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杵 (梵文:vajra ; 藏文:rasp-rje)

金剛杵是金剛乘堅不可摧之道的典型象徵。『金剛』二字既是金剛杵的名稱,也是一羣以金剛冠名的神靈、器物和性質的稱號或前綴。梵文「vajra」意為「堅固」或『力大無比』。而藏文的對應詞「多吉」則是「石王」之意,表明它和金剛石一樣具有堅不可摧的硬度和璀璨之光。這種堅硬無比的石頭不易切割也不會破損。從根本上來講,佛教的金剛杵象徵著絕對現實的難以捉摸、不會毀滅、不可撼動、不可改變、無形和堅固的狀態,即:佛性的圓滿。

法鈴(梵文:ghanta ; 藏文: Dril-bu)

法鈴代表「般若波羅蜜多」的陰性,它直接體現著空性。這種鈴鐺也被稱之為金剛法鈴。神或修持者的「智慧」左手總是拿著陰性法鈴,通常與握在「方法」右手的陽性金剛杵相配。它們合在一起象徵著智慧或空性(法鈴)與方法或方便(金剛杵)的完美結合。鈴代表空。杵代表色。金剛杵的五個股叉代表六度的「陽性」五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法鈴的開口部分代表六度中的第六度「陰性」度—智慧。

十字金剛杵(梵文:Vishva ; 藏文:rDo-rje-rhya-gram)

十字金剛杵是由四個帶有蓮花座的金剛杵組成,四個金剛杵的杵頭從中心點向四大方位散射,象徵著絕對定力。在對須彌山進行宇宙學的描述中,巨大的十字金剛杵承託著物質宇宙或橫在其下面。同樣,在描述壇城時,巨大的十字金剛杵是壇城宮不可撼動的支撐物或地基。佛陀釋迦摩尼得道的聖地菩提迦耶也被稱作為「金剛座」,而佛陀不動的坐姿及大部分所描繪坐神的紋絲不動的姿態也被稱作為「金剛迦趺」。

萬字元(梵文:savstika ; 藏文:g·Yung-drung )

萬字元是最古老、最常見的象徵符號之一,在世界的每一個已知文明中都可以發現萬字元的形成過程。在西藏的苯教中,雍仲萬字元之意是「永生或不變」,本質上和佛教的金剛相符。而在金剛乘佛教中,萬字元基本上象徵著神明的陰性以及四大要素之一「地」及其不可摧毀的穩定性。在這一方面,它與十字金剛杵象徵物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可見的一些德高望重的喇嘛娑坐得高高隆起的木製寶座前方都有一塊方形錦緞,其中央處都有一個彩色十字金剛杵圖,四角有四個小萬字元。這塊錦緞就代表著不可撼動的大地或者佛陀圓滿的實現。

金剛钁(梵文:kila ; 藏文:Phur-pa)

三棱金剛钁主要象徵著怒相神金剛钁神強力無比的佛性,金剛钁神有效地滅除一切障。在印度和西藏寺廟、廟宇或佛塔修建之前會取一根木樁來釘住居於地下的「蛇尾土地神」以保證地階段穩固這應該就是金剛钁最早的源來而在金剛乘佛教中寧瑪派的傳承大師或者「伏藏師」常常會用到金剛钁這一器物,他們右手揮舞金剛钁或將其別在腰帶上,手持金剛钁可以刺殺十方魔障。但左手揮舞金剛钁時,右手一般要配有一個金剛杵或金剛錘,表示釘住障魔。金剛钁神雙手轉動大金剛钁被稱作「須彌山金剛钁」,其帶火焰的钁尖將一切敵人碾壓成灰。

天杖(梵文:Khatvanga ; 藏文:Kha-tam-ga)

天杖的字面意思是「吊牀的腿」,是金剛乘佛教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最複雜器物之一。其構成是「一根八面白檀香長木杆、一個金色寶瓶、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一顆腐爛的人頭、、一個乾枯的顱骨、一個直立的金剛杵或一個噴火三股叉。從十字金剛杵和寶瓶上垂下一根絲帶和一到兩顆懸珠。絲面上有太陽月亮的標示、一個三角幡、一個達瑪茹和一個法鈴。在金剛乘中天杖基本象徵著終極得菩提心,是大樂和空性的結合,在本尊神及其伴侶的雙修形式上,這種結合體現的最為完美。在外在的意義上,天杖代表著須彌山的有型宇宙。內在象徵著「八正道」和「四無量」。

達瑪茹(梵文:Damaru ; 藏文: Da-ma-ru)

達瑪茹起源印度最早是作為印度教濕婆的標識出現。佛教的達瑪茹大多是由兩個木製的空心半圓組成,半圓的拱頂處相互鏈接。但在造像中的怒相神手持物中密教的達瑪茹大多都是用信封婆羅門教的十五歲少男少女顱骨製作而成。唐卡畫師們常會把雙面達瑪茹左側畫的稍微小一些來代表青春少女顱骨。從性的角度來看,搖動達瑪茹象徵著方法和智慧的結合就是相對和絕對菩提心露。兩個顱縫被精準地粘連在一起,這也是在強調這種結合,顱縫策劃稱作「梵孔」。在密宗的禮儀中明確規定使用人骨和其他真言介子,因為它們的特質能使禮器或「力器」與被安撫之神能建立起特殊的親暱關係。

脛骨號筒(藏文:rKang - gling)

藏式脛骨好筒是用人的大腿製作而成的帶孔號筒。據說,它所發出的聲音可以取悅一切怒相神,也能恐退一切邪惡精靈和惡魔。西藏的一些瑜伽師、瑜伽母或者大成就者以及和斷行或者屍林有關的修者左手常常會持有這個器物。密宗認為信封婆羅門的十六歲少女的左大腿最具有效力,可以掌控精靈及其部眾,而同樣的少男右腿骨則略微次之。

嘎巴拉碗(梵文:Kapala ; 藏文:Thod - pa)

嘎巴拉要(顱器)是用人顱骨橢圓形的上半部製成,是眾多的金剛乘神靈的供器、飯碗或祭祀用碗。瑜伽師、大成就者,空行母、本尊神和護法神的左手都持有嘎巴拉碗。碗裏一般都盛放著甘露、精液、酒、朵瑪供品、化現為惡魔的邪惡之敵的血液、骨髓、腸子、脂肪、大腦和心肺。「智慧」左手通常將嘎巴拉捧在神靈胸前。與之相配的「方法」右手持有金剛杵或鉞刀之類的器物。象徵著它們是方法和智慧的結合。從密宗的教義上看,盈血的嘎巴拉碗代表著,幻身(白色顱骨)生成於明光(紅色血液)。同時嘎巴拉碗還常與天杖、達瑪茹一起被認為是神靈身、語、意的化身。

鉞刀(梵文:Kartru ; 藏文:Gri-gug )

帶著金剛杵頭的彎形鉞刀被稱作「空行母刀」是密宗女性瑜伽母和空行母的三大主要器物。神靈們常用它來恐退和戰勝一切惡魔和邪惡力量。同時鉞刀還代表著斷滅一切情感污穢和精神感知的陰性智慧。鋒利的刀身能斬斷兩大「障蔽」,一是惑障,另外一個是智障。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