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女環伺的後宮、虎視眈眈的孝莊太后都不足以造成董鄂妃的致命悲劇,因為這些惡劣的條件君權獨攬的順治皇帝都可以幫她去化解,只不過順治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推波助瀾造成董鄂妃惡劣環境的加劇。

董鄂妃的情況和遼世宗的甄皇后情況很相似。遼朝蕭氏是後族,後宮的皇后貴妾皆為蕭氏,而遼世宗深愛大齡漢女甄氏,在皇太后蕭氏在位的情況下,力排眾議越過原配蕭氏與諸蕭冊立甄氏為皇后。因為有遼世宗的尊重愛護和堅定支持,甄皇后在諸蕭環伺的後宮沒有受到任何威脅,反而擁有特權與參帷幄,密贊大謀,儼然是當家女主的幹練作風。

董鄂妃的悲劇,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是董鄂妃本身的奉獻型人格。她敏感多思,能夠體察孝莊、順治、皇后包括妃嬪們最細微的心思,並隨時準備奉獻自己、順從他們。這種奉獻並不是「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苦盡甘來雨過天晴,而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活活熬死自己的吐絲精神,最終身體羸弱的董鄂妃確實是操勞太多勞累過度而油盡燈枯,她用生命滋潤了順治全家。

第二個是順治皇帝的索取型人格。眾所周知順治的童年籠罩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導致成年後追求優越的傾向特彆強烈,通過控制支配他人來感到自身王者氣勢的強大。擁有奉獻型人格的董鄂妃是他最好的宣洩載體,於是他依賴董鄂妃,肆無忌憚的支配她哪怕帶病也要去完成他指定的任務。比如順治曾打發董鄂妃帶病去伺候生病的孝惠皇后五天五夜,後來又帶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直到將本可以璀璨如花的生命活生生摧殘成一具白骨。

加上董鄂妃半年內遭受喪父喪子喪兄一系列打擊,然而面對順治強忍悲痛還得大讚死的好,負面情緒不能宣洩。又在月子期間拖著產婦病體衣不解帶日夜伺候孝莊太后兩個月,導致她剩下的生命歲月中疾病纏繞。隱隱有種天要亡我我之奈何無法自拔的宿命悲劇感,或許正是如此,本是尋常不過的悲劇故事即使在百年後依然擁有能夠打動人心的震撼力。

參考資料:《清史稿》《董鄂妃行狀》


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國色天香的一代名妃——董鄂氏玉殞香消,駕返瑤池而去,年僅22歲。關於董鄂妃的情況大家都有了解,關於她與順治皇帝的愛情,老少皆知。她去世後被追贈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她雖然沒有系謚,雖然未能升祔太廟,但她與廢后、孝惠皇后、孝康皇后相比,還有許多值得欣慰的地方:她得到了順治皇帝的刻骨鉻心的真愛;她生前雖無皇后之名,卻是後宮的真正主人;她與皇帝愛情的結晶榮親王雖然早殤,但卻被追封為親王,單獨建了園寢,這是以前早殤皇子所享受不到的,這一點,廢后和孝惠不能相比;她是在順治皇帝陪伴下,安祥地閉上雙眼的,她死在了丈夫之前;她死後,順治皇帝為她超規格隆重治喪;順治皇帝親自為她撰寫了長達四千多字的《行狀》,可以說是句句含情,字字珠淚;她死後,順治帝命大學土金之俊為她寫傳,這在有清一代是唯一的;她死後能長期陪伴在心愛的夫君身旁,這是廢后和孝惠所不能比的;孝陵至今未被盜掘,十分安全、安靜地長眠於九泉之下;她死後三百多年來得到了後世人們的同情。有以上這些,孝獻皇后董鄂氏也應該含笑九泉了。


標題目所說的都符合當時的政治背景。首先,滿蒙聯姻是清朝的一項既定國策,尤其是清初立國末穩的時候,滿蒙之間的關係則顯得尤為重要。孝莊皇太后也十分明白的,但她也希望能夠保持蒙古女人在後宮的獨尊地位,而且多爾袞選定的又是她的親侄女,是孝莊哥哥吳克善之女為皇后。俗話說的好:姑舅親,輩輩親,打折骨頭連著筋。於是,多爾袞釀製的這杯愛情苦酒,在他與孝莊皇太后倆人共同壓迫下,使順治帝很無奈地喝下去了。婚後的順治與這位蒙古皇后並不美滿,無論是在思想,感情,性格,意趣等等方面都不合順治心意,使順治頗為苦惱!屢有廢后之心。順治自己選擇的人是最盡人意,最自己稱心的。然而,孝莊皇太后是不會允許兒子自尋稱心如意的佳偶的,她不僅要維護蒙古王公貴族的特殊權益與地位,更要維護大清帝國的尊嚴與命脈。在遇上董鄂妃之前,雖然順治擁有十幾名妃子,但多是政治聯姻,因此,他並沒有感到幸福,內心反而常常感到苦悶。心情苦悶之時,順治帝遇見了董鄂妃,董鄂妃聰穎秀慧,溫柔善良,贏得了順治帝傾心相愛也就是毫無保留的愛。陷入愛河的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遠遠超出理智,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能讓曾經放浪不羈的天子愛的如此癡狂,可想董鄂妃的容貌似天上的仙女,絕非庸脂俗粉。到底董鄂妃美到何種境界?令人不由浮想聯翩。否則董鄂妃又怎會有:鬢雲欲度香腮雪,的嫵媚之姿?董鄂妃去世的原因可能是:無.奈後宮蒙古後黨的迫壓下,或是孝莊的冷落下多多小小都有一定關係。無奈皇四子命薄,不足百日便夭折了,董鄂妃是個深明事理的女子,入宮後,她得到順治帝的專寵,但從來不待寵而驕,反而戰戰兢兢,上恭恭敬敬地服侍太后和皇后,下對其他妃嬪也是尊重有禮。為了使自己獲得後宮的認可,董鄂妃如履行薄冰,行事處處小心,在精神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她產後身體本來就很弱無比,又遭到喪子之痛,最後一病不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