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代王朝之中,宋朝可能是最被“鄙視”的王朝,究其原因,主要就在於從立國之初,一直到滅亡,疆域狹小,且備受遼金夏蒙欺凌,尤其靖康恥和蒙古滅宋,所以宋朝被很多人冠以“大慫”、“弱宋”、“軟慫”之類的稱號。

那麼,是不是就此可以說明宋朝很失敗?客觀的說,雖然宋朝在軍事上表現不足,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上的成就,足以讓世界震驚。正因如此,不少西方學者一針見血的指出,宋朝成就要遠遠勝過歐洲的文藝復興。

值得注意的是,近現代社會以來,西方社會看待中華文明時,總是戴着有色眼鏡,或質疑或貶低古代中國的成就,但在評價宋朝時,卻不吝美譽。

衆所周知,興起於14世紀的文藝復興,一直到16世紀才結束,這是歐洲近現代文明的關鍵階段,屬於思想解放的範疇。如今,只要學者談起歐洲崛起史,就繞不過文藝復興。但在對宋朝的評價上,有西方學者卻認爲宋朝成就遠勝於文藝復興。

這是法國著名漢學家埃狄納·巴拉茲對宋朝的評價,一句“現代的拂曉時辰”,可見已經不是等同於文藝復興了,而是跨過文藝復興,直接將宋朝提到了歐洲18、19世紀。

其實,類似的好評多如牛毛,幾乎看不到什麼惡評。比如:美國歷史學家黃仁宇評價“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還有日本學者認爲“宋朝就是現代社會”等等。

從這些評價中不難看到,在西方學者的眼裏,如果宋朝沒有被滅亡,可能在14世紀就會孕育出現代文明,成就顯然遠勝文藝復興。

宋朝究竟有何獨特魅力呢?其實,宋朝經濟文化的發達情況,比如GDP佔據世界的80%左右,蘇軾一出作品很快就傳遍周邊諸國,宋朝印刷的書籍超過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等,這些歷史早已家喻戶曉,但如果僅僅只有這些,宋朝可能還無法讓西方學者傾倒,不妨看一看這三點。

從文官制度上看,很多人認爲是學習了中國的科舉,其實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因爲宋朝真正完善了科舉,實現了文人治國,將事務官和政務官分開。從世界文明來看,宋朝是第一個走出這一點的國家。18世紀歐洲學習了中國的科舉,其實不是簡單的科舉考試,而是這一點。

從城市功能上看,在人類古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具有高度的行政目的,但宋朝卻並非如此,美國學者在《全球通史》中評價,“(宋朝時期)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爲中心的大城市”。比如揚州、泉州、廣州等大都市,主要目的是商業,且是典型的不夜城,而不像歐洲大城市幾乎都是國都。

從生產力上來看,由於宋朝生產力的大躍進,由此推動了宋朝出現商業革命,以至於商業稅超過農業稅;宋朝人口迅速增長,成爲人類社會首個超過1億的國家;以及推動了城市的繁榮等等。所以西方學者才感慨“歐洲已大大落後於中國的水平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另外,一直以來,西方學者對古代中國的科技水平充滿了質疑,但對宋朝科技水平卻另眼相看。《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英國李約瑟博士評價:

許多方面堪比工業革命之前的科技水平,不要以爲這是“過度誇獎”,只要翻開宋朝科技史,就足以讓人震驚:中國四大發明中有三個源於宋朝,其他還有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世界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宋朝的很多農業技術至今還在使用等等,數不勝數。

大家都知道,科技發展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提高,在這一基礎上,纔會有工農業水平的提升,最終會在全方位的提升社會。因此,宋朝之所以繁榮,和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密不可分。

總之,宋朝創造的文明極爲璀璨,以至於民國大師陳寅格感慨“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其實,能說明宋朝偉大的還有一個問題,即:如果讓你穿越回到過去,全球任何王朝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王朝?英國史學家湯因比(上圖)給了一個答案,“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或許,這是對宋朝最公道的評價!

讓人遺憾的是,蒙古鐵騎的到來,毀掉了這一切。如今,人們評價古代王朝,幾乎只是片面的重視“疆域”和“軍事”,彷彿只要做好這兩點,就是千古一帝,就是偉大的王朝。所以,儘管創造了璀璨的文明,但因爲沒有做好這兩點,宋朝就此成了世人嘲諷的對象,蒙元反而被歌頌。野蠻和文明,哪一個更該被歌頌,西方學者已經給出了答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