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司手创l:兰阳米皂。切勿盗图,违者必究


图、文、皂/缪司手创


按:看书读到一段关于肥皂的有趣小知识,稍作整理摘录,和皂友们分享。

 

如果用台湾话/闽南语讲肥皂,你习惯说「ㄙㄨㄚˋㄅㄨㄣˊ」还是「ㄉㄟˊㄎㄡ」?


大家都知道,在阿祖的年代或阿嬷的少女时代,工业化生产的新式肥皂尚未普及,仰赖进口,既是舶来品,价格自然高昂,有钱人家才负担得起,而一般人家要清洁发肤,大多使用较便宜甚至不用钱的传统清洁用品:无患子和茶箍。

 

茶箍的发音就是「ㄉㄟˊㄎㄡ」。那时的茶箍,指的是以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籽粕压制而成、中间穿洞的大圆饼,使用时掰下一小块用热水冲散起泡,或是放在锅子里煮,再拿煮过的泡泡水来洗头洗澡(泡泡的台语也念作「鬼仔屁」)。其特色是洗黑色的东西会使其更加乌亮,所以特别适合拿来洗发。后来肥皂逐渐普及,「茶箍」也转而成为肥皂(泛指清洁用品)的称呼之一。

 

至于现代定义下的肥皂,在当时则多以「石碱」称之,也就是日文的肥皂。中国在清康熙年间初次引进西方的新式肥皂,而台湾则一直要到日治时期,肥皂才被广泛使用。一开始完全靠进口,大约到一九○二年,大稻埕的恒昌洋行和若松洋行开始自行生产洗涤用石碱,并且渐渐在中产以上的家庭推广开来,肥皂也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必需品。

 

那时石碱还有一个别称:「雪文」(读音ㄙㄨㄚˋㄅㄨㄣˊ)。根据该书作者推测,这个词很可能音译自法文「savon」,也就是法文「肥皂」的意思,只是重音的位置不太一样。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法文的 savon,直觉就联想到台语的ㄙㄨㄚˋㄅㄨㄣˊ,觉得这音译非常有趣,兴许还真有点干系呢,可我从不知道也没想过,原来还可以写成汉字「雪文」!

 

至少跟「肥皂」比起来,「雪文」二字看起来更文雅,有气质多了。据作者的注释,连横在《台湾语典》中提到「雪文」时说:「雪,洒也;《庄子》*:『澡雪而精神』。文,文理也,又为文彩。是一译名,音义具备,可谓达而雅矣。」哇噢~有典有故,又达又雅,根本完美神译!不如咱们以后也舞文弄墨一下,别叫手工皂,改称「手作雪文」好了!XDDD

 

*补充:典出《庄子.知北游》:「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指以雪洗身,清净神志。比喻清除意念中庸俗之物,使神志保持纯正。

参考资料:《台湾日日新:阿祖ㄟ身体清洁五十年》,沈佳珊著,台北: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二○○九,页168-1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