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醫共體建設,讓基層老百姓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來源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央廣網

4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浙江長興縣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浙江省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經驗。“打開了機構‘圍牆’、貫通了服務‘鏈條’、提升了基層能力、收穫了羣衆口碑。”這是浙江省衛健委主任張平對浙江省縣域醫共體建設的評價。

目前,全國已建成縣域醫共體2388個,浙江省長興縣經過四年的實踐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做到了上聯三甲大醫院,下扶鄉鎮衛生院,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鎮 大病不出縣”的目標。今年,全國將重點建設500個縣域醫共體。

浙江省醫共體的建設確實走在全國前列,並且探索出許多值得大家借鑑的經驗。那麼,讓基層醫院的醫療技術得到了真正的提升,讓基層老百姓享受到了優質的醫療服務,讓大小醫院緊密連接在了一起的浙江省醫共體建設是如何做到的呢?

縣鄉醫療機構成“一家人”

近日,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張平向大家介紹,浙江將以縣域醫共體作爲推動縣域綜合醫改、補齊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從增強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到增強縣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建立了以縣級醫院爲龍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療集團。

縣鄉機構“一家人”,浙江省通過對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實施集團管理、整體運營和連續服務,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標同質和服務優質高效,讓大小醫院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資源使用“一張網”,張平還講到,浙江省還將在縣域內建成統一的檢驗、影像、心電診斷和消毒供應等共享服務中心,每個醫共體成立統一的醫療質量、人力資源、財務和後勤等業務管理中心,實施統一的藥品、耗材和設備等集中採購。

財務管理“一本帳”,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巡視員馬偉杭講到,“統一招標採購一方面可以降低藥品價格,還能夠統一縣鄉用藥目錄,彌補基層藥物短缺的問題,實施慢病長處方,方便羣衆看病配藥。”

人員使用“一盤棋”,針對基層醫療機構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短板,縣域醫共體將對縣鄉人員使用“一盤棋”,浙江省對醫務人員實行統一招聘、集中培訓和崗位管理,打破單位、科室、身份限制,實現合理輪崗、有序流動、統籌使用,落實醫務人員“縣招鄉用”政策,招錄在縣裏,工作在鄉鎮,讓人員使用成爲“一盤棋”。

全力建設好醫共體

“形成系統、連續、有序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努力讓百姓看病更省心,浙江省將努力做強縣級龍頭、補好基層短板,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通過貫通服務鏈條,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和上下聯動,以及與醫保差別化支付政策的銜接。”張平講到。

據介紹,對於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浙江將着眼“補短板、提弱項、抓重點、破難題”,改革縣域三級醫療衛生網絡、改革縣域醫療衛生機構碎片化管理模式。

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浙江省把縣域就診率、醫療質量安全、醫保基金使用績效、羣衆健康改善和滿意度等作爲核心指標,考覈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以及院長薪酬、任免和獎懲等掛鉤,促進醫共體的建設。

強化“三醫”聯動,減輕羣衆看病就醫負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醫保機構和醫共體談判覈定醫保預算總額,推廣住院服務按病組點數法、門診服務結閤家庭醫生簽約按人頭付費等改革。

加快藥品耗材保障供應改革,以醫共體爲單位 設立唯一採購賬戶,實行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支付。實施慢病長處方,方便羣衆看病配藥。同時,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將壓縮的藥品耗材虛高價格和不合理用量,用於提升醫療技術勞務價格,優化醫藥費用結構,減輕羣衆醫藥負擔。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做強縣級龍頭,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建立縣域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等專病中心,推廣微創外科和腔鏡手術技術,減少縣域病人外轉。補好基層短板,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強化鄉鎮衛生院急救、全科醫療、兒科、康復、中醫藥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住院服務和適宜手術,推動小城市和中心鄉鎮的衛生院達到二級乙等醫院醫療服務能力。

打造信息共同體,努力實現就醫少跑路,建立統一的醫共體信息管理系統,優化服務流程、降低運行成本,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 End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