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孝順的兒子為93歲的老母親套上毛衣(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祕魯首都利馬,老人在舒適的「老人之家」享用健康早餐(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方式:大力推廣「居家養老」

根據瑞典法律,子女和親屬沒有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贍養和照料老人完全由國家來承擔。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瑞典已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會化養老制度。

瑞典目前實行的有三種養老形式,即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和老人公寓養老。

瑞典政府眼下大力推行的是居家養老的形式,爭取讓所有的人在退休後儘可能地繼續在自己原來的住宅裏安度晚年,這主要是因為居家養老比較人性化,也很個性化,而且更能給人以安全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斯德哥爾摩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1.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4.2%,其中繼續居住在自己家裡頤養天年的大約為10.27萬人;住在療養院或養老院的有6400人;此外還有2900人居住在隨時能得到服務的老人公寓。

而為了使兒女照顧父母更方便,政府還為老年人提供住宅服務,在普通住宅區內建造老年公寓,或在一般住宅建築中酌建便於老人居住的輔助住宅。凡領養老金的老人,都可以領到住宅津貼。

服務:打造全方位家政服務網

在斯德哥爾摩近郊的一個「富人島」——利丁嶼,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8%,居家養老的比例高達90%。據該鎮主管老人社會福利事務的部門介紹,實行居家養老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家政服務網。目前,地方政府在全島設立了4個家政服務區,為當地所有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全天候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個人衛生、安全警報、看護、送飯、陪同散步等。居家養老的人凡有需要,幾乎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滿足。

這一制度是瑞典「家庭扶助制度」的集中體現。早在2003年,瑞典議會就專門成立了「老人委員會」,並出臺了文件《未來老人政策》。根據這一制度,老年人提出的申請只要核實批准,便會有專業人員定期到其家中進行醫療、家政服務,並為那些有特別需要的人配備了專門的警報器。

瑞典各地方政府負責提供的家政服務雖說是福利性質的,但還是要收取一定費用。收費標準根據接受家政服務的老人的實際收入確定。

「居家養老」 一碗湯的距離

日本

讓老人回歸家庭

因老齡化問題嚴重而有「銀髮之國」之稱的日本,居家養老非常受歡迎,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區服務周到細緻,相對完善,能夠讓老人發揮餘熱。日本政府從2000年開始實行護理保險制度。「脫離醫院,讓老人回歸社區,回歸家庭」是這項保險的主要目的。國民每年繳納3000日元就可以在65歲後接受這項保險提供的服務。

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家庭的「空巢」現象十分嚴重,倫理學家提出了「一碗湯距離」的概念,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而不會涼為標準。這樣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夠方便照顧長輩。後來,有人發展了這一理論,提出最近為「一碗湯」距離,最遠為「一炷香」時間。

德國

鼓勵大學生以勞換租

德國的妙招之一是安排一些大學生和獨居老人合住,大學生可以幫助老人做晚餐、清掃房間,陪老人看電視、聊天、散步、外出採購等,這樣,既照顧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

德國社會福利機構還安排一些獨居老人和單親家庭住在一起,組成「三代同堂」的臨時家庭。老人平時可以和「孫子孫女」一起過日子,體驗「祖父母」照顧孫子的快樂,單身母親或父親也能省下請保姆的費用。

新加坡

與父母同住可獲津貼

1995年,新加坡國會通過《贍養父母法令》,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贍養父母」立法的國家。

在此法令下,被控未遵守《贍養父母法令》的子女,一旦罪名成立,可被罰款一萬新元或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為了弘揚孝道,新加坡政府出臺了不少明顯帶傾向性的政策。如在每年的政府花紅分配中,對老年人給予特殊的照顧。

新加坡政府還規定,從2008年4月起,凡年滿35歲的單身者購買政府組屋,如果是和父母同住,可享受二萬新元的公積金房屋津貼。

美國

開發全面監測系統

據調查,美國85%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養老,不願被送到養老機構。但是,一旦獨居老人突然發生意外,需要緊急幫助時,如何才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救助措施?美國正在研製一種全新監測系統,該系統由一個與互聯網連接的電腦、電視界面、電話和一系列感測器組成。這些感測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動的關鍵地點,如浴室、廚房、入口和臥室,用來監視老人家中情況並記錄他們的行為。如果家裡一段時間沒動靜或房門感測器在異常時間關閉,系統就會向家人發出警報。通過電視界面,家人可以給老人發送短消息、天氣預報。

專家說法

社區居家養老成大趨勢

政府也應常「回家」看看

本報訊 (記者蔣林)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2340多萬老人獨守「空巢」。「空巢」老人的數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本報所採訪到的專家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傳統「居家養老」到具有社會化性質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轉變。家庭依然應該是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與此同時,社會相應的配套措施也應該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山大學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嶽經綸教授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中國今後發展的大趨勢。由於機構養老的費用大,適閤中產家庭,不適合一般老人養老。而利用社區服務資源,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內養老,是今後中國人95%養老的選擇。但是這種養老模式實施的前提是社區各種配套服務發展的成熟和完善。目前來說,中國社區組織發育還不夠完整,資源動員不足。相比較而言,廣州在此方面走到了社區服務的前列。

嶽經綸認為,政府應該大力扶持培育社區福利機構,建立社區食堂和配備社區醫院,為居家養老打造量身定做的服務。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和靜鈞進一步解釋說,老齡人問題,本質是社會問題。他認為,我們的社會早已不是農耕時代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老齡人的妥善解決已經不是家庭成員的單一和獨立責任,這是一個社會巨系統下以政府為第一責任人的各方關照解決的問題,社會養老機制要跟上時代的變遷,職工工資提高與帶薪休假的社會立法要跟上,社會要盡量解決兩代人分居的客觀障礙,老年人的話語權要與老年人人口要相適應。所以,「與其我們費神費力地針對個體私人制定『常回家看看』條款,還不如鼓勵和推動政府『常回家看看』已經基本喪失有效勞動力的老齡國民。」和靜鈞說。

對解決兩代人分居的障礙問題,嶽經綸建議說:「讓外地父母享受本地老人優惠,讓老年服務少一些本地化,多一些普適性。比如地鐵和公交可對持非廣州戶口的老年人免費等。」

嶽經綸認為,與此同時,針對中國家庭獨生子女居多的情況,相關部門也應在政策上對獨生子女家庭「敬老」提供相應的便利。

<< 前一頁12後一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