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總結!iOS與Android最新原生設計規範差異


系統版本

Andriod 9.0 VS iOS 12.1.4

分析思路:

不管是面對哪個平台的交互設計任務,在確定業務流程及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導航、內容布局、頁面關係、操作、反饋。因此,本文在閱讀了iOS 及Andriod官方設計指南的情況,希望從上述幾個維度,對於指南中提及的內容,進行劃分,希望對日常的交互設計工作起到一定幫助。


差異點概述:

1.導航:

Andriod:頂部導航(多用文字/圖文/可滑動形式)

iOS:頂部導航(分段控制器)

2.布局:

Andriod:多出圖片、卡片的相關規範

iOS:僅對列表有規定

3.頁面關係:

Andriod:Bcakdrop、底部表單(本頁)

iOS:滾輪選擇器、模態

4.操作

Andriod:長按手勢、標籤(chips)

iOS:滑動手勢

5.反饋

Andriod:Snackbar、橫幅(Banner)

iOS:Toast


系統級差異:

1.應用間切換:

Andriod:由底部向上滑動/應用切換按鈕

iOS:連續按兩次home鍵/向上滑動並停止

Android—Pixel機型

Android—其他機型
iOS—連按兩次Home健
iOS—向上滑動並停止

2.控制中心:

Andriod:由底部向上滑動

iOS:由頂部向下滑動

Andriod
iOS

3.激活小部件

Andriod:通過長按激活

iOS:通過3Dtouch激活,且小部件可選

Andriod — 長按

iOS

4.刪除

Andriod:長按並拖拽

iOS:長按

Android
iOS

5.文件管理

Andriod: 1.可選擇圖片、最近、網盤、本機所有文件;2.多層文件夾,可任一層級返回

iOS:1.僅能選擇icloud/iphone/應用中文件;2.多層文件夾,需逐級返回;3.可新建文件夾

Andriod
iOS

導航

1.頂級導航間切換

Andriod:頁面內容被重置(允許修改)

iOS: 頁面內容保留

Andriod
iOS

2.頂部應用欄/導航欄

Android:1.本頁標題居左;2.一級頁面多含抽屜;

iOS:1.本頁標題多居中;2.上級標題多居左;

Andriod(左) VS iOS(右)

3.底部應用欄(僅Andriod)

用於:1.需在底部設置「抽屜導航」;2.操作項(2-5);3.僅移動端

三種基礎布局

4.抽屜導航(僅Andriod)

1.適用:5+導航項

2.滑出位置:(1)抽屜位於左上:從左至右滑出;(2)抽屜位於左下:從下至上滑出;

抽屜:左上
抽屜:左下

4.頂部導航

Andriod:

1.適用:2+導航項

2.形式:固定/滑動&文字/圖形,四者相互組合

3.行為:向上滾動時,可選項卡吸頂,僅顯示狀態欄

Andriod

iOS:

1.分段控制器—適用:(1)表單中單選;(2)視圖中切換/分割同類數據

2.分段控制器—屬性:(1)<5個;(2)文本/圖像二選一;(3)大小一致;(4)僅點擊;

3.行為:向上滾動頁面時,可切換「大標題」至「標準標題」

iOS

5.底部導航

Andriod:

1.適用:3-5個導航項

2.行為:(1)頁面向上滾動時,底部導航可消失;(2)子頁面可保留底部導航;

Andriod

iOS:

1.行為:子頁面,底部導航消失;

iOS

布局

1.列表:

Andriod:

1.單行:(1)純文本:選項;(2)圖標+文字:選項、通訊錄;

2.兩行:(1)圖標+元圖標:文件列表;(2)縮略圖+元文本:商品列表;

3.三行:(1)形象+文本:郵件列表;(2)縮略圖+文本+元文本:食物列表;

Andriod—列表

iOS: 1.基本:選項/導航項;2.含詳情:單個已選;3.含輔助信息:多個已選;4.組合式:列表歸類

iOS—列表

2.圖片列表(僅Android):

1.規則:各項同等重要;2.非規則:強調某些項;3.編織:瀏覽對等對象;4.砌體:瀏覽原比例對象;

Andriod—圖片列表

3.卡片(僅Android):

1.規則型:快速瀏覽; 2.儀錶盤:多功能+多主題; 3.差別型:凸顯卡片;

Android—卡片結構
Android—卡片類型

頁面關係

1.本頁關係:

Andriod:

1.Backdrop:多用於底層(多操作)與頂層(內容多於操作)產生聯動關係;2.模態底部表單(sheet:bottom): 用於替換菜單;

iOS:

1.滾輪選擇器:用於選擇(時間、日期、地址…);2.模態(用於操作):提醒、操作表單、活動視圖、模態視圖(整屏/部分);

註:通常模態會提供「取消」、「完成」

Android
iOS

背景帷(Backdrop)

結構:底層 、頂層用法:1.底層(隱藏):展示與頂層相關的內容; 2.底層(顯示):提供與頂層相關的操作(導航、更改內容、篩選)註:一次僅能激活一層頂層:1.內容形式:列錶行、圖片、卡片、文本2.行為:(1)內容支持橫/豎向滾動 ;(2)底層出現,頂層淡出; (3)底層滾動,頂層模態; (4)頂層滾動,標題懸浮;底層:1.內容形式:導航、步驟條、文本框、選擇控制項2.底層高度:取決於內容3.被關閉: (1)點擊「關閉」 ;(2)點擊頂層; (3)頂層展開箭頭;4.被展現: (1)點擊菜單/輸入區域註:不能通過滑動前層

底層導航&amp;前層內容
底層輸入&amp;前層內容
底層高度—根據內容變化

2.跨頁關係:

Andriod:

1.返回:用於頁面層級遞進關係;2.關閉:僅用於編輯狀態;

iOS:

1.返回:同上;2.關閉:僅全頁面模態;

Andriod
iOS

增、改操作

1.按鈕:

Andriod:

1.文字按鈕:非強調;

2.帶邊框按鈕:中強調;

3.帶背景按鈕:最強調;

4.FAB:(1)角色:界面中主操作;(2)用法:觸發操作/發起界面;(3)用於:創建/關注/分享/發起;

FAB(基本型)&amp;FAB(擴展型)

iOS:

1.文字按鈕:默認;

2.帶邊框按鈕:僅必要時用(撥號鍵);

3.帶背景按鈕:僅必要時用(呼叫鍵);

FAB—發起操作
FAB—發起操作
FAB—發起頁面

2.文本框:

Andriod:

1.類型:(1)填充型;(2)線框型;

2.輔助信息:替換原有幫助信息

iOS:

1.類型:無具體規定;

Andriod-文本輸入(默認)

3.標籤:

Andriod:

1.結構:容器*、文字*、圖標、移除按鈕;

2.類型:

(1)輸入標籤:文本輸入—標籤;單行/折行顯示;

(2)選擇標籤:僅單選;可替換單選;多水平放置;橫向滑動/折行顯示;

(3)篩選標籤:可替換按鈕/複選框;多位於搜索框下/右側;橫向滑動/折行顯示;

(4)操作標籤:與內容相關操作,以動態/關聯關係出現;可替換按鈕;多位於卡片下方/界面底部;

3.1 輸入標籤:

點擊後,可編輯
表達錯誤狀態
可移動
可擴展

3.2 選擇標籤:

被選中:增加勾選&amp;長度加長

3.3 篩選標籤:

多級標籤:父子聯動

3.4 操作標籤:

觸發操作項
呈現過程&amp;反饋

4.鍵盤:

Andriod:

1.類型(原生):默認;電話;數字;鏈接;郵箱;密碼;英文輸入;數字和符號;計算;

2.命令(原生):完成;前往;上一項;下一項;搜索;發送;回車;

註:各廠商定製系統,難確保「發送」一定存在,故一般輸入框後,緊跟「發送」

3.命令(H5):下一項&完成,不可調起

特例:輸入框字元為數字時,按鍵可為「下一項」

iOS:

1.類型(原生):默認;ASCii碼;數字和符號;鏈接;數字;電話;名字和電話;郵箱地址;小數;推特;網頁搜索;字母;

2.命令(原生)

鍵盤類型:

1.默認:常規鍵盤2.文本鍵盤:默認鍵盤-表情符號(密碼輸入)3.整數鍵盤:僅輸入數字0-9。4.小數鍵盤:整數鍵盤+小數點。5.電話鍵盤:數字鍵盤+「*」 和 「#」 。6.郵箱鍵盤:默認鍵盤+「@」和「.」。7.鏈接鍵盤:默認鍵盤上+「.com」、「.」和「/」(網址輸入)8.數字和符號:數字鍵盤+標點符號鍵盤命令:1.回車(return/enter):換行2.搜索(search):執行搜索3.下一項(next): 多輸入框,切換至下一個4.發送(send): 內容發送(通訊App)5.前往(go): 任務過程中,執行下一步驟(eg:輸入網址後,前往打開的網頁)6.完成(done): 提交
Android—鍵盤
iOS-鍵盤

刪除操作

1.手勢

Andriod:

1.點擊:通過點擊,進行導航;執行操作/元素交互;

2.拖動:滑動超出閾值,「默認視圖」變為「全屏視圖」/「關閉視圖」;

3.滾動&平移/輕坲:垂直/水平/全方向移動;

4.滑動:(1)左滑/右滑動列表>閾值,可完成操作;(2)一級頁面,可右滑喚出導航;

5.連續點擊:縮放

6.捏:(1)縮放進行導航;(2)圖形縮放:

7.長按:可顯示其他模式和特性(eg:編輯);

8.拾取&移動:長按並拖動,可對內容重新排序;

9.複合手勢:用戶可在不同手勢(縮放、旋轉、平移)間無縫切換;

iOS:

1.點擊:激活操作/選擇條目;

2.拖動:進入編輯狀態後,從一側移動至另一側,屏幕內拖動;

3.輕坲:快速滾動/平移:

4.滑動:(1)左滑列錶行;(2)單手右滑,回到上頁;(3)單手滑動,展示被隱藏分割視圖;(4)四指滑動:應用間切換(僅iPad);

5.連續點擊:縮放

6.捏:僅圖像縮放;

7.觸摸&按住:可放大文本;3D touch;

8.旋轉:旋轉圖片/視圖;

1.1 點擊

Android
iOS

1.2 拖動

Andriod—全屏視圖後支持滾動
iOS

1.3 滑動

Android—列表左滑至閾值
iOS—列表左滑
Android—首頁右滑,呼出側邊
iOS—非首頁,右滑返回

1.4 長按

Android—編輯界面:工具欄替換應用欄
iOS—放大文字

1.5 拾取&移動

Android—進行排序

2.操作

Andriod:

1.操作菜單:獨有;

2.底部表單:無取消按鈕;

3.簡易對話框:(1)中間彈出;(2)無「取消」;(3)選擇操作,會關閉;(4)操作非遮罩區域,直接關閉;

iOS:操作表單/活動視圖

1.關閉:取消/遮罩區域

2.使用:(1)單任務,多選項;(2)危險操作,二次確認;(3)可連續彈出;(4)操作表單,避免滾動;

註:如危險情況,非用戶觸發,則使用「提醒」;

2.1 操作菜單

Android

2.2底部表單/操作表單

Android—底部表單
iOS—操作表單
iOS—活動視圖

2.3 簡易對話框

Andriod—簡易對話框

3.選擇控制項

Andriod:

1.日期選擇—對話框;2.時間選擇—對話框;3.單選/多選—區分;4.其他選擇—下拉菜單;

iOS

1.日期選擇—滾輪選擇器;2.時間選擇—滾動選擇器(多出現下方/附近);3.單選/多選—不區分;4.其他選擇—滾輪選擇器;

3.1 日期選擇

Android

iOS—滾輪選擇器(下方)
iOS—滾輪選擇器(附近)

3.2 時間選擇

Android—時間選擇

3.3 其他

Andriod VS iOS

反饋

Andriod:

1.輕打斷:Snackbar

(1)操作(非必須);(2)自動消失(4-10S);(3)操作項(0-1);(4)位置:底部部導航;

2.中打斷:橫幅

(1)操作/圖標(可選);(2)隨內容滾動,需用戶消除;(3)操作項(1-2);(4)位置:導航欄/固定搜索之下;

3.重打斷:對話框

(1)操作(必須);(2)需用戶忽略;(3)操作項(1-2);

註:操作項位於右側

iOS:

1.輕打斷:Toast

(1)無操作;(2)自動消失;

2.重打斷:對話框

(1)操作(必須);(2)需用戶忽略;(3)操作項(1-2);

註:操作項位於居中

1.輕打斷:

Snackbar VS Toast

2.中打斷:

Andriod—橫幅

3.重打斷:

Andriod VS iOS

參考文章及來源:

1.這個控制項叫:Soft Keyboard/Virtual Keyboard/軟鍵盤/虛擬鍵盤

jianshu.com/p/0c210c8ec

2.交互稿中「鍵盤類型」的標註

mp.weixin.qq.com/s/ii7i

3.深度基礎 | 交互中的Android鍵盤詳解

mp.weixin.qq.com/s/nQx2

4.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developer.apple.com/des

5.Material Design

material.io/design/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