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丟失在腫瘤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原因包括能量攝入減少,以及由於腫瘤導致的脂肪組織和骨骼肌持續消耗[1]。晚期肺癌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可達30%以上,對患者生命活動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直接影響預後。研究表明:化療患者體重丟失與不良預後顯著相關,尤其是瘦組織的丟失。[2-3]。

瘦組織是指除脂肪以外身體其他成分的重量,占人體總質量的 40%~50%。肌肉是其中主要部分。老年人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營養狀況、體力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本身就存在瘦體組織丟失,在患有腫瘤疾病的條件下,瘦體組織丟失增加,接受化療後發生副反應的程度較重。2015年,Gerard等在一篇系統性回顧中總結了14篇化療相關性毒性和人體組成之間關係的文獻和11篇化療對人體組成的影響的文獻得出結論:瘦體組織影響化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低受組織羣含量與化療相關毒性反應有關,存在肌肉減少症的患者發生化療相關性副反應多於無肌肉減少症的患者[4]。我們也曾對晚期肺癌患者的肌肉減少患者併發症及療效評價進行過報道:連續選擇35例晚期肺癌、接受含鉑兩藥化療患者,探索化療後骨骼肌減少與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以及化療療效相關性。結果發現:相比於對照組患者,肌肉減少組患者貧血發生率、消化反應發生率、顯著增高,此外,肌肉減少組PR(部分緩解)發生率顯著降低(35% vs. 13.3%, P<0.05)、PD(進展)發生率顯著升高(5% vs. 20%, P<0.05)[5]。

近幾年,靶向治療成爲繼手術、放療、化療後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提高了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一定程度地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靶向治療較化療所產生的副反應較輕,常見的副反應有皮疹、心率失常、腹瀉、消化道出血、手足綜合徵等。瘦組織羣丟失在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中較爲普遍,可能會對副反應的產生有影響。2015年,ARRIETA等對48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給予阿法替尼靶向治療,其中發生嚴重消化道反應的比例爲38.9%,28.8%和 57.5%。應用CT評估患者的瘦組織羣含量,發現瘦組織羣丟失患者發生化療限制性毒性反應比例提高(71.4% vs 18.8%)。

患者的肌肉減少不但和化療及靶向藥物治療的併發症發生率相關,而且還和患者的生存期相關:2018年4月5日,《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分冊在線發表美國凱澤永久醫療集團、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觀察研究報告,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測了肌肉和脂肪與非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相關性。該觀察研究從凱澤永久醫療集團(北加利福尼亞地區)和哈佛大學達納法伯癌症研究院(波士頓地區)入組2000年1月~2013年12月診斷爲II或III期乳腺癌女性3241例(年齡18~80歲,中位54歲)結果,經過中位隨訪6.0年,1086例患者(34%)出現肌肉體積減少,1199例患者(37%)出現肌肉密度減少。伴有肌肉體積減少與不伴肌肉體積減少的患者相比,總死亡風險增加41%(風險比:1.41,95%置信區間:1.18~1.69)。肌肉體積減少且總脂肪組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最高,總死亡風險增加89%(風險比:1.89,95%置信區間:1.30~2.73)。

那麼如何預防肌肉減少呢?《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2015版》指出:合理的運動和補充優質蛋白是有效的方法。運動對於預防癌症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2016 年,美國癌症中心研究員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分析了多達 144 萬歐美人的數據,發現運動能顯著降低 13 種癌症發病率[6]。有證據表明,短期的抗阻力運動可以提高肌力及步速。抗阻力運動每週三次,每次20分鐘[7]。2012年《美國腫瘤學會運動預防癌症指南》推薦:成年人應保證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或75分種高強度運動,或者相當活動量組合。對於癌症患者要循序漸進。增加蛋白質攝入是肌肉減少症主要營養幹預方式。指南推薦的總蛋白質攝入量爲1-1.5g/(kg.d)。對於優質蛋白的選擇,乳蛋白優於豆蛋白;乳蛋白中,乳清蛋白優於酪蛋白[8]。

關於腫瘤患者在抗腫瘤同時進行合理運動和營養治療獲益方面,國外有一個經典的案例:一位叫扎克·澤勒(Zach Zeiler)的小夥就就用他的傳奇經歷,他的勵志故事鼓舞了無數癌症患者!扎克·澤勒15歲被查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在接受放療、化療時喫不下東西、不斷嘔吐,原來150斤的體重,已經跌到90斤,頭髮也都幾乎掉光了!虛弱的身體在醫院中度過了他的高二。爲了恢復力量,在治療結束後,他曾進入地下室進行健身訓練!隨後獲得批准進入健身房鍛鍊,並由此開啓了健身之路,在化療同時,通過循序漸進的運動和合理營養,身體逐漸恢復,變得越來越強壯!扎克·澤勒堅信靠健身訓練是他戰勝了癌症的原因之一!

“是不是很勵志,很不可思議呀?希望廣大癌症患者也要關注體重下降和肌肉的減少這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在抗腫瘤同時結合合理的運動和規範的營養治療,創造出自己的奇蹟!”

參考文獻:

1. Bosaeus I, Daneryd P, Lundholm K. Dietary intake,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weight loss and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J Nutr. 2002;132:3465-3466.

2. Milena G.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and fluorouracil pharmacokinetics. Blackwell Science Ltd Br J Clin Pharmacol. 2002;54:131-139.

3. Ali R, Baracos VE, Sawyer MB, et al. Lean body mass as an independent determinant of doselimiting toxicity and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treated with FOLFOX regimens. Cancer Medicine. 2016; 5(4):607-616.

4. Stéphane Gerard . MarieEve Rougé Bugat . Vincent Soler Body composition and antineoplastic treatment in adult and older subjects - A systematic review. J Nutr Health Aging. 2016;20(8):878-888.

5.李峻嶺,姚克青,叢明華,代忠等,肌肉減少與肺癌毒性反應及化療療效相關性研究 [J]. 腫瘤代謝與營養雜誌,2018,5(1):59-62.

6. MOORE, Steven C., et al. Association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risk of 26 types of cancer in 1.44 million adult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76.6: 816-825.

7.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肌肉減少症營養治療指南.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誌.2015,2(3):32.

8. 石漢平,江華,李薇,胡雯等,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42.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