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名:風寒型咳嗽病

西醫病名:急性支氣管炎

風寒咳嗽為外感咳嗽的一個主要證型。是由機體感受風寒、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臨牀可見咳嗽聲重,咽癢,惡寒無汗,頭痛或發熱,甚則誘發哮喘。

一、病因:

因氣候驟變,免疫力低下,抵禦風寒邪氣侵襲能力減弱,肺部感染或功能失調,痰液滋生,阻塞氣道,影響肺氣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

一、辯證施治:

1.普通風寒咳嗽

(1)癥狀:咳嗽,咽癢,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頭痛,鼻塞,眼癢,噴嚏,怕冷無汗,全身痠痛等,舌苔薄白。

(2)治法: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3)主方: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常用藥麻黃、荊芥祛風散寒宣肺;杏仁、前胡、桔梗、橘皮、百部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2.風寒兼濕咳嗽

(1)證候:咳嗽痰多、色白、痰量多,兼有胸悶,鼻塞,流清涕,全身痠痛,易疲勞,舌苔白膩。

(2)治法:疏散風寒,燥濕祛痰。

(3)主方:杏蘇散與二陳湯合用加減。常用藥:杏仁、紫蘇散寒宣肺止咳;陳皮、法半夏、茯苓、甘草理氣除濕化痰。若咳嗽明顯,可加麻黃、百部以增強宣肺止咳。

3.風寒夾飲咳嗽

(1)證候:咳嗽,咳痰量多有泡沫,咳逆上氣,胸悶,舌淡紅,苔薄白滑利。

(2)治法:疏散風寒,溫肺化飲。

(3)主方:小青龍湯加減。常用藥:麻黃、杏仁、桂枝祛風散寒解表化飲;細辛、法夏、生薑、甘草燥濕化痰宣肺。若咳嗽日久不愈,可加白芍、五味子斂肺止咳。

三、疾病預防

1.平時注意休息,加強鍛煉,感冒流行季節小心防護,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

2.如出現風寒感冒的癥狀表現,及時採取措施或到醫院診治,以防風寒感冒加重導致出現風寒咳嗽。

3.風寒咳嗽早期,忌用收斂鎮咳葯,若誤用可導致肺氣不暢,不能排除外邪,反而造成慢性咳嗽,日久難愈。

4.風寒咳嗽,飲食不宜肥甘滋膩,也不宜食生冷之品,以免阻礙脾胃運化功能,助生痰濕,加重咳嗽。

四.葯膳調理

(1)姜蔥粥生薑、蔥白各20克,粳米150克。入米煮粥,待熟時加生薑、蔥白,稍煮即可,趁熱食用,具有發散風寒解表的功效。

(2)薑糖水生薑20克,紅糖20克,加水200毫升,煮開後趁熱頻服,或加食熱粥,具有祛風散寒溫中的作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