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人體健康的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的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表示,他現在研製出來的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食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 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指出,他現在推廣的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水稻,而是利用雜種優勢,把兩個遺傳性不同的品種雜交,把得到的新種子去種植,利用這個雜種優勢種出來的稻子就叫雜交稻。他表示,他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沒有出現不良的作用。 *轉基因是方向 但須慎重* 袁隆平也表示,他主持的水稻研究中心也在研究轉基因,但是現在是在試驗階段,並沒有推廣到生產。他指出,轉基因是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不過一定要慎重考慮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 袁隆平說:「首先第一個考慮的,它對人有沒有害,如果對人有毒的,那我們絕對不用。第二個,我們要不斷提高水稻產量,在水稻裡面沒有這樣的高產基因你怎麼辦,你就要用其他物種的這個基因,把它轉到這個水稻裡面來,就是轉基因。 但是其他物種,比如說玉米,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裡面來,可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玉米是可以吃的,轉到水稻裡面照樣可以吃,它對人體沒有害的。」 *從畝產800公斤走向900公斤*

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

袁隆平表示,現在已經推廣於生產的超級稻米是他在2004年的時候研製成功的每畝地生產800公斤的稻米,而他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期超級雜交稻米的研究,希望產量能夠達到每畝地生產900公斤。 1964年袁隆平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主要動機是要解決中國多年來的溫飽問題,他表示,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現在要求的不僅是高產量,還要具有高品質。 他指出,並不是中國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種植雜交水稻的,他以擁有廣大水稻種植面積的東北來說明,雜交水稻的種植也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 袁隆平說:「為什麼沒有雜交稻呢,因為它生長期太短,太冷,我們現在的雜交稻主要在南方,我們生長期比較長,在那裡不能種。我們準備今年,9月份就在遼寧開會,就是如何把這個耐寒的生長期短的雜交稻培育出來。」 *貢獻大 聲譽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他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現在佔全國稻米面積的59%。他研究推廣的雜交水稻比一般的常規水稻每畝增加產量高達一百公斤,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的糧食需求問題。 他所推廣的雜交水稻技術也受到國際的重視,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袁隆平本人曾多次受到許多亞非拉國家的邀請,前往培訓和講學。2004年袁隆平獲得美國世界糧食基金會頒贈的世界糧食獎,並且在今年4月入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對於自己獲得的多項榮譽,袁隆平表示,研究雜交水稻不是一個人的工作,是需要一個梯隊的合作,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人才和研究各方面都斷了層,現在國家很重視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究,正在開展多方面的人才培養。 *文革浩劫中差點挨斗* 談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也對這場10年的動亂感慨萬千,把它稱做災難和浩劫。 袁隆平說:「是大災難,大災難,浩劫,浩劫。對我倒是反而有的時候壞事變好事,一文革之後,我就不在單位,我到外面去搞育種,你在人家單位是個客,大家客客氣氣,我不干涉他們,反而我自由了。大災難,大浩劫,那是大災難,太糟糕了,差一點上台挨批鬥,差一點。」 袁隆平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在2010年把第三期超級雜交稻研製成功,也就是每畝地能夠生產出900公斤的稻米,並且向全世界推廣生產超級雜交稻,達到150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