多的錢都難以挽回損失了。

至於這場災難究竟會有多恐怖?可以參考過去美國各大自然水域的慘狀。

亞洲鯉魚的消化系統是非常原始的,沒有能存儲食物的胃,分解食物與獲得營養的效率低下。因此它們需要靠不斷地進食,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而亞洲鯉魚主要為過濾性捕食者,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為食,是湖泊與河流中食物鏈的基礎。但相對於本地魚種,它們的腮又更加高效,能夠過濾掉更小的顆粒。

正是因為這一食性,亞洲鯉魚纔有機會來到美國這片大地。

這些「清潔員」的到來,讓池塘的水變得十分乾淨。只是意外進去自然水體後,這一貪婪的食性也能幫它們一路披荊斬棘。它們首先削減了本地魚類的基礎食物供應,「美國土著魚」根本沒辦法與它搶食。科學家發現,與亞洲鯉魚同一生態位的當地魚類個體消瘦,種羣數量減少。

亞洲鯉魚的進食量野也很大,平均每天都能喫掉達自身體重10%的食物。其中草魚更是嚇人,每天可以喫掉高達自身體重40%的浮游生物。

喫得多,身體也長得快。一般情況下,魚類達到約30釐米大小時,就很少有生物能喫掉它們了。而有些亞洲鯉身體還可以長到超過1米,體重可重達幾十公斤。

這巨大的體型,也讓水中的捕食者對其敬而遠之。天敵?不存在的。

所以在美國水體中亞洲鯉魚,簡直就是「水中一霸」,能量流到它身上就已經停止了。

再加上繁殖能力強,亞洲鯉魚更加強勢。它們與原有魚類搶奪食物與空間,已嚴重威脅到本土的生態平衡。

亞洲鯉魚卵

在某些鯉魚成災的河流湖泊,一網撒下去撈上來的10條有9條都是亞洲鯉魚。

在中國,「鯉躍龍門」代表著好事近。但在美國人眼裡,這簡直就是災禍。這40年間,過度活潑的鯉魚羣就造成了不少水上交通事故。

亞洲鯉魚有一個特性,就是受驚時會躍出水面。數量一多,便造成了不小規模的騷動。

平時開船經過,船上的人就可能會被騰空而出的亞洲鯉魚打臉。少則幾十條,多則上千條,體型巨大的魚可以將人直接拍暈。

而在鯉魚泛濫的美國湖泊中,水上娛樂項目基本都停掉了。所以鯉魚也被美國視為最危險的外來魚種之一,又稱之為「飛魚」

想必說了這麼多,有人肯定會問:喫掉不就好了?要是在中國,這可都是美食啊!

讓美國人喫鯉魚,有那麼難嗎?是的,不容易。

首先,相對於中國人,美國人並不怎麼愛喫魚。在80年代,美國人均每年喫魚僅6公斤多點。

到21世紀初,雖增到到7公斤多點,但現在又跌回到80年代初的喫魚水平。對比一下中國人均魚消費量就一目瞭然了。我們每人每年喫魚達23公斤左右,而兩廣地區還要更多些,達50公斤。

而擁有豐富海產的美國,也很少有喫淡水魚的習慣。一是擔心水域污染的問題,二是嫌淡水魚刺多喫起來麻煩。此外,這些塊頭這麼大的鯉魚,還有一股嚴重的土腥味,肉質也並不討喜。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推出的亞洲鯉魚料理

為了讓老百姓習慣喫亞洲鯉魚,美國政府也是費盡了心思。但無論為這些大魚打過多少廣告和宣傳,可民眾就是對它們興趣缺缺。

至於讓中國喫貨帶去各種烹飪技巧拯救美國,可能也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如有雷同敬請舉報

從2009年起,美國政府就開始喊出一個口號:「死去的亞洲鯉魚纔是最好的亞洲鯉魚」,號召羣眾大規模捕殺亞洲鯉魚了。

即便不喫,也要把亞洲鯉魚趕盡殺絕。政府還三申五令,「只要魚一旦上了岸,就絕對不能在回到水中」。

此外,每年伊利諾利州等鯉魚泛濫的地方,也會舉行各種獵殺亞洲鯉的比賽。

而防止這些外來物種進入五大湖,美國人甚至不惜狠下「毒」手,用化學藥劑消滅入侵者。

只是效果並不遂人意。

科研人員曾經在芝加哥運河,投放了大量滅殺鯉魚的藥劑——魚藤酮。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數以萬計的本地魚種被毒死,但亞洲錦鯉的屍體用手指都能數出來。

為了控制亞洲鯉魚的泛濫,美國還正將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食肉魚類鱷雀鱔重新引入河道。

在過去,鱷雀鱔也是種不太受歡迎的魚類。因為它們從不挑食,什麼東西都能喫,人們認為就是它們喫掉了許多供釣魚比賽用的魚。於是鱷雀鱔便幾乎被人為地消滅,現只住在阿肯色州南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現在,美國人是又想起了它們的好,希望通過重新引入以對抗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

鱷雀鱔

除了美國人民羣策羣力以外,政府也斥巨資要將亞洲鯉魚「圍堵攔截」。

21世紀初,美國軍方與漁業部門就共同執行了一個「電網計劃」。這三道電網橫跨芝加哥運河,就是為了隔絕亞洲鯉魚從密西西比河到密歇根湖的道路。

不過,也別被電網的名字嚇到了,這裡的電網並非不會把魚電死。2.3伏的低壓電,只會讓遊近的魚羣感到不舒服,從而使其掉頭不再前進。這道電氣屏障共耗費了2.68億美金,還未另算每年高達1500萬-2000萬美元的運營與維護費用。

但是電網也並非萬無一失,研究人員已經在另一頭髮現了亞洲鯉魚的蹤影。顯然,漏網之魚已經出現。

2017年6月22日,一條亞洲鯉魚已經在電網的另一頭被捕獲
連通五大湖與密西西比河的「關卡」

而近年更是有人提出,建議在密西西比河通往五大湖區的河道上建造一道巨型堤壩,以阻擋鯉魚入侵。預計建堤工程需要25年完成,預算金額達180億美元。

當然,這個建議也遭到詬病。勞民傷財不說,建成之時亞洲鯉魚可能早就將五大湖佔地為巢了。

不過,也有的科學家認為大家把亞洲鯉魚的危害誇大了。他們認為只有五大湖中伊利湖的情況,纔是不容樂觀的。因為伊利湖是最小的,水溫高且富含藻類,所以只需把重點放在伊利湖上。而其他的密歇根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則猶如一片營養不良的「水生沙漠」。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亞洲鯉魚的種羣數量不大可能會增長到令人擔憂的程度。只是,誰又能承擔得起預估出現偏差的後果?

*參考資料

asiancarp.us/AsianCarpP

Tyler J. Kelley .Navigating a Sea of Superlatives in Pursuit of the Asian Carp.2018.06.25

Karen Rowan.Why Are Asian Carp So Fearsome?.2010.06.24

ALLIGATOR GAR AS MEANS TO CONTROL ASIAN CARP.DEBATING SCIENCE.2017.12.04

Eric Betz.Lake Michigan Itself Is the Greatest Asian Carp Deterrent.Discover.2017.09.2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