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懷義,本來叫馮小寶。他曾經受到千金公主的賞識,把他推薦給了武則天,之後薛懷義深受武則天的恩寵,被封為梁國公。同時薛懷義亦曾多次為大總管,帶兵出征突厥,因為武則天對他的恩寵,後來薛懷義又被封為輔國大將軍,改封為鄂國公。但是最終薛懷義還是被殺了。

那受千斤公主賞識、獲武則天寵幸,被封為輔國大將軍的男寵薛懷義,最後為什麼還是被殺了?

薛懷義本叫馮小寶,因為當時的千金公主正在討好武則天,所以就把身強力壯的馮小寶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見到馮小寶後,對他非常喜愛。為了方便出入宮廷,就讓馮小寶削髮為僧,同時還讓他姓薛,取名為懷義。

因為武則天對薛懷義的寵愛,所以薛懷義就仗著武則天對他的寵愛,行事飛揚跋扈、不守法度。有人彈劾於他,他的手下就把彈劾他的人打成重傷。

後來薛懷義督工更建明堂,後又修天堂。薛懷義也因此被封為梁國公。同時薛懷義又曾為大總管帶兵抵抗突厥,武則天也又封他為輔國大將軍,改封鄂國公。

薛懷義仗著武則天對他的寵愛,飛揚跋扈。毆打彈劾他的朝廷大臣,強迫道士剃髮做和尚,因為當時薛懷義正在得寵,所以朝中大臣對他也無可奈何。

但是後來,武則天做上皇帝後,她身邊的男寵也開始多了,武則天雖然是女皇帝,但和別的皇帝也一樣,同樣有喜新厭舊的想法,所以武則天漸漸地寵愛上了別人,而疏遠了薛懷義。因此薛懷義心裡氣不過,於是就不去見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當時畢竟是皇帝,薛懷義還是需要依賴武則天的,所以薛懷義就想討好武則天。但是武則天對薛懷義的討好並沒有理會,只是微微一笑。

薛懷義因此就心中怨恨,覺得武則天對他已經不在如以前,所以他就火燒天堂,大火燒的很快,又把明堂也燒了。當初為了修建天堂、明堂,可是消耗很大財力、民力的。如今明堂、天堂被燒,薛懷義肯定在責難逃。

最終薛懷義被殺,雖然歷來關羽薛懷義被殺的說法不一,但是幾種說法相同之處都是被殺死的。比如有武攸寧帶人暗殺、太平公主派人暗殺、武則天下令殺了薛懷義。

不管如何,薛懷義被殺的原因,多數是因為薛懷義飛揚跋扈、不僅招來眾怨,而且武則天對他也看不慣了,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薛懷義本名叫馮小寶,是洛陽城裡一個賣葯郎,這人虎頭虎腦體格健壯,被高祖的小女兒千金公主看上後,一來二去借買葯的名義,「買」進了公主家門。公主受用後感覺很不錯,為了分享好東西,更是為了拍拍已是老太太的武則天馬屁,千金公主於垂拱初年把這「貨」轉贈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嘗到甜頭後,大喜過望,為了能方便進出宮門,立馬讓馮小寶剃度為僧,改名薛懷義。也有不識相的官員諫言,聽說懷義和尚經常隨便出入內庭,如果他個和尚確實有本事,那應該閹了他,以免穢亂宮廷。這話說的,估計武則天聽了後暗暗發笑,心說話這個書獃子傻冒,老孃看中懷義的就這個,閹個鬼。

馮小寶本來就是市井之徒,小人得志更是高調猖狂,仗著女皇新寵和洛陽高僧同臺出入,連那些驕橫的武三思,武承嗣等人都屁顛屁顛地跟在他後頭。武則天重修白馬寺,讓懷義和尚當主持,垂拱四年,懷義為武則天建造標誌性建築,高三層富麗堂皇的「明堂」,更得武則天青睞,拜他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又派懷義代北道行軍大總管,出兵討伐突厥,這是武則天幫和尚掙點軍功,方便將來再提拔他,和尚的地位長短線都看漲,看來則天皇帝在懷義身上下夠了本。

可時間再一長,是武則天口味變了,還是她審美疲勞,反正則天皇帝厭倦了懷義那種粗壯莽漢,開始對文雅型的發生興趣。御醫沈南璆成了新人(不過他喫不消,很快病倒了),這事總是「只聽新人笑,不聞舊人哭」,那邊懷義和尚超鬱悶著呢。

懷義喫醋也就罷了,人家畢竟是皇帝,前後近十年時間,給你的待遇也算不錯了,難道不成要和武則天廝守終生,你想她還不情願呢。懷義想不開,放把火把「明堂」給燒了個乾淨,武則天暫時也不好說啥,就當他出個氣折騰下也就算了。

沒想到這和尚不光動手還動嘴,到處炫耀自己當初怎麼怎麼伺候老太太的,傳到武則天的耳朵裏,老太太可是殺人不眨眼,立馬有宰了和尚的心思。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這句話不錯,這不,太平公主看出了名堂,勸母親趕緊處理了這「貨」,武則天表示同意。

太平公主率領一幫壯實的婦人,手持木棒,抓住還在瞎咧咧若無其事的懷義和尚,亂棍打死後送白馬寺焚屍。自己枕邊人是皇宮禁苑的母老虎,在她張牙舞爪的時候不趕快溜之大吉,還亂談母老虎的「山海經」,純屬「不死找棺材」。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洛陽城一市井小民,靠賣狗皮膏藥過活。後來被太平公主欣賞,因其人儀錶堂堂,相貌偉岸,又擅長房中祕術,公主將其推薦給武則天為男寵。封建社會身世背景對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又影響皇家的尊嚴,所以武則天讓馮小寶攀附當時的權貴駙馬薛紹為叔父,改名為薛懷義,並封他為洛陽白馬寺主持、大將軍、國師、鄂國公等一系列炙手可熱的高官。個人寵慣一時,權利慾望迅速膨脹,其所作所為引起諸多朝廷官員的不滿。後來武則天的男寵人數越來越多,例如:柳良賓、侯祥雲、沈南璆、張昌宗、張易之等等……薛懷義多次挑戰武則天的權威,火燒明堂,因嫉妒心曾揚言報復武則天,對當時的政局造成一定影響。武則天多次警告無果才對薛懷義痛下殺手,讓太平公主的女侍衛將其騙至後花園用繩子勒死,在掩人耳目的情況下埋葬。權利慾望膨脹要學會自控,提高個人的能力和修為,更好的為統治階級服務,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薛懷義是唐朝武則天時期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他本是市井小民,因身材魁梧,儀錶堂堂成為武則天男寵,一朝得寵封侯拜將。薛懷義榮寵一時,但最終卻落得慘死的下場,這究竟是為何呢?

薛懷義,本姓馮,名小寶,本是洛陽市井當中一個賣野葯為生的小販。他雖身材偉岸、儀錶堂堂,但若不是機緣巧合一生也就如此度過了。可是,命運註定他此生不凡,小商販馮小寶不知那來的手段,竟與一個大戶人家的侍女勾搭在了一起,這個大戶人家並非一般的富貴,而是當朝千金公主的家。

侍女也很大膽,竟將情郎馮小寶帶到府中私會,被千金公主抓了個正著。千金公主本想重重的懲罰這對男女,但見馮小寶生的一副美男子模樣便改變了主意。

原來,千金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本來地位尊崇,可是如今武后當權,李室宗親人人自危。千金公主為了討好武后便決定將馮小寶獻給她做男寵,馮小寶的命運自比改變。

武后對馮小寶很滿意,為掩人耳目,武后讓馮小寶剃度為僧,以僧人的身份出入後宮,並且為其改名薛懷義。

薛懷義很受武后寵愛,在武后登基稱帝的過程中,他也聯合僧人從佛經中尋找理論依據,為武后登基造勢,武后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在位期間,薛懷義被封為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後來,武則天命薛懷義兩次出征突厥,但兩次都未能正面交戰突厥便撤軍了。不過,武則天仍憑藉此功加授他為輔國大將軍,進右衛大將軍,改封鄂國公、柱國,賜帛二千段。

薛懷義的恩寵十多年不減,可謂權傾一時,在武則天縱容下,他行事風格也越發肆意妄為,這為他的慘死埋下隱患。

公元685年,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重修白馬寺,在此期間他飛揚跋扈,不守法度,遭到了御史馮思勖彈劾。薛懷義得知消息後,竟將馮思勖打成重傷。

公元693年,薛懷義再次出征突厥,雖然沒能見到突厥的影子,但陣勢卻很大,當朝宰相李昭德為其跟班。薛懷義一言不合便對李昭德拳打腳踢,嚇的堂堂宰相連聲求饒。

薛懷義被迫做了和尚,心理也變得畸形。他在路上見到道士必定羞辱一番,即便是道教中的高級道士他也不放在眼裡。將他們強行抓到寺中,讓他們剃度出家。很多道士,直到薛懷義死後才得以走出寺廟重新蓄髮修道。

對於薛懷義的跋扈武則天心知肚明,但卻並不嚴加管束。薛懷義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更加肆意妄為。

公元695年元宵佳節,薛懷義為武則天慶賀節日,突發奇想為武則天用牛血畫了一個二百多尺高的大佛,然後跪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用自己的血畫的。

薛懷義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他知道武則天寵他,卻忘了武則天並不糊塗。面對薛懷義的表白,武則天只是淡淡一笑,並沒有揭穿。可是這卻讓薛懷義很不滿,認為自己枉費了苦心,竟一氣之下放火燒起了宮殿,大火整整燒了一夜。

這場大火讓薛懷義心情舒暢了許多,卻燒光了武則天的耐性。失望透頂的武則天最終下令將薛懷義處死。

關於薛懷義如何死的,流傳著多種說法。一說,被則天侄子武攸寧在瑤光殿毒打致死;二說,被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在瑤光殿命人亂棍打死;三說,被武攸寧和太平公主聯合在瑤光殿殺死;四說,被武則天命令下旨處死。

無論薛懷義如何而死,他的死都是自取滅亡的結果。他本是市井小民,有幸飛黃騰達卻絲毫不知收斂,最終落得慘死,真是可嘆,可恨!


首先,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為市井小老百姓,因為長相和善於言辭與千金公主侍女偷情,後暴露乃和千金公主撕毀,又被千金公主機緣巧合之下送於武則天成為面首即相好。也是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得到武則天相當程度的寵幸,其經歷和秦朝的嫪毐相似,皆為「大陰人」,即男性特徵突出,後來又擅權妄為。

其次,薛懷義被封大將軍而且多次率軍進攻突厥,每次都因為突厥提前退兵而加官進爵,引以為傲,如此之下薛懷義極度膨脹,畢竟作為一個平民瞬間成為高層,心裡會瞬間膨脹,巨大的反差沒有調整好心理狀態反倒會不知所措,胡作非為。毒打大臣,火燒名堂,最後被殺。

最後,薛懷義本身的謀略畢竟侷限於小市民階層,沒有大政治家的眼光與抱負,成名之後不知已經深陷囹圄,一味我行我素,引來眾怒,首先是世家大臣,其次為其他武則天的面首,還有武則天的本身支持者,最後武則天不管出於主動還是被動,他都必須死。


總有人要背鍋的,個子矮的先來一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