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2019年4月16-23日,噹噹“閱讀丈量世界”網絡書香節及“影響力作家評選”活動引起很多愛書人的關注。藉此契機,筆記俠將此篇關於閱讀價值、技巧與選書方法的文章,獻給廣大書迷。

封面設計 &責編| 浮燈

點此聽精華版音頻 ↑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閱讀全文哦~

完整筆記•閱讀方法

本文新鮮度:★★★★★+口感:百香果紅茶

有人說,階層固化,是從相信“讀書無用論”開始的。也有人說,那些越是心懷夢想的人,越會把讀書當作人生大事。

當我們還在感慨中國人每年讀書少時,或許,在成長中的80後、90後已經證明:終身學習不再是一種高貴的可選項,而是越來越成爲一種不可逃避的必然選項。

那麼,互聯網時代,我們怎樣高效讀書?來看看這5種高效閱讀方法吧。

文末有驚喜~

一、你在哪一刻,

感受到了知識改變命運?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在哪一刻,感受到了知識改變命運?”

巴菲特曾說,如果自己19歲那年沒有看《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那麼整個人生軌跡會截然不同。

馬雲也說:“我第一次高考失敗後做臨工,在義烏火車站買了這本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人家一次沒考上大學再考,而我沒考上就去踩三輪車,我決定第二年再考。直到第三年,我終於考上了。我特別感謝路遙。”

雷軍也認爲:“一本書、一個人改變了我一輩子,使得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這本書名叫《硅谷之火》。

當然,這樣的時刻還有很多,所以比爾•蓋茨認爲: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閱讀者,所有的領導者都是閱讀者!

1.閱讀通往未來

靠閱讀量尋找繼任者

雖然86歲的巴菲特仍然在哈撒韋的董事席上坐鎮,但外界普遍認爲,託德•康布斯和特德•韋施勒是他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所物色的“潛在接班人”。

“(我之所以挑選他們)因爲他們是我能找到唯二兩個閱讀量跟我一樣多的人。”最近在接受雅虎金融的採訪時,巴菲特笑着回答道。

巴菲特是一個醒着的80%時間都花在閱讀與思考上的人,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更是一個“長了兩條腿的書”。

而作爲各自掌管着100億美元資產的“首席打工仔”,託德•康布斯坦言“我每天大約七八點起牀,然後一直閱讀到晚上七八點。在我回到家後,我還會在牀前再讀一兩個小時。”

而韋施勒在這方面同樣也是書蟲,“每天我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在閱讀之上。其中大概一半的閱讀都是隨機的,例如報紙或者是行業期刊等。”

巴菲特並沒有什麼點石成金的祕訣,他只是通過枯燥、甚至孤獨的閱讀,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所以當他在爲自己挑選後繼者時,選擇了他所能找到的僅有的兩個閱讀量跟他一樣多的人。

追着班長讀書,追出了中國合夥人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新東方的“三駕馬車”身上。大學四年,俞敏洪在北大讀了800多本書,王強更極端,讀了1500多本書。

這來源於俞敏洪初入北大時,跟在班長王強後面逛書店。

他學着王強,將生活費一分爲二,一半用來吃飯,一半用來買書,飯票吃完了就搶對方的飯票。每週六、週日逛書店,王強買什麼,俞敏洪就買什麼。

所以俞敏洪總是在演講中強調讀書的重要:“我告訴同學們,你們想創業,真正想厚積薄發的積蓄力量,不讀書是不行的。

新東方有一句話: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沒讀過書,怎麼會有思想?怎麼能有多個視角考慮問題?怎麼能有創新意識?能夠知道要仰望星空?

海爾:日清工作法

中國第一套來源於企業實踐並大獲成功的本土化管理模式,也是閱讀與思考的產物。

海爾自1991年開始奉行日清工作法,即每人每天對每件事進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這是海爾集團最重要的員工行爲準則,這是中國影響最大、最成功的優秀員工思維理念。

溯其淵源,張瑞敏在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時,受到的最大沖擊來自一句話:“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他對這句話很費解,細細琢磨並聯系海爾實際,張瑞敏體會出:與當時轟轟烈烈、激動人心的誓師大會相比,這種“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工作方式,才能真正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反而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

2.愛閱讀的人有多可怕?

我們看到那些越是心懷夢想的人,越會把讀書當作人生大事。原因很簡單,愛閱讀的人雖然形單影隻,卻從來不單槍匹馬,他們胸中自有百萬雄兵。

很多人認爲商場如戰場,要去學軍校管理,要去學行軍作戰,而閱讀的人腦中存着《孫子兵法》的運籌帷幄、《戰國策》的陰謀詭計、克勞塞維茨的兵法謀略。

無論是融資還是市場營銷,真正的指揮官從來不去攻打與此次戰役無關的堡壘。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味着在商業競爭中,最好的策略是通過謀略取勝,其次是通過核心技術制勝,再次是通過結成聯盟的方式取勝,最下策則是打價格戰。

同時,閱讀的人思維速度快,邏輯清晰,一針見血,在分析問題和辨明是非方面,更容易成爲意見領袖和衆人焦點,能言善辯的前提是博聞強識。

相反,那些不閱讀的人則更加人云亦云,思維套路,不僅容易陷入混亂,而且還會情緒失控。

究其原因,因爲閱讀的人有很多老師。

這些老師並不只是你考了什麼學校,或者進入哪家公司遇到的人,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才華橫溢、深思熟慮的人。

當一個人只能觸摸到前後左右的方寸之地,他的收穫永遠無助於他跳出眼前困境,超越混亂。因爲這一維度的問題,永遠需要更高維度的方法才能解決。

當下我們幾乎所有的智慧都以書籍的形態保存,愛閱讀的人輕而易舉地享用這份寶藏,甚至佔爲己有。

比如北宋開國宰相趙普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

比如毛澤東思想打造了任正非,任正非又用毛澤東思想打造出“華爲模式”。

又比如貝佐斯和亞馬遜的故事也可以用三本書來概括:《長日將盡》讓他下決心從華爾街離職創辦亞馬遜;《從優秀到卓越》讓他意識到飛輪效應,從而重塑亞馬遜的物流系統,讓亞馬遜的零售業務堅不可摧;《創新者的窘境》讓他主動顛覆自己,從零售公司變成提供互聯網服務的超級公司。

3.好好閱讀,到底有多難?

沒時間、沒精力

職場生活的一大特點就是消耗,忙碌地輸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直至精疲力竭。

一個人總是下意識在自己的精力分配中尋求平衡。

工作壓力越大,對未來的期望越高,就需要投入學習中。但是,學習也需要時間與精力,甚至投入的強度絲毫不低於工作強度。

也就是說,你想看書,報了學習班,買了網絡課,但是沒有精力去認真聽講、耐心看回放,甚至沒有時間讀完一本書。

② 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書,卻半途而廢?買書多,讀書少,甚至寧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書一遍?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認爲: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傢俱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

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爲書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去寫下來。

看不懂、記不住

嗯,要進行閱讀真的是困難重重……

二、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法

有人說,階層固化,是從相信“讀書無用論”開始的。其實當你還在爲閱讀猶豫不決的時候,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閱讀的行列。

根據噹噹發佈【2018年中國圖書閱讀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8310.8元,增加到2017年的25974元。

大衆在溫飽型、服務型和實現型三類需求上發生結構性變化,人們更加註重精神層面的消費滿足。

同時,知識焦慮等社會現象帶動消費心理髮生變化,讓大衆開始願意爲精神消費買單。

截至2017年末,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圖書出版物交易規模達到301.3億元,增速達到34.4%,線上圖書銷售顯著提升。

同時,在全民閱讀的氛圍之下,實體書店銷售逐漸升溫,也爲整體市場增長做出7.7%的貢獻。

截止2018年噹噹註冊用戶2.7億,年活躍用戶4000萬以上,在紙質圖書閱讀數據中,30歲以下讀者比例達到52.3%。

這意味着紙質圖書讀者沒有隨着移動化時代的到來而老去,90後甚至95後,同樣重視書香的薰陶。

當我們還在感慨中國人每年讀書少時,或許,在成長中的80後、90後已經證明,終身學習不再是一種高貴的可選項,而是越來越成爲一種不可逃避的必然選項。

隨着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以及工作的持續輸出,我們對閱讀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膨脹,不讀書,似乎就在坐以待斃。

那麼,互聯網時代,我們怎樣高效讀書?來看看這互聯網時代的5種高效閱讀方法吧。

1.如何閱讀

①多本書主題閱讀

圖1 多本書的主題閱讀

高效閱讀方法之一:

要學習一個知識領域,請專家推薦,選擇五本相互匹配的書,從綜述到深度,然後至少讀兩遍,即快速通讀和重點精讀,且最好在三個月到六月裏完成這個閱讀過程。

發現多本書的主題閱讀是快速掌握知識的關鍵技巧,尤其發現綜述書和普及書的價值。

過去我們可能低估了兩類書,一是綜述,二是普及書。

大家往往習慣強調讀原著的重要性,但現在知識體系越來越龐大複雜,綜述可幫我們掌握知識的脈絡。

而簡單清晰的普及版圖書,甚至是圖解版,反而可以幫我們加深理解。

②同一本書反覆閱讀

圖2 同一本書反覆閱讀

高效閱讀方法之二:

在做一個項目期間,選擇一本書當伴隨閱讀,持續地隨手翻閱,讀五遍、十遍甚至更多遍。

這種讀法也可以叫做“伴隨性閱讀”,就跟有的人在工作時,同一首歌反覆播放一樣,這本書就成爲伴隨性的背景音。

選畫面性強的書做“背景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好選擇形象思維的書,比如小說或遊記,這樣你的經歷會和故事情節和旅遊景點自然地結合起來,形成聯想和對照。

儘量不要尋找概念性過強的書,也不要選擇跟項目內容直接相關的書。

比如,你去法國旅行的時候可以帶一本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隨着作者遊覽法國的各個景點,並分享他的深度思考。(今日凌晨,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教堂尖頂倒塌,預計修繕時間8-10年,期間不會對外開放。不幸中的萬幸,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每日鳴鐘之地”尚存。)

而這時,作爲背景的書和我們的實踐會形成一種有趣的對照,經常激發出想不到的新意。

2.讀書與輸出

真正好的書,是非常複雜的,它有着多種層面,經得住細察,經得住各種角度的解讀和引申。

①快速讀書方法之拆書

所謂拆書,是拆解一本複雜的書,把其中的骨架和知識點找出來,用筆記的方式將它表達出來。

通常,很多人在拆書之後,會做一幅呈現這本書的知識骨架的思維導圖。

拆書的價值是讓人掌握一本書的整體知識體系。

圖3 拆書:將書中的骨架、知識點

拆出來形成知識骨架

第一,拆書的過程是一次快速、又全面通讀的過程,不會因爲跳讀而漏掉核心信息。

第二,拆書要求形成書的要點筆記,讓人對書的整體知識體系有全面的認識。

高效閱讀方法之三:

當你要速讀一本書時,不要隨意翻閱,可嘗試用拆書的方法,最好能用電腦上的思維導圖做輔助:

ⅰ 列出書的章節,瞭解整體知識框架。

ⅱ 按章節,摘錄有啓發的觀點、案例和如何做。

ⅲ 寫2點自己的核心啓發。

其他提示:第2部分可以選擇部分章節,而不必閱讀全書。

②圖書音頻解讀:模擬深度讀書體驗

拆書其實不是我們正常讀書的方法,拆書重現這本書本身的脈絡體系。而現在出現很多音頻圖書解讀,從解讀者的角度看,其實是模擬我們正常的深度讀書體驗。

這可能是圖書音頻解讀會變成互聯網知識經濟浪潮的熱門產品的原因,也是圖書在互聯網知識經濟浪潮下的產品進化。

這種讀書體驗,如果畫成圖示形象地表現就是,我們是從一本書中“抽取”一個鏈條出來。

圖4 解讀:從一本書中

抽取一個鏈條出來

高效閱讀方法之四:

當你深度讀一本書、試圖從中得到最多的啓示時,可行的方法是:通讀,瞭解書的核心觀點。

假設要向朋友講解這本書的一個核心觀點,它是什麼?

以這個觀點爲線索,抽取書中的內容(支撐觀點、案例、數據、金句),形成一個解讀。注意,不要試圖全面複述或概括一本書。

③讀書輸出之讀後感

讀書和學習的方法中重要的經驗是“輸出帶動輸入”,比如讀書要做筆記、要寫書評,比如要試着向其他人分享這本書。

圖5 讀後感:從書裏找到一個有感觸的點,

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引申放大

“讀書感”的做法是:從書裏找到一個有感觸的點,然後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引申放大,試圖對自己有啓發。

圖書音頻解讀是試圖讓我們從書中獲得知識變得容易,讀後感的重點是我們自己的啓發。

三、讀什麼書?

讀書需深入,選書則如看人,需要觀其格局,望其整體,既考驗你的眼光、視角,也考驗你的認知、格局。

漢朝的東方朔曾吹噓他“三冬,文史足用”。唐朝人杜甫自說“讀書破萬卷”。宋朝以後的人就不大敢吹大氣了。

因爲印刷術普及,印書多,再加上手抄書,誰也不敢說書讀全了。

於是只好加以限制,分出“正經書”和“閒書”,“正經書”中又限制爲經、史,甚至只有“九經、三史”要讀,其他書可多可少了。

我們現在不僅要讀中文書,還要讀國外的書,還有報紙雜誌電子書,就算整日勤學不輟,也讀不過來,那麼該怎麼選擇對自己重要的書呢?

1.名師推薦

無論想深入那個領域,都講究入門要正,門法要對。否則路子太野,容易虛張聲勢,如空中樓閣般搖搖欲墜,反而怨學科不性。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名家大師,數十年如一日地耕耘。而且不論大學老師還是卓有成就的管理者,都樂於在在分享經驗或者教學育人中,順便列出一份書單供以參考。

譬如,北大教授們基本每人都有一份讀書清單,從入門開始一路指引到深入研究階段,循序漸進地以飼來者。這樣的推薦,打開網頁搜索關鍵字都可以找到。

2.朋友分享

蕭伯納曾經說:你我之間交換蘋果,結果仍是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但你們之間交換思想,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

閱讀也正在成爲社交的深度,不斷有熱門書籍成爲公共場合的聊天話題。

俞敏洪坦言曾經由於創業缺時間讀書,聚會時聽不懂王強在說什麼,呆坐着插不上話,回去之後寧可囫圇吞棗,也要把書看個大概再去參加聚會。

其實,將一本好書推薦給好友,或者共同閱讀一本書,不僅有助於思想的交流,更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圈

通過閱讀漸漸凝聚起一羣具有共同的認知水平和價值追求的朋友。

3.權威書單

同時,各大書商平臺都會在年末、年初整理數據,盤點碩果,給出一份權威的年度佳作書單,也讓廣大有心讀書的朋友在忙碌之餘,節省時間,直取所需。

比如,國內領先圖書電商噹噹在每年年底都會發布“噹噹好書榜”年度榜單

從1999年成立至今,噹噹一直以“全民閱讀”爲信念,把“推廣閱讀”當情懷。

“噹噹好書榜”的數據源於千萬讀者的真實選擇,並綜合考量上架時間、購買銷量、閱讀評論及銷售碼洋,發佈包括童書新書、非新書,新書虛構類、非虛構類,暢銷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榜單等。

同時,優秀的內容依賴於優秀的作者,在閱讀需求與日俱增的氛圍中,表達的聲音渴望被聽到。

在這個信息嘈雜、時間碎片化的背景下,依然秉承匠人精神的作家們是值得被讚賞的。

爲此,噹噹建立屬於自己的、被行業認可、被書迷粉絲關注的評選體系——年度影響力作家評選。

這樣不僅讓高質量的作品脫穎而出,更是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迴歸閱讀。

現在,噹噹第五屆“影響力作家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評選涵蓋近百位作家,年齡層次多樣,創作體裁多元,廣闊的覆蓋視野透露出對萬千讀者真實意願的關切。

目前,評選已經進入讀者投票的階段,

邀請你爲喜愛的作家投票!

點擊圖片,爲喜歡的作家投票!

影響力作家評選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如果投完票,對作家作品心動不已,

還想直接購買?

不要着急,4月16-4月23日,

噹噹書香節活動一如既往送上

超級實惠的促銷活動

【圖書每滿100減50】

爲推廣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

在閱讀中,噹噹與你同在。

爲感謝大家參與“影響力作家評選”活動,

我們特選出5本好書

送給留言點贊數最多的5位朋友

評論放出、贊數統計截止至2019年4月19日12:00

希望大家多讀書,讀好書!

參考資料:

1.南都週刊:《誰說讀書沒用?每天閱讀12小時,爲巴菲特管理100億美元資產》。

2.筆記俠:《方軍:9張圖解明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讀書法》

3.讀書雜誌:《金克木:談讀書和“格式塔”》

嘿,你在看嗎?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