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年年體檢正常,怎麼就成了癌症晚期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曾柏榮教授表示:這是因爲癌前病變和早癌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等到身體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4月15—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你我同贏”。4月19日,湖南中醫附一腫瘤科主任曾柏榮教授、副主任劉華教授將攜衆多腫瘤專家爲市民開展““話防癌,聊中醫”免費義診活動。

科學抗癌,將癌症扼殺在萌芽階段,必須深入瞭解癌細胞的喜好。以下七類常見癌症怎麼來的,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

“薰出來”的肺癌

肺癌是第一大癌腫,而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長期吸菸或從事煤炭開採等不僅損害肺功能,還會增加患肺癌風險。城市空氣含有PM2.5、粉塵等大量污染物,加上充斥着菸鹼一氧化碳、焦油等各種有害物質的環境,也是致癌因素。近年來不吸菸女性肺癌患者逐年增加,可能與吸二手菸、三手煙的被動吸菸環境,以及下廚炒菜吸入大量油煙致癌物有關。

若想遠離肺癌,控煙首當其衝。一旦出現反覆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絲、難以控制的肺炎等症狀,都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曾罹患肺結核、大量吸菸的肺癌高危人羣,需定期行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防癌篩查。

“氣出來”的乳腺癌

中醫認爲怒則傷肝,肝鬱則易氣滯。此時女性極易出現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炎等疾病,而“乳巖,多生於憂鬱積憤中年婦女”。可見煩躁易怒、心情抑鬱是誘發乳腺癌的主因。而家族遺傳史、乳腺纖維瘤和囊性增生性疾病、生產年齡過小或者過大,也可增加乳癌發生風險。

女性朋友應經常微笑、調整心態,改變生活習慣,定期彩超體檢。一旦發現乳房無痛腫塊、橘皮或酒窩樣改變、乳頭異常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異常情況,應儘快就醫詳細檢查。

“熬出來”的肝癌

肝臟怕“熬”,生活節奏的加快,熬夜加班、事業壓力已成爲肝癌年輕化的重要誘因。長期熬夜,導致睡眠不足、生理時鐘混亂,容易促進腫瘤生成。同時肝臟超負荷運轉,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支持,加上夜間喝酒、胡亂加餐均影響肝細胞健康,喪失疾病抵抗力。此外遺傳、傳染因素也是發病原因。

若上腹疼痛、腹脹腹瀉、血糖異常、納差乏力、黃疸發熱等,尤其有肝病基礎患者,應高度警惕肝癌的發生。

“嚼出來”的口腔癌

世衛組織調查顯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於嚼檳榔。長期嚼食過程,口腔黏膜會和檳榔中所含的生物鹼及多種亞硝基胺化合物發生反應,引起口腔黏膜病變。加之口腔黏膜衛生條件差,不規範刷牙,均易滋生細菌,使口腔黏膜病變纖維化,從而誘發口腔癌。

日常生活應警惕口腔潰瘍經久不愈、黏膜顏色改變、口腔疼痛明顯、頸部淋巴結腫大、開閉口功能障礙等。保持口腔衛生,遠離檳榔菸酒,及時處理牙周疾病,治療口腔慢性炎症等,將口腔癌防患於未然。

“燙出來”的食管癌

食道是連接咽喉和胃部的重要器官,對溫度特別不敏感。食道粘膜耐受的溫度僅爲50℃至60℃,偶爾進食烈酒和燙食,可能僅僅是覺得燙嘴或舌瘡,即使輕度灼傷黏膜可自行修復。若長期不停地燙傷食管,食管黏膜處於慢性創傷和炎症刺激狀態,引起破損、潰爛出血,即可誘發食管癌的發生。

當然食管癌的發病還與過量食用醃菜和粗糙食物,進食過快、酗酒等不良飲食習慣,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飲食不潔等環境有關。若長時間出現吞嚥梗阻、飲水嗆咳、反酸燒心、噁心嘔吐、胸骨疼痛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憋出來”的膀胱癌

腎臟產生尿液後會排到膀胱儲存,而尿液中含有很多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經常憋尿的後果是尿液中的病菌會留在膀胱中,不僅容易造成尿路感染,而且尿液中富含極少的鈣磷化合物,長期滯留導致貼附膀胱壁,從而引發膀胱結石、泌尿系統系統紊亂,繼而誘發膀胱癌。

即使工作忙碌,生活中應儘量避免憋尿。若伴隨長期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無痛性肉眼血尿等症狀,及時去醫院看診。對於膀胱癌高危人羣,應定期去醫院做尿檢,以便早期預防和發現膀胱癌。

“曬出來”的皮膚癌

事實證明皮膚經常裸露在陽光下、接觸紫外線的照射,可引起皮膚局部紅腫水皰,短期曬傷後身體會自動修復。但長期暴曬與皮膚癌的發生有着密切關係。建議夏日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尤其有皮膚病遺傳背景的人更要特別注意防曬。若出現皮膚頑固溼疹樣改變、反覆潰瘍不愈、異常新生物等,應警惕皮膚癌早期表現。

福利來啦!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大型義診

時間:4月19日星期五上午10:00-11:30

地 址: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至和樓一樓

活動一:大型義診

義診專家:曾柏榮主任醫師、劉華主任醫師、張志芳主任醫師、陳孟溪主任醫師、許利純主任醫師、張紅主任醫師、郭忠聰副主任醫師、唐利文副主任醫師、王少波副主任醫師、彭廷雲副主任護師。

活動二: 抗癌科普知識講座

講座專家:郭忠聰副主任醫師魏麗萍智主管護師

部分義診專家介紹:

曾柏榮: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現任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中醫醫院腫瘤科質量控制中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療器械技術專家,湖南省醫學會醫學鑑定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等。從事腫瘤臨牀及科研工作20餘年。主(副)編專業書籍5部,參編專業書籍10餘部;主持省級科研課題6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惡性腫瘤中西醫防治,放化療後中醫藥調理,靶向治療的中醫藥增效減毒。主要擅長中藥對放化療、靶向治療的減毒增效,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鼻咽癌、肺癌、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等惡性腫瘤的中西醫診治方面有豐富經驗。

劉華: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現任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腫瘤康復分會委員,世界中聯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世界中聯腫瘤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等。從事腫瘤臨牀及科研工作20餘年。主(副)編專業書籍4部,參編專業書籍10餘部;主持省級重點科研課題1項,一般科研課題4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惡性腫瘤中西醫防治,放化療後中醫藥調理。主要擅長中藥對放化療減毒增效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在肺癌、肝癌、大腸癌、胃癌、婦科腫瘤等惡性腫瘤的中西醫診治方面有豐富經驗,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胰腺癌有獨到的見解,並有許多成功案例。

張志芳: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著名老中醫夏度衡教授弟子,擅長脾胃病、中晚期惡性腫瘤綜合治療及惡性腫瘤放、化療副反應的防治。

陳孟溪: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知名專家。系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湖南省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湖南省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編專著4部,公開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研科研課題8項。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惡性腫瘤和內科痛證,對肺癌、鼻咽癌、肝癌、食管癌、腸癌、淋巴瘤、骨髓瘤、癌痛及放化療減毒增效等有深入研究。潛心鑽研治癌古今驗方,著有《惡性腫瘤良方大全》、《專科專病名醫臨症實錄-癌症》、《癌症偏方驗方大全》等專著。

許利純:主任醫師,教授。湖南省腫瘤康復醫學會委員,擅長治療鼻咽癌、舌喉癌等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腫瘤;胃癌、肝膽胰腺、直結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腎癌、膀胱癌、宮頸癌、卵巢癌等泌尿系婦科腫瘤、淋巴瘤、前列腺癌、骨肉瘤、纖維肉瘤、脂肪肉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對中藥治療惡性腫瘤、內科疑難病症 ,對免疫功能的提高,控制腫瘤生長和復發轉移有專題研究,還擅長運用中醫內外治法辨證治療腫瘤放化療後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口腔及癌性潰瘍、手足綜合徵及腸梗阻、癌性疼痛和發熱、胸腹水、下肢水腫等併發症。

張紅: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從事腫瘤臨牀及教學、科研工作20年,擅長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對鼻咽癌,卵巢癌、食管癌、肺癌等惡性腫瘤中西醫治療有較深的研究。先後主持廳級科研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EN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