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

 

弘五云:「初引華嚴者……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

《止觀輔行傳弘決》第五卷說:「一開始引用的華嚴經…『心就像很高明的畫家,造出各種的五陰一樣,一切的世界裡,沒有一樣是法造不出來的。就像心一樣,佛也是如此;就像佛一樣,眾生也是如此。心和佛以及眾生這三者,都沒有差別。如果有人想要明白知道三世一切的佛陀,就應當這樣去看:是心造出所有的如來』」。《一念三千理事》 (御書427頁)

 

這是根據晋譯華嚴經第十夜摩天宮自在品所說:

「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不造作,心如佛亦爾,佛如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這個唯心偈,曾被智顗再三地引用。依照智顗對於此偈的理解來看,其中所說的佛,是佛界,眾生是除佛之外的其餘九界,而此眾生及佛的十法界,即為一心之所造作,所以產生了一念即其界的思想。又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而產生了十界具於一界的思想。再以法華經的十如相乘,便唱出了一念三千的教義。

 

《華嚴》云︰心如工畫師,作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

畫師即無明心也;一切世間即是十法界、假實國土等也。心如工畫師,造種種色。心構六道,分別校記(計)無量種別。

其大體的意思是由於心一念虛妄,造出種種染污的行為,這些行為沈澱成種種雜染的業,而召感果報。流轉生死的世界便在這果報中說。對於這點,智顗自身有較確定而具體的說法。他提出無明心的概念,以交代生死流轉世界生起的根源。又解釋這無明心如何引生出現實的六道的生死流轉的領域。他說︰

過去無明,顛倒心中,造作諸行,能出今世六道苦果,好惡不同。正法念云︰畫人分布五彩,圖一切形,端正醜陋,不可稱計。原其根本,從畫手出六道分別,非自在筆作,悉從一念無明心出。無明與上品惡行業合,即起地獄因緣,如畫出黑色。無明與中品惡行業合,起畜生道因緣,如畫於赤色。無明與下品惡行合,起鬼道因緣,如畫青色。無明與下品善行合,即起修羅因緣,如畫黃色。無明與中品善行合,即起人因緣,如畫白色。無明與上品善行合,即起天因緣,如畫上上白色。當知無明與諸行合故,即有六道。

智顗實以無明為因,以心為憑藉,而成所謂無明心,假通宇宙論,以解釋生死流轉的六道輪迴世界的生成。其生成情況,像畫手以不同顏色描繪一切圖形那樣,以一一象徵六道的存在世界。

「畫師即無明心」一句,真是可圈可點。這表示無明心自身具有能動性,它不知從何而生起,但既然生起,便有種種功能,現起這個現實的三千大千世界,猶如工整的畫師描繪世界的圖像那樣。

 

 

不可思議境者,如《華嚴》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種種五陰者,如前十法界五陰也。法界者三義,十數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稱,故言十法界。又此十髮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濫,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當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云云。

關於「心」所觀照的不可思議境界,正如《華嚴經》所說;「心好比高明的畫師,能描繪出千姿百態的有情眾生,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心所構畫的產物。」經文所說的「種種五陰」,指一切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元素構成的各類有情眾生,如前面提及的十層階次的眾生。十法界有三層含義;「十」,指能動的十層生命主體;「法界」,則指每一層主體賴以存在的生存位置;主客體兩方面的結合,就稱為十法界。其次,這十層眾生,各自有其不同的「界別」和因果關係,不能互相混濫,所以稱作十法界。再次,這十法界每一層次的眾生又都是真如法界的體現,故稱作十

法界。摩訶止觀第八章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