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位都這麼短命,我認為主要跟兩個因素有關:一、為國事操勞,積勞成疾。很多人認為,周瑜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其實這是被《三國演義》給誤導了,正史中的周瑜雅量寬宏,根本不是小氣之人。周瑜作為東吳大都督,整天要處理的國事是非常多的,工作量巨大,平時要訓練水軍,戰時要指揮作戰。周瑜一生,最經典的戰役當屬指揮赤壁之戰。指揮赤壁大戰絕對不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是需要殫精竭慮,這是要耗損精力的。再說魯肅,作為東吳最有見識的政治家,終其一生,他都是主張孫劉聯盟的,為吳國謀取最大利益。但是魯肅的這種政治主張,除了孫權支持外,其他人基本都不大支持。周瑜生前因為這事還成了魯肅的政敵,呂蒙時刻準備著偷襲荊州。魯肅作為東吳最高軍事統帥,需要與各方勢力周旋,努力維繫孫劉聯盟,確實不容易,身心承受重負,積勞成疾是不稀奇的。二、跟古代醫療水平差有很大關係。古代醫療水平是很差的,因而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均壽命只有40歲左右,即便生於帝王家,都有很多皇族成員夭折,能活到50歲就相當不錯了,所以古人說人生70古來稀。主要是中醫不像西醫,可以做手術,療效快,那時有個會做手術的還被曹操給殺了。中醫服湯藥,療效慢,如果是急症,基本來不及。周瑜、魯肅雖然是達官貴人,但碰上醫療條件差的時代,也是沒辦法的事。說實在話,人的壽命與善惡無關,而是與經濟水平、醫療條件有關。就拿現在來說,我國人均壽命高的地方是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達到80多歲。這些地方,經濟相對發達,醫療水平高。平時定期體檢,有個小病小災的已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就算得個大病,及時去大醫院甚至去國外治療,是可以延長生命的,像這些地區人均壽命高是毫不奇怪的。


周瑜是東吳第一任大都督,魯肅是第二任,這樣的提問容易將短命和東吳大都督這兩者相聯繫,這是誤導了大家。

周瑜活了36歲,魯肅活了43歲,在現在來看屬於英年早逝,在三國時期來說,已經不低,之前有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東漢平均壽命只有22歲。

當然這個平均壽命是被大多數底層人民拉低了,對比三國其他著名人物,如賈詡、黃忠、嚴顏等,周瑜和魯肅都算是早逝了。

除去本身身體的原因,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正史記載來看,周瑜、魯肅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都是孫權的股肱之臣,而且都是在東吳政權初期任大都督,對內需要安撫江東豪族,對外需要抵抗曹操,劉表,兩者操勞過度是顯而易見,所以個人認為兩人早逝一方面是大時代背景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初生的東吳政權殫精竭慮,身體被掏空了。

關於陰謀論,個人覺得不值一提:

首先正史記載周瑜和魯肅都是病死,《三國志》是陳壽寫的,陳壽以曹魏為正統,沒有必要替東吳掩蓋。

第二,周瑜是最支持孫權的,孫策傳位給孫權時,孫權的職位只是將軍,大臣多有傲慢,是周瑜第一個行君臣之禮,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從龍之功,另外孫權讓周瑜獨自在柴桑練兵,幾乎東吳軍事大權都在周瑜手中,不是絕對的信任做不到如此。

第三,對於江東來說,孫權是外來戶,江東原有勢力是陸、顧、朱、張四大家族,他們既是孫權要拉攏的對象,也是孫權要防範的對象。反觀周瑜,他也是外來戶,跟隨孫策到此,他在江東沒有勢力根基,孫權就是他的力量源泉,所以他會堅定支持孫權,孫權也會明白這一點,所以利用周瑜制衡江東貴族理所當然。

第四,早期的孫權並不昏庸,在三國風雲變換的局勢下,不可能自斷臂膀。

所以周瑜確確實實是病死的,魯肅同理,病死的原因中肯定帶有操勞過度。


周瑜,孫吳大都督。

魯肅,孫吳謀士。

在吳國,孫權名為主公,但非有實權。很多戰役,將領都是聽從大都督排兵布陣。在曹操大軍南下,周瑜、魯肅力排眾意主戰,才有赤壁之戰勝利,奠定三國鼎立。

周瑜,並非象《三國演義》中心胸狹隘,嫉妒而死。他可能是病死或被害死。

病死。火燒赤壁,燒死數十萬,造成瘟疫。身然重病而死。

被害死。主公孫權在吳國沒有實權,權謀之計害死大都督。

魯肅,他也可能病死或被害死。

病死。赤壁之戰,身然重病而死。

被害死。周瑜臨死之前,受命將士聽令魯肅。魯肅手持兵權,孫權一併害死。

謝邀


首先說周瑜,周瑜是個武將啊,怎麼可能突然病逝?所以我認為是孫權害怕孫策留下的老班底,故而下毒,並且之前周瑜和孫權因為二分天下的問題吵過一架,事後周瑜回去沒多久就病逝,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再者,孫權對孫策的子嗣和部下都十分恐懼,排異孫策一派的任何人,從周瑜的下場到大橋的下場,在到最後追封孫堅為武烈帝,卻把江東的奠定者孫策給忘了,只封了個長沙王,簡直搞笑!所以,周瑜的死是必然,是孫權給江東立威!

在說魯肅,雖個主和派,可他跟周瑜走的進啊,魯家也是江東大族,孫權怎麼能不制衡?萬幸魯肅是個聰明人,得知好友死的不明不白後沒有做出什麼讓孫權不爽的事來,可最終孫權對魯家也沒什麼好感,並且魯家除了魯肅外在沒有一個有大權利的人為官了!

再說陸遜,陸遜本是孫策的女婿,從當上大都督開始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孫權為了防止陸遜支持孫策的兒子,屢次罷免陸遜,最後陸遜不得已裝瘋才免得一死!

還有呂蒙,分明也是被孫權暗中賜死的,他之前樊城一戰手刃關羽,威望蓋過孫權是肯定的,孫權怕呂蒙是第二個周公瑾,故而也用毒害死呂蒙,所以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東吳大都督,誰當誰死,以前以為是玩笑,仔細想想細思極恐!


周瑜、魯肅還有呂蒙三個大都督都是短命,其實在《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暗示過。曹操興兵80餘萬,進犯江東。周瑜為孫權曉以利害,分析了幾點曹操必敗的弱點。其中有一條就是「水土不服和瘟疫剛剛流行」。事實他們三個大都督都是在這一戰感染了瘟疫,加上連年征戰,死傷無數,瘟疫進一步擴大。都督們常年在江邊,感染瘟疫在所難免,所以短命。也可以反應赤壁之戰,相當殘酷,瘟疫盡然滲透到主帥。呂蒙也是在赤壁之戰後,閉門讀書,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所以呂蒙死得比他們晚,感染相對比較輕。三位都督的死並不是孫權的權術陰謀。孫權晚年糊塗,可以年輕的時候,很是英明的,是不會謀害自己的高級人才的。


除了天命之外,我認為關鍵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就是東吳的主帥基本上都不是江南當地人,不是江東氏族的後裔,除了陸遜是蘇州人,比如周瑜是合肥人,魯肅是安徽定遠人,呂蒙是安徽阜南人,所以他們都是水土不服,容易早死。這一點,作為當地人的陸遜,能活了62歲就是明證。周瑜只活了35歲,魯肅活了45歲,呂蒙活了41歲。第二就是孫權給東吳主帥的壓力過大,也是重要原因,孫權是重武不重文的,所以周瑜及其接班人都是工作狂,最後身力憔悴而死。這從張昭、諸葛瑾這些文官都很長壽,能夠得到證實。


周瑜和魯肅都是病死的,三國志有記載


那馬超,郭嘉又為何短命?

天妒英才?生死有命?


勤於王事,鞠躬盡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