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栽培的田間管理有以下要點:。(1)追肥根據荸薺前期需N較多,後期需K較多的特性,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前期以N為主,促進地上部莖、葉的生長,後期以K為主,促進球莖的迅速膨大。一般分櫱分株初期,早水荸薺以有機肥為主,少量施用化肥,晚水荸薺以速效肥為主,每666。

7米2施尿素10~15千克或人糞尿200~500千克。封行前追施尿素或複合肥10~15千克。結弈期,每666。7米2施尿素8~10千克,氯化鉀20?30千克,可結合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以保持葉色青綠,促使球莖膨大,充實。每次追肥都宜與中耕除草結合進行b氣溫高時,施糞肥的濃度宜淡,施化肥應在露水干後進荇,以免灼傷植株。

(2)水位調控原則是「淺一深一淺」。移栽後,保持1。5~3厘米的淺水層,以提高土溫,促進莖葉生長和分櫱、分株的發生。7~8月份高溫季節,宜保持3~5厘米的水層,使水溫不致過高。結球期,應加深水位到5~7厘米,以抑制無效分櫱、分株的發生,促進早結球和球莖的迅速膨大。

如分株後期出現徒長現象,應落水擱田3~4天。球莖成熟後,可於採收前1天排乾田水。如果是春季採收,則冬季應保持田間濕潤,以免土壤發生裂縫,滲入雪水,使球莖受凍和老鼠偷食。(3)中耕除草荸薺移栽後實行淺水管理,雜草極易滋生。在封行前應中耕除草2?4次,可結合追肥進行。

第一次在定植後7?10天,以後分g—次,中耕除草一次;第二次中耕除草後可曬田1?3天,將草曬死,再復水施肥,促進根系生長和分櫱分株的發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