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經濟似乎徒有其表,表面光鮮,內在卻千瘡百孔。世界經濟正在經歷著千年未有過的大變局,一個問題就是需求不足,可以說沒有需求,供給側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這導致整個經濟的投資收益率在負的區間內,也就是你只要投資就是虧損的,所以有六個經濟體實行了負利率,最近又有日本和歐洲加入。

眾所周知的是日本是一個負債大國,負債率高達500%,那麼日本這麼高的債務為何還能夠繼續維持,這麼多貨幣,沒有出現債務斷裂,最近幾年基本沒有發生債務風險事件,這又是為何?

日本首先是一個發達國家,其強大的經濟基礎是其維持高債務運轉的重要原因,比如日本在上世紀時期其企業的生產已經完全國際化,其企業在全球創造價值,即使國內的需求不足,企業虧損債務高,但是國際上的收益可以彌補這個虧損,歸還債務。

日本的貨幣是國際貨幣,儘管日本經濟好像不是很堅挺,但是相對於其他大多數經濟體還是不錯。比如過去二十年,儘管趕不上中國和美國,但是其跟其他大多數國家相比還是很懸殊,因此導致其貨幣成為避險貨幣。這是由於日本金融市場相對發達,資本流動自由化,法制健全,貨幣政策透明可預期,投資者相信日元,也是對日本政府的信任票。

最重要者,日本政府的債務不是去投資大規模收益率低或者負收益的修建基礎設施公益設施,主要是去用作公務人員支出和社會保險,這部分的支出有利於社會總需求的增加,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日本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文化,就是整個社會處在維持既有秩序這樣的狀態中,很難出現打破現狀,比如結構性改革的大舉措,比如美國那種大規模去槓桿去產能的模式,這是其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

其實對於日本人而言,與其承擔大規模去產能去槓桿形成的社會陣痛,而帶來經濟增長,還不如選擇目前經濟發展不溫不火,但是居民生活福利很高的狀態,這可能是理解日本經濟的切入口。

從以上分析看,中國經濟如果跟日本的道路走,逐漸增加赤字,發行貨幣,維持高額的債務,目前看來中國社會不具備這個基礎和條件,這種債務在中國可能不是健康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