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研究顯示,狗由狼演化而來,始終和狼十分近似,差異一如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生理特徵的差別。換言之就是沒多少差異。「就算是最容易產生變化的線粒體DNA標記,也就是遺傳自母親的DNA,狗和狼的差異也不會超過1%。」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遺傳學家羅伯特·韋恩說。

  韋恩說,似狼的物種起源於100至200萬年前。韋恩在遺傳學方面的研究顯示,有種稱得上是狗的動物,大約在10萬年前和狼分道揚鑣。科學家曾在4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化石附近找到狼的化石;但人狗同時出土的化石,年代距今則只有1.4萬年左右。這些研究顯示,早在農業開始發展、人類開始定居一處之前,狼和/或狗便已和人類或人類的祖先在一起。當時,人類和狼/狗都是靠著狩獵和啃食腐食維生。

  原本該相互競爭的人與狼/狗,為何會攜手合作?答案或許如此:狼群和早期人類氏族社會的結構與規模大小極相似,雙方狩獵的目標與範圍兼容,人類又願意接納搖尾乞憐、也就是幼小或較不具威脅性的狼只。

黑夜裡,狼可以憑藉敏銳的感官在危險接近時報警。

  抽象理論人士猜測,某些狼或原始犬類因聞到食物香氣設法擠到早期人類的火堆旁,再進一步證明自己沒有攻擊性或能當好幫手,而得以走入早期人類的聚居地。25或30隻狼與數目相近的游牧先民一前一後走過荒野,獵捕大型獵物,狼群在營地附近流連,撿拾殘羹,人類則可能會利用狼卓越的嗅覺與速度來找尋、追蹤可能的獵物。黑夜裡,狼還可以憑藉敏銳的感官在危險接近時報警。

  當時的生活或許並不如我們想像中艱難。許多時候食物都頗為充沛,捕食動物少見,人類與野生動物間的藩籬也不乏縫隙。

  就是透過這些縫隙,體型較小或較不具威脅性的狼只慢慢佔據了我們的心。這些狼過著由首腦統馭的群居生活,深諳伏低做小的訣竅,因此能適應受人類主宰的日子。幼犬尤其惹人憐愛,就和現在一樣。人狗間的聯盟關係由此誕生,馴養的歷史於是展開。

  狗類自被馴養以來,如何在相對來說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演化出這麼多體型模樣迥異的品種,從不盈一握的吉娃娃到兩個大男人都抱不動的長毛藏獒一應俱全?若人的體型差別也這麼大,那就等於最矮小的人只有10公斤重,最高大的卻有一公噸。這形形色色的狗是怎麼來的?

  分子遺傳學家暨犬只育種協會的遺傳研究主持人傑夫·桑普森認為,由於狗有78個染色體,遠較人類的46個來得多,混種、配對的機會也相對增加,而亂點鴛鴦譜的正是人類。「這麼多品種並非演化而來,而是育種人員挑選某些特質培育的結果。過去三、四百年間,人類為所欲為地挑選自己想要的特質,很快便培育成功。」桑普森說。

  他以朋友布魯斯·卡塔納克的研究工來作進一步說明。布魯斯也是遺傳學家,研究老鼠是他的工作,帶拳師狗參展則是他的興趣。桑普森說:「大家都覺得拳師狗應該截掉尾巴,但現在的獸醫不喜歡做這類美容手術,所以他決定培育沒有尾巴的拳師狗。」

狗有78個染色體

  沒多久他就成功了。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布魯斯讓拳師狗和天生沒尾巴的韋爾斯柯基犬交配,再選擇長相最像拳師狗但沒有尾巴的後代跟其它拳師狗交配。經過八年時間、四代之後,他便培育出天生沒有尾巴的拳師狗,在狗展中大放異彩。

人類挑選某些體型大的狗用來看門,跑得快的幫忙打獵,小型玩賞犬則用來做伴。

  布魯斯說:「狗的體型差異之大,堪稱各物種之最,人類打一開始便刻意挑選某些類型的狗:體型大的用來看門,跑得快的幫忙打獵,小型玩賞犬則用來做伴。拿標準型貴賓狗培育玩具貴賓狗滿簡單的。不過我從沒發現有什麼其它物種會讓人想依樣畫葫蘆。我相信在老鼠身上就沒辦法這樣做。」

  育種人員就操控著如此龐大的力量,這更讓人們堅信,人類才是主宰。但這也讓我們回歸到我一開始的問題:人類既然這麼聰明,為什麼辛勤工作的是人,遊手好閒的卻是狗?有沒有可能,在合奏了一曲古老二重奏的人狗之間,比較聰明的其實不是人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