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吐槽:幼升小雷人「神童簡歷」,還不是因為教育焦慮

估計這兩天不少家長被幼升小「神童簡歷」刷屏了。坐在前排的家長們請告訴我,你們的心臟還好嗎?

都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號稱江湖百事通的我,還是被這條新聞深深地雷到了。

幼升小,8000進60的賽制,網選、機考、面試三輪選拔。

競爭之慘烈,讓人深深好奇:什麼樣的孩子才能被錄取?

看到孩子們自我介紹後,我不得不承認,無知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不經意間,人類已經進化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人類文明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三個月半便能開口說話;

一歲能熟練表達意願,能和老美主動用英語交流杜莎和居里;

中班就能算微積分,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

會用Swift語言編寫代碼;

……

這一串串煜煜奪目的能力,嚇得我趕緊丟掉了手中的王者榮耀!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我有幸見證了一個天才輩出的時代;壞的是,平庸的我偏偏要天才的夾擊中存活,在可預見的將來,終將被「10後」狠狠地拍死在沙灘上。

估計愛因斯坦泉下得知,也會慶幸自己逃過此劫。否則,相對論、諾貝爾獎就輪不上他了,要知道——同樣歲數的愛因斯坦,還在玩泥巴。

可憐的幼兒園老師正處於可能失業的恐慌中:這樣的神童,懂得比我還多,如果動不動就跟我用英語談論哲學與藝術,或者跟我討論微積分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微積分基本定理),我該怎麼如何招架?

估計此刻中科院、工程院也在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如何為這一批神童開通錄取的綠色通道,量身定製人才培養方案,為國家收割一茬又一茬的諾貝獎獲得者。

對於此刻焦頭爛額的中興來說,這更是個喜大普奔的極好消息:照這樣下去,這批神童10歲畢業後便可以投身國產晶元研發大業,祖國晶元事業後繼有望,到時候還怕你老美封殺?

想到這裡,我心潮澎湃、眼冒金星,不得不感嘆:家長們是真的很敢寫啊!

為了幫孩子爭取到名校的名額,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在夜深人靜的夜晚,一家人頭腦風暴、共商大事,借鑒優秀的榜樣和模板,虛心傾聽不同的意見,集合全家人之智慧,務必將孩子的簡歷打造得完美精緻、出類拔萃,讓人過目不忘。其措辭之嚴謹、論據之精妙、想像之合理、認真之程度,不亞於高知父母們當年寫一篇博士論文。

這一切,讓喫瓜羣眾感到深深的壓力——現在,為了讓娃上個好學校,不僅需要拼錢拼房子拼關係,還要拼家長的寫作能力,和「適度」誇大事實的想像力。

只是吐槽之餘,又有幾分心酸。

不管簡歷上的內容真假,我們都能看到家長們心力交瘁的身影,和被教育焦慮深深折磨的、不堪重負的內心。

為了讓孩子進入到名校,不斷幫孩子積累優勢,家長們恨不得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唐詩宋詞、四書五經,信手拈來;外語科學、時勢政治,瞭然於胸。現在更要與時俱進,編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研發也要從娃娃抓起,就差學習晶元的獨立設計和封裝了。

所以,就算孩子的認知水平、大腦構造、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還沒做好準備,也讓他們搶跑學習、超前學習,直到成為一個「超級牛娃」。

所以,哪怕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兒園教拼音等內容,堅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哪怕專家們再三告誡「超前教育」、「拔苗助長」的嚴重後果;哪怕家長心疼孩子小小年紀承受生命不堪承受之重,他們也依然熱情不減,爭先恐後地往前沖,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去年兩會期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出現擇校、學區房等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今後將提倡集團化辦學,力爭將優質學校資源均等配置。

但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速度,優質教育資源供應的程度,遠遠趕不上家長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無法撫平他們因孩子上學滋生的各種焦慮。

比如最近在湖南長沙,某些熱門小學的招生簡章上出現"超員搖號,錄滿為止"的字眼。雖然不會馬上實行搖號入學,但有關部門解釋,在學校超員的時候,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得不感嘆,搖號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哪裡有稀缺,哪裡就有搖號。但不得不承認,在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搖號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擇。至少,家長不要像某些城市一樣,為了買房而需要出幾十萬的號子費,或者拼盡各種關係和資源。

只是,這樣的新聞出來,還是讓廣大家長揪心。原以為在學區片就能高枕無憂,可現在,就算有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進入中意的學校。

難道,真的要像前一陣子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一樣,要嘗試各種旁門左道,方能求得一名校名額?

電影中,夫妻倆為了幫女兒爭取名校名額,想了很多辦法——

買學區房,可是區域內適齡孩子太多,學區房解決不了問題。用行賄、走後門等「非正常手段」給孩子爭取入學資格,也均告失敗。最後只好假冒窮人,搶佔名校的窮人名額,一家人搬到貧民窟。

就這樣,為了孩子能順利入學,全家人不惜放棄優渥的生活,撒下彌天大謊,然後用無數個謊言去圓一個謊言,結果漏洞百出,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笑料。

可明明是部喜劇電影,卻看得讓人格外心酸——簡直就是中國家長現實生活的高度模擬啊!

看來,教育焦慮並不是中國特色,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環球同此涼熱。

只是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為了孩子上學,千萬富翁住貧民窟和地下室,並不只是電影的情節,它還發生在現實中!

今年3月,北京西城區愛民裏一套地下室,以1050萬元的金額成交。能賣出如此高價,只因為它地處北京西城區西什庫小學學區片。這所小學建校一百多年,推行英語和法語雙語教學,頗有特色。更重要的,西什庫小學可以直升北京四中。

注意,是北京四中哦——多少京城家長夢寐以求之地。所以為了一個入學名額,就算耗盡家財,賭上一切,也值得。

我想了想,下輩子還是不上名校,搞科研做晶元了,不如投身滾燙的房地產吧。

【互動話題】

你認為造成「神童簡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牆來了】——

如果因為劇三觀不正就下架,這也是不對滴。

喬幫主早去關外尋阿朱咯!

準備拍啥呀?

責任編輯:鍾慶輝 UN660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