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梧桐,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就根本而言,工作就兩個:老闆,打工。

不能自己做老闆,就只能給老闆打工,別無選擇。

做老闆的兒子不算。替老子花花不完的錢不算工作。

老闆,有大老闆,小老闆;有好老闆,有不咋地的老闆。

打工都想找個好老闆,少受氣,多賺錢。

做老闆都喜歡既聽話又能幹的夥計。

可常常是老闆不一定聽你的,賠錢我樂意,你能奈我何?你愛幹不幹,不幹老子換人。

你愛找誰找誰,老子不伺候。今天很開心,又把老闆給炒了。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就要有一個好的團隊。不是說可遇而不可求,但很難。

在一定時期,甚至是大部分時期,靠單打獨鬥是不行,遊擊戰作為戰略,在一定時期是必須的,到最後還是需要大兵團決戰。

無一例外。劉邦是也,馬雲亦是也。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還需要一個偉大的女人哪!

張良之輔佐劉邦,魯肅之輔佐孫權,賈詡勸張綉投降曹操,根本而言,就是明確自己的位置,給自己定位。就是要明白自己是適合做老闆,還是適合打工。

先說劉邦。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後勤保障不如蕭何,還有陳平,樊噲等等。

為何劉邦做了皇帝呢?

有個「君臣對」說明瞭些道理。

劉邦當了皇帝很高興,約韓信喝酒。

喝得高興,就問韓信,你說我帶兵打仗的話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十萬眾。

劉邦又說,你能帶多少?

韓信說,多多益善。

劉邦就笑了,說,何為我所擒?

韓信說:陛下,不善帶兵,而善將將。

撇去馬屁不說,的確符合史事。

造反是要殺頭的,起事之初,劉邦勇於擔當,做帶頭大哥,不是一般的魄力和志向。

從《大風歌》可見一斑。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何等的氣魄啊!

張良有此選擇,不足為怪。

可以說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這是直接造反。

再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地球人都知道是咋回事?劉備漢室宗親,要匡扶漢室,不是司馬昭之心,但路人皆知啊。

廣告宣傳而已。

不過,廣告宣傳需要策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兩人都很會忽悠哦!

至於魯肅輔佐孫權,賈詡勸劉綉降曹,都是選個老闆打工,做一番事業而已。

是價值取向的範疇。

呂布,世稱三姓家奴,沒有定性,沒有目標,只有利益。

賣主求榮,唯利是圖,站隊而已?

話說回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時候是需要選擇的,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必須要站隊的。

那誰也不選,是不是就算沒有站隊了哪?

不是,那是站在了第三隊。

其利害就不必多說,老司機都明白。

才上路的新手,多上路就知道了。經驗不一定是財富,經歷纔是真正的財富。

必須要選擇,時時要選擇。選擇本是並沒有錯。

但選擇的原則,就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境界,品質道德水平。

因利而選擇,老闆也在利用你,他比你更聰明。否則,他做不了老闆。

選擇,不是家長給你選擇幼兒園,其結果必須自己要承擔。

選擇很重要,聰明的人都會選擇。

最後,祝大家好運:

做老闆遇到好職工,打工遇到好老闆。

提醒一下:好老闆才能遇到好職工,好職工才能找到好老闆。

做老闆,做職工,都需要加油。


悟空問答:「價值投資和站隊文化有什麼聯繫?例如張良輔助劉邦,魯肅輔助孫權,賈謬勸劉綉投曹操。關於這個問題,辯證地說:如果以老子的自然之道而論之,是無所謂價值投資與站隊文化,更無所謂之聯繫了。如果要說有,那也是聖人的行無言之教。當然,如果以老子的道德之人道而論之,那價值投資與站隊文化是有一定聯繫的。可以說,沒有價值觀念,那何必要站隊呢?古代常人說:學好人,有事做,有布織;學壞人,能好閑,多好色。就是現如今的價值取向也有不同的修為:有損人利已者,有自私自利者,有利已又利人者,有先公後私者,有大公無私者,這都是一樣的道理。至於張良輔助劉邦,魯肅輔助孫權,賈詡勸劉綉投曹操者,也都有他們的價值觀與取向文化吧。


大家好,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這三個人的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為了自身或者家族的利益。

首先說張良吧:張良最開始的選擇不是劉邦,他的選擇是復韓,但是由於韓國後代並不是很出色,在陳勝吳廣造反後他也集合一批人馬在投靠景駒的時候遇到了劉邦,和劉邦一見傾心,劉邦的優點是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所以張良就認為劉邦是善於納諫明主,就投靠了劉邦。

在說魯肅輔佐孫權,一個是因為周瑜的勸說,第二個個就是魯肅家族就在江東,為了家族利益也只能輔佐孫權。

第三個更不用說了,賈詡更不用說了,有毒士之稱,他只負責保全自身,不會有其他想法,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上,投靠曹操也不是問題啊


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胸懷再大遠大報復,都需要有一個平臺,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不管是戰亂還是和平朝代,跟對人:即價值投資也好或賭也好,都是搭上身家性命來實現的。縱觀歷史:張良之劉邦、孔明之劉備、周瑜之孫策、劉基之朱元璋等等…。站對了名垂千古,站錯了遺臭萬年,歷史都是成王敗寇,由勝利者書寫的。


這沒有必要回答。既然是毒語,都不好,傷人。問的太細,屬鑽牛角尖,就是你找到了,又能比次之毒語傷人傷多少?回答你這樣問題,還不如打個盹、喝口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