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張廷玉的性格和身份有關。張廷玉一生謹小慎微,盡忠盡職,曾供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歷過康乾盛世,可以說是典型的三朝元老了。張廷玉祖父、父親都曾供職於內庭,是康熙帝的貼身大祕,其父張英更是康熙肱骨之臣,曾任宰相。張廷玉初入仕,就擔任康熙的祕書。由於其父和康熙關係密切,張廷玉和康熙的關係,即是人臣,又是晚輩,說話辦事相對來說比較隨意。大事小事由萬歲爺拿主意,他只是一小祕書,責任也小一些。

康熙帝病逝後,張廷玉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他是有清以來,漢族大臣裡邊官職做得最大的,大學士、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換句話來說,就是掌管國家錢糧,掌管國家幹部選拔,而且又是太子的老師。雍正皇帝把清理國庫虧空,改革吏治的重任交給張廷玉,就是知道張一生謹小慎微,工作又盡職盡責,他果然不負眾望。張廷玉和雍正的關係就是典型的君臣,他腦子裡裝得都是國家大事,因此也半點馬虎不得。


按照問題內容推測,題主應該是基於電視劇《雍正王朝》提出的問題,那就基於電視劇的設定來回答。

張廷玉無疑是雍正王朝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配角,無論在九子奪嫡還是在八王議政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筆者看來,張廷玉在這兩個階段的角色定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張的行事方式當然也要跟著變化。

《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劇情的主要矛盾聚焦於奪位,張廷玉在太子黨和八爺黨之外扮演了一個少數派,尤其在太子被廢以後,上書房佟國維、馬奇等人搞串聯,推舉八阿哥為太子,而張廷玉以一道密摺表明了立場,得到了康熙的嘉許。

張廷玉為什麼這麼做,與他的身份是分不開的,與佟國維、馬奇不同,張廷玉是漢人出身,以當時的環境,無論如何做都無法完全融入到滿人羣體,而康熙重用他,除了看重他的才華,與他的身份也不無關係。一來可以告訴天下的漢人,只要有才華一樣可以得到重用,二來可以用張廷玉來制衡那些張牙舞爪的滿人,讓他們不至於過分囂張。張廷玉十分清醒自己的出境,所以縱然官居一品,也從不結黨,從不站隊,如果說需要抱大腿,康熙就是他最大的大腿,所以不管他心中理想的接班人是誰,他都不露聲色,默默跟隨在康熙左右。

康熙可謂電視劇中最為老謀深算的一個,他站在高處,俯瞰芸芸眾生,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即便如此,他依舊需要一個幫手來協助他完成這一切,而張廷玉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張廷玉聰明,但他的聰明都放在為自己辦事上;張廷玉能幹,是託孤的不二人選。

兩人之間心照不宣,配合的十分得力。這一階段,張廷玉縱然據理力爭,都是為了澄清自己的立場,在康熙面前,從來都是溫順如綿羊一般。

等到雍正繼位,張廷玉的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再是一個時時刻刻需要揣摩上意的大祕書,而是轉變為一個輔佐聖主,開創新時代的大臣,他也不再需要唯唯諾諾,而是實實在在的做事情。

這一階段的張廷玉的仕途是十分平穩的,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全面的釋放。對於雍正,自然也存有一份感恩之心,所以當八爺帶著鐵帽子王在朝堂上攤牌的時候,張廷玉一改唯唯諾諾的老好人形象,挺身而出,維護雍正,也正是在這個危機關頭,才暴露 出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至於題主說的不敢直言,電視劇中並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展示,雍正與張廷玉在治國理念上高度一致,並沒有明顯的分歧,所以不存在不敢直言的場景。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一朝天子一朝臣,張是康熙的,到雍正肯定要保守一點,到乾隆就涼涼了,伴君如伴虎,康熙的心思能應和,雍正就不一定了,隨便惹不高興就要涼,到乾隆就明白了。


雍正得位不正,張廷玉有扶助之功,深知內情,他怕雍正過河拆橋,只能明哲保身了。他比起隆、年二人,的確幸運得多,也算僥倖吧。


康熙在位,張廷玉據理力爭,是盡臣下的本分。

雍正當政,張廷玉若再進諫直言,必屬倚老賣老,居功自傲,目無君王,後果可想而知。


因為雍正沒有他父親的胸襟和開明。


不要做老厭惡


因為是他長輩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