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太空中可能會同時存在4個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並沒有取消,至少會服役到2028年以後,時間快到了會進行評估再續,這是程序問題,不代表真的會按時退役。當年蘇聯的和平號在出現包括火災碰撞失聯等重大災難在內的1500多次事故的情況下仍然服役超過壽命一倍多的時間,最後是由於缺乏資金才決定退役,120噸的和平號光銷毀的準備就花了3年多的時間,而420噸的國際空間站的銷毀將會是更繁瑣的過程,提前很多年就會開始準備。

現在不但提都沒提,俄羅斯還計劃在今年底再加三個新艙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2019年5月18日電 俄羅斯宇航員培訓中心主任帕維爾?弗拉索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學」號多用途實驗艙模塊對接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後,科研效率將大幅提高。」

俄羅斯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只有尷尬的一個艙段,只能維持系統運行,沒有科研能力。如果國際空間站真的在短期內退役就不會在再添加新的艙段,「科學號「實驗艙花了20多年才造好。

月球軌道空間站:也叫月球網關、深空門戶或者lop-g,由美俄日歐加五國合作建造,將於2022年發射首個艙段。

下圖為5國多邊協調委員會上發布的月球網關概念圖。

畢格羅宇航的B330充氣空間站。已經發射3個,其中2個名為Genesis1號和2號無人的測試空間站已經在十幾年前進入太空,1個名為BEAM的三年前開始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測試。正式空間站將於2021年交給洛克希德馬丁發射。還有計劃中的FIRST BASE月球基地模塊。

中國的正式空間站,原計劃於2018年開始建設,因故推遲。預計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


我國第2個試驗性空間站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前日(7月19日)已經受控墜毀,目前我國已經沒有空間站在太空中運行。但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正在全速籌建中,核心艙「天和一號」已進入正樣生產階段。

目前太空中仍然在軌運行的是國際空間站,按照設計壽命,它將在2024年服役到期(也有說法是各參與國決定讓國際空間站延長服役到2028年),那麼在國際空間站服役到期之後,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和研究工作的美俄等這些國家,有什麼打算呢?會不會建造新一代的空間站來代替國際空間站呢?

目前來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建造參與國,並沒有建造下一代類似空間站的計劃,甚至美國一些宇航專家和物理學家認為建造空間站根本沒有多大用處,他們甚至想儘快擺脫目前的國際空間站運營狀況。2018年12月9日,美國宇航局(NASA)載人航天主管威廉?葛斯坦邁亞就曾明確表示,美國宇航局並未開發國際空間站的替代項目,甚至沒有考慮在2024年之後繼續投資當前的空間站項目,他還稱:「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擺脫國際空間站。無論它是否將由私營公司填補,美國宇航局的未來願景就是脫離空間站。」這說明美國不但不會開發下一代類似的空間站,甚至連運營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的事務都想放棄。

實際上,建造空間站和載人航天飛行長期以來在美國國內乃至在國際上一直受到很多質疑與批評。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博士就稱國際空間站為「軌道垃圾」,並說:「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空間站沒有任何實用功能。」他的話雖然有些極端,但也體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那麼如果美國不建造新一代空間站了,它會做些什麼呢?作為航天超級大國的美國,當然有自己新的任務和計劃,而且相比於以前,它的野心更大,目標更遠,從已有的任務規劃來看,美國今後將會把航天領域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重新登月和登陸火星上。

如今適逢美國登陸月球50年紀念日,美總.統在前天會見登陸月球的宇航員們時曾經談到,他希望藉此機會告訴美國宇航局局長布里斯登廷,他希望美國人直接登陸火星,而並非只是前往月球。

那麼在下一代的空間站建設上,美國就沒有任何打算嗎?也並非如此!只是這已經不是他們的工作重心罷了,美國宇航局希望私人公司接替國際空間站中的運營和工作,他們騰出手來進行新的或更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有報道顯示美國有意向和俄羅斯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圍繞月球運行的空間站,這個空間站將會作為美國建立月球基地的中轉站,同時這個計劃也說明,美國已經將目光瞄向了月球,他們重新登月的計劃也表明,建設有人常年留守的月球基地才是美國航天人想要去做的事情。

建設月球基地將會讓美國人獲得登月之後首個建立月球基地並常年駐守的榮耀和能力,並且為美國進行地外星球開發提供第1手的資料數據和經驗,為其之後進行火星、木衛二、土衛六等衛星,以及穀神星、靈神星等小行星和矮行星的登陸開發做足準備。

很顯然,這要比建設下一代空間站重要得多,因為美國人在空間站的建設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不需要再造一個新的空間站接著進行相關的研究,這些也說明美國航天人已經有了更大的志向和更遠的目標,要去挑戰更重要和更具前景的新領域了。


國際空間站始於1998年,2011年完工,它被譽為是一項卓越的科技工程壯舉,也是宇航員的一個甜蜜的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決定讓國際空間站於2028年退役(也有2024年的說法,大家可以理解為最遲2028年吧),美國宇航局正在為人類太空探索的下一階段制定更加大膽的計劃。該計劃要求宇航員往返月球,將月球作為中轉站,以此進入更深的太空。特朗普也說這是朝著火星進發任務的第一步,也許有一天會到達更遠的世界。

一個新的空間站是NASA計劃的關鍵。與國際空間站不同的是,新空間站(DSG)將環繞月球運行而不是地球。它的機組人員將在離家25萬英里的地方生活和工作,這比國際空間站遠一千倍。建立DSG將標誌著人類45年來首次走出低地軌道。

這是一項重大的任務,必須有一枚強大的新型火箭和一艘新的太空艙,這些都是硬體上需要達到的。最終成本幾乎肯定會超過建造和運營國際空間站所需的資本,美國宇航局初步推測需要大約1250億美元。即使國會批准必要資金,建立DSG也需要美國宇航局與國際各私營公司部門的合作。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發布了一份非正式文件,在去年9月,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機構也表示了他們的合作意向。

不過,空間站和載人航天飛行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很多質疑與批評。其中最直言不諱的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博士。他稱國際空間站為「軌道垃圾」,並說:「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空間站沒有任何實用功能。」事實證明他的質疑不需要擔心。

月球上的空間站是什麼樣子的。首先就是孤獨。從國際空間站看我們的地球,地球清晰可見。晚上,透過天窗可以看到漂亮的地球,還有世界各大城市。但是對於DSG上的宇航員來說,我們的星球看起來僅僅比小手臂寬。如果月球空間站出現問題,地面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夠提供有效支援。相反,國際空間站可以在幾個小時內進行支援。

運載方面也是一個挑戰。這將需要一種新的重型運載火箭,或者說被稱為太空發射系統的全新技術。這項技術目前還正在開發中,產生推力將遠超阿波羅任務的土星v火箭。

「DSG將成人類進入深空的第一步。」美國宇航局人類探索和行動任務管理局的發言人謝麗爾華納在一次會議中表示。後續謝麗爾華納補充說:「月球附近的空間區域(NASA為其命名為cislunar空間),提供了一個適合太空實驗的環境,我們可以在這裡為人類進行太空任務獲得寶貴經驗。將來把前往太陽系更遠的地方。」

美國宇航局已經在一些關鍵任務上走得很遠了。SLS的一次非船員試飛,被稱為勘探任務-1,計劃於2019年12月進行。其目的是在月球周圍發射獵戶座太空艙,並部署六顆衛星。計劃於2022年執行的第二次任務會第一次擁有船員,也就是勘探任務-1的第一次載人實驗。此後,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每年一次的進度進行實驗飛行。

我們的地球

當然,人類不斷追求深空探索的最終原因,來自於人類最終必須離開我們的星球的信念。火箭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科夫斯基曾經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

以上內容摘自宇宙與科學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