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張廷玉這個前朝老臣,是權力慾望極強的乾隆集權路上的絆腳石,沒有乖乖的選擇的急流勇退,只能被乾隆狠狠地收拾一番,殺雞給猴看了,正好成為乾隆示威的犧牲品。

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為何張廷玉成為那個倒黴的犧牲品。

張廷玉是清朝著名的漢人大臣,三朝老臣,發跡於康熙時期,受寵於雍正時期。到了乾隆時期可謂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身為雍正駕崩之際留下的顧命大臣之一,張廷玉在乾隆帝登基以後,不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位極人臣了。

乾隆帝登基時才25歲,不同於父親雍正帝登基時的45歲高齡,所以多少有些準備不及時。他想著怎麼著,父親雍正帝也可以像皇爺爺康熙帝那樣活到快七十歲,但沒想到父親雍正在雍正十三年就那麼去了。

初登皇位的乾隆帝,並沒有太多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一度受制於張廷玉和鄂爾泰兩位老臣。這兩位老臣,張廷玉代表了漢人大臣,鄂爾泰代表了滿人大臣,隱隱有著朋黨之爭,所以剛登基的乾隆帝採取的是以拉攏為主,並且居中調節,穩坐釣魚臺,坐看兩方鬥個如火如荼,以保證自己的皇權穩固。

對於張廷玉,乾隆帝表面上延續了父親雍正對他的寵愛,雍正臨終時破天荒的給予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使張廷玉成為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大臣。乾隆帝則是破例封張廷玉為伯爵,因為清朝並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

要說張廷玉這個人為何能被雍正帝破格給予配享太廟殊榮,又被乾隆帝封為伯爵呢?

他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揣摩出聖意,知道皇帝想的是什麼,而且更厲害的是,猜出皇帝的想法,還可以將這個想法辦的很漂亮,所以深得雍正帝的寵愛。這點來說,在古裝劇雍正王朝裡面,就將張廷玉演繹的可謂是入木三分。

但到了乾隆時期,張廷玉就開始老糊塗了。首先他仗著老資格,並不是很尊重乾隆帝,猜不到乾隆帝的心思,或者是猜到了,卻不做,不以為然。一般來說,張廷玉這樣的老臣,對於乾隆帝其實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但還不至於將張廷玉給整成殺雞給猴看的那個典範,畢竟是三朝元老,還是乾隆帝的老師。

但張廷玉是真的老糊塗了,自己開始了作死之路。

乾隆十年張廷玉的死對頭鄂爾泰病逝,張廷玉也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以前他跟鄂爾泰斗的越歡,乾隆帝越高興,如今鄂爾泰死了,朝局不平衡,自己恐怕也玩不轉了,所以張廷玉開始想著急流勇退了,一再要求告老還鄉。

按說張廷玉這個想法是聰明的,但實踐起來卻老糊塗了。張廷玉一再請求辭職以後,乾隆帝想了想,覺得還是需要營造出一個君臣知遇的佳話,而且這樣也有利於自己徹底掌控大權,所以同意了張廷玉的辭職。

此時的張廷玉,就應該放下一切想法,馬上告老還鄉,老老實實在家等著駕鶴西去。可是張廷玉想起配享太廟的殊榮,害怕乾隆帝將來不認賬,竟然厚臉皮的請求乾隆帝寫一份保證書,乾隆帝自然不高興了,但本著好人做到底的想法,同意了這個無理要求。

乾隆帝對張廷玉一再讓步以後,張廷玉的糊塗也是一再加深。乾隆帝滿以為答應張廷玉以後,他怎麼著也會進宮謝恩,萬萬沒想到的是,張廷玉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只是讓自己的兒子代自己進宮謝恩。一再讓步張廷玉的乾隆帝終於生氣了,要求軍機處擬定諭旨,讓張廷玉「明白回奏」。

當時軍機處的汪由敦是張廷玉的門生,馬上向張廷玉提前通風報信了,好讓他提前準備。老糊塗的張廷玉的確準備了,而且準備的很充分,不等諭旨下發,就早早的跪在皇宮門口給乾隆帝認錯請罪。

本就對張廷玉有意見的乾隆帝,看張廷玉這表現,知道軍機處有內鬼,這還了得,天子被人監視,這算什麼事,於是徹底憤怒了。

於是張廷玉就此成為乾隆帝殺雞給猴看的典範,利用懲罰張廷玉這個契機,打壓了朝廷有著朋黨苗頭的風氣,以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同時方便自己集權。

因此張廷玉先後被乾隆帝剝奪一切榮譽與官爵,還有配享太廟的殊榮。最後悽涼的回鄉以後,還被乾隆帝以收回前朝皇帝恩賞給張家的一切物品的理由,進行了一次抄家。

而張廷玉這位小心翼翼一輩子的三朝元老,到了乾隆朝老糊塗以後,面對皇權,終究敵不過,終究還是成為殺雞給猴看的那隻雞,讓人不得不感慨,封建社會,家天下之下,所謂的種種,面對皇權不過浮雲罷了。

乾隆二十年張廷玉病逝,徹底對乾隆帝沒有了威脅以後。乾隆帝以尊重皇考雍正帝的意思,以表示自己的孝順,還有原諒張廷玉的意思,以表示自己的大度,給予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榮譽。張廷玉在死後,再次被想著博取聖名的乾隆帝利用了一把,但不管怎麼說,終究是成為了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大臣。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張廷玉生於安徽桐城,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內閣大學士。張廷玉生於書香門第、帝師之家。

張廷玉好學敏達,於康熙39年中進士,入仕後,仕途順達,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康熙年間深受康熙信任,內廷與南書房走動。在雍正王朝時期深受雍正倚重主理軍機處,位極人臣。

張廷玉講究「多磕頭,少說話」的行事原則。老練沉穩。幫助雍正擬旨時不但快準狠,還頗多建言獻策。經常幫助雍正處理奏摺。可見雍正確實是非常信賴張廷玉的。

雍正死的時候。為乾隆選定了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名輔政大臣。張廷玉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活的時間最長的人。並許諾張廷玉死後可以配享太廟。

乾隆皇帝剛上位的時候,與張廷玉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張廷玉畢竟是乾隆的老師。乾隆也很尊敬他。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乾隆皇帝的皇位日益鞏固,對其權力的掌控也愈加渴望。這個時候。乾隆與張廷玉與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化。

張廷玉及其門生故吏已經形成了小的黨團與額爾泰集團黨爭激烈。乾隆最煩的就是結黨營私和黨爭,張廷玉顯然成了乾隆皇帝掌控皇權的一個大障礙。開始以「張愛卿冬天冷可不上朝」等手段來限制張廷玉的權利。

張廷玉也很聰明,一看乾隆對自己的態度有異樣。趕緊上奏摺。說自己70多歲啦,老啦。請求辭職回老家。

第一次乾隆假意不允。第二次,張廷玉又請求,這次乾隆批了。但是張張廷玉想到了雍正答應自己死後配享太廟的事情。

張廷玉一時犯渾。生怕乾隆把這個事情給忘了,要求乾隆給一份書面承諾。這當然惹怒了乾隆。

但是乾隆考慮到張廷玉是自己的老師,而且確實雍正皇帝和康熙皇帝做了不少事情。勉強答應了。但是要求張廷玉進宮謝恩,張廷玉稱病沒有來,只派自己的兒子來了。乾隆大怒。說張廷玉倚老賣老,對張廷玉大加斥責,要求張廷玉自己來,結果聖旨未下,張廷玉就來了,明顯軍機處有人通風報信,乾隆再次對張廷玉大加訓斥,直言:「別妄想什麼配享太廟的資格了」。

這個時候朝廷上的大臣們落井下石。都順著皇帝說張廷玉是奸臣。於是張廷玉被乾隆皇帝罷官(並剝奪了爵位),僅允許張廷玉以白衣身份回老家。並廢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

張廷玉回家五年後死去,張廷玉死了之後。乾隆皇帝考慮基本已經肅清張廷玉的門生故吏,又想到父親雍正的遺言。才將張廷玉配享太廟。這纔算是兌現了父親的承諾!


change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來新君對於就臣能善用、重用的很多的。同樣打壓、乃至處死的人也是不少。其歸根結底都是出於政治目的吧!

乾隆打壓當時的重臣張廷玉主要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並且不是一上臺就打壓張廷玉的。乾隆對張廷玉進行吹毛求疵的打擊是在乾隆十四年。

首先看一下兩人的關係,我們知道張廷玉是乾隆的老師。雖然張廷玉政務繁忙,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著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張廷玉對這個學生讚賞有加,而乾隆則非常敬重張廷玉。張廷玉在雍正去世以後,站了出來,擁立了乾隆做皇帝。乾隆為了感謝他,任命其作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所以得出結論在乾隆上臺初期張廷玉依舊是深受重用的。

再看分析一下他失寵的原因,一是乾隆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開始打壓重臣以樹立威嚴,不光是張廷玉,還有其他人。二是張廷玉曆經三朝年紀較大,在其晚年出錯較多,所以皇帝就有打壓他讓他自己請辭的意思。


張廷玉不僅是康熙皇帝十分信任的漢臣,而且在雍正未當皇帝之前就被他所看重。雍正登基之後就任命張廷玉為大學士,把他作為自己謀劃軍國大事的主要副手。在當時,雍正幾乎所有的諭旨都交由張廷玉辦理;有時候比較緊急的旨意需要下達,雍正就將張廷玉叫進宮,雍正剛口述完,張廷玉諭旨就寫好了,雍正幾乎每次看完都很滿意,不需要再做過多地修改。

張廷玉為人穩重、睿智,做事得力,因此深受雍正皇帝的器重和提拔。雍正皇帝死的時候,任命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和大學士鄂爾泰一起成為乾隆皇帝的顧命大臣,並留下遺照,讓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由此,張廷玉不僅位極人臣,而且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有資格配享太廟的漢臣。

但是乾隆皇帝繼位之後,沒有像他父親一樣始終信任張廷玉,而是不斷打壓他,最後讓他悽慘地度過晚年,這是為什麼呢?

一,張廷玉參與了滿漢黨爭。

歷朝歷代,關於黨爭得話題鬥綿綿不絕。到了清朝,有鑒於明朝因為黨爭給國家造成的種種不利影響,清朝皇帝更是深惡痛絕。早在康熙九龍奪嫡的時候,就隱隱約約出現了黨爭得跡象,康熙皇帝也有所察覺,但是並沒有有效治理。

到了雍正朝的時候,黨爭的雛形就慢慢出現了。在清朝一直有一個繞不開的坎兒,那就是滿臣不怎麼把漢臣放在眼裡,而漢臣也不是軟骨頭,常常做出反擊。從康熙末期到雍正時期,張廷玉就一直是漢臣的領袖,而鄂爾泰則是滿臣的領袖。由於長期地摩擦,漢臣和滿臣不自覺地站隊抱團,於是逐漸形成以張廷玉為首的漢臣和以鄂爾泰為首的滿臣之間的黨爭。

雍正皇帝當然有察覺,他曾在他寫的《御製朋黨論》中對張廷玉和鄂爾泰提出警告,但他們二人都沒放在心上,而雍正還沒來得及制止黨爭就死掉了。乾隆皇帝上臺之後,對朝中滿漢朋黨之爭有深刻認識,但是因為他根基不穩,所以一直隱忍不發。等到乾隆十年的時候,鄂爾泰去世了,這種滿漢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乾隆才開始著手打壓張廷玉。

二,張廷玉冒犯了乾隆。

鄂爾泰死後,乾隆提拔了許多新人來制約張廷玉,讓其分權。張廷玉是官場老油條,自然知道乾隆皇帝的用意,於是在乾隆十三年的時候,也就是張廷玉七十六歲的時候,他向乾隆皇帝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請求,並在言語中暗示乾隆皇帝,要他保證雍正皇帝答應給他的爵位和死後配享太廟的資格。乾隆皇帝念及張廷玉是三朝元老,便答應了他。

可是張廷玉在事後一沒有上謝恩摺子,二沒有親自找乾隆謝恩,而是僅僅讓自己的兒子走了一下流程。這讓乾隆皇帝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認為張廷玉仗著自己是自己爺爺和父親留下來的老臣,就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於是剝奪了他的爵位和賞賜,僅僅保留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張廷玉回到老家之後,乾隆皇帝隔三差五就派人過去問他反思的心得和體會,還讓人將他在老家的所作所為報告給他。張廷玉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心靈備受煎熬。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在落魄中去世,享年84歲。

除此之外,張廷玉晚年常常在乾隆皇帝面前倚老賣老,妄自揣測乾隆的心思;不以乾隆為中心,一昧和鄂爾泰黨爭,把乾隆晾在一邊。據史料記載,張廷玉晚年目中無人,變得固執而偏激,常常在朝堂上因為一點小事就譏諷鄂爾泰,還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與乾隆產生矛盾,讓其在羣臣面前下不來臺。這些都是乾隆皇帝逐漸疏遠並打壓張廷玉的原因。

所以,乾隆打壓張廷玉,既有張廷玉自己的原因,也有乾隆皇帝的帝王之術在裡面。但總體來說,張廷玉不愧是一代名相,是清朝漢臣當中的出類拔萃者。

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廷玉能受康熙雍正重用,說明他有過人的能力。尤其是在雍正時期,他對雍正有擁立之功,自然得到重用。同時,他也是乾隆的師傅,師生之誼應該是濃厚的,不染雍正不會把他留給乾隆。乾隆時期歷經兩朝圖治,經濟繁榮,乾隆就有點飄了,不聽規勸。加之鄂爾泰趨勢,帝王的平衡之術這時候就覺醒了。張廷玉是漢臣,是老臣,滿臣中沒有資歷與其相當的人來平衡,張廷玉自然就要離開,自然就要受皇帝冷落不是。


張廷玉作為三朝元老,早年深得雍正皇帝的重用,辦事從來沒出過差錯。張廷玉立下了不少功勞,因此雍正皇帝許諾讓張廷玉死後進太廟。到乾隆的時候他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他作為漢臣,只想安安穩穩的過完最後的日子,不料謹慎了一輩子卻在最後幾年頻頻出錯,乾隆皇帝發怒就廢除了他的官位,並廢棄了入太廟的資格。不過張廷玉病死以後,乾隆可能是不想違背先帝爺的承諾,認為張廷玉嘔心瀝血為清朝奉獻了一輩子,實在難得,於是讓他進入了太廟。


伴君如伴虎,上一屆的寵臣,在下一任不一定會喫香,因為張玉廷恃寵而驕,皇家的皇權不容半點藐視和動搖,最後只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