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的後宮之中蒙古嬪妃的數量和地位雖然已不及皇太極時期,但是因為有著出身蒙古的孝端太后和孝莊太后的存在,所以蒙古后妃在當時仍然有著強大的勢力,但是董鄂妃的悲劇卻並非孝莊太后和蒙古后妃造成的,董鄂妃悲劇的造成實際上恰恰是順治皇帝和她自己。

先說說董鄂妃自己,根據史料記載,董鄂妃這個人敏感多思,心思非常細膩,她通常能夠體察孝莊、順治、皇后包括妃嬪們最細微的心思。董鄂妃的宮中生活並非像很多影視劇拍攝的那樣說她如何如何遭受皇后和眾嬪妃的嫉妒、打擊和陷害,甚至包括孝莊太后也視其為眼中釘。但是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董鄂妃不僅和順治帝前後兩位皇后關係很好,就連一些低等級的庶妃也與董鄂妃交好,即便在董鄂氏被封為位同副後的皇貴妃後,也沒有對失寵的皇后有任何不敬,她始終恪守一名妾室的本分,董鄂氏在誕下皇子後,順治帝曾經一度暗示將其立為皇儲,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董鄂氏依舊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喜悅和樂觀,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其實董鄂氏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她雖然有著順治皇帝的寵愛,但是卻終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在壓抑之中,長此以往,勢必損傷自己的身體,特別是在她的兒子夭折之後,董鄂氏更加悲慼過度。以至於對身體造成了嚴重的損傷。這是造成董鄂妃去世的根本原因。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似乎是人盡皆知的,如果說董鄂妃的死是順治帝一手造成的,恐怕大家都會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實際上,對於董鄂妃的死,順治帝也難辭其咎。眾所周知順治皇帝的童年籠罩在多爾袞跋扈和專權的陰影之下,長期的壓抑和被輕視導致順治皇帝在成年後追求優越的傾向特彆強烈,他經常通過控制支配他人來感到自身王者氣勢的強大,而對他千依百順的董鄂妃也並沒有因為受寵而逃過對被支配的命運,即便是在董鄂妃身體不適的時候,也經常要因為完成順治皇帝交給的指令而終日奔忙,順治帝曾命令病中的董鄂妃去侍奉生病的孝惠章皇后,時間竟然長達五天五夜,這樣的強度不要說是病人,就算是健康的從尋常人也是喫不消的,不僅如此,在這之後,董鄂氏又尊奉順治帝的旨意帶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這樣的事情,在董鄂妃的後宮生活中曾發生了多次。如果不是對順治皇帝的性格加以深刻的分析,我們恐怕很難相信這樣的事情是順治帝對董鄂妃做的。然而,歷史的真相就是如此。可以說順治帝的做法是造成董鄂妃去世的直接原因。

封建時代的女子其實處境很難,即使是皇帝後宮中貴為皇后或是寵妃的女子們,她們的生活其實也是很不容易。通過董鄂妃的悲劇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是皇帝寵愛的妃子,其實往往也南逃悲慘的命運。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蒙古女環伺的後宮、虎視眈眈的孝莊太后都不足以造成董鄂妃的致命悲劇,因為這些惡劣的條件君權獨攬的順治皇帝都可以幫她去化解,只不過順治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推波助瀾造成董鄂妃惡劣環境的加劇。

  董鄂妃的情況和遼世宗的甄皇后情況很相似。遼朝蕭氏是後族,後宮的皇后貴妾皆為蕭氏,而遼世宗深愛大齡漢女甄氏,在皇太后蕭氏在位的情況下,力排眾議越過原配蕭氏與諸蕭冊立甄氏為皇后。因為有遼世宗的尊重愛護和堅定支持,甄皇后在諸蕭環伺的後宮沒有受到任何威脅,反而擁有特權與參帷幄,密贊大謀,儼然是當家女主的幹練作風。

  董鄂妃的悲劇,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是董鄂妃本身的奉獻型人格。她敏感多思,能夠體察孝莊、順治、皇后包括妃嬪們最細微的心思,並隨時準備奉獻自己、順從他們。這種奉獻並不是「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苦盡甘來雨過天晴,而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活活熬死自己的吐絲精神,最終身體羸弱的董鄂妃確實是操勞太多勞累過度而油盡燈枯,她用生命滋潤了順治全家。

  第二個是順治皇帝的索取型人格。眾所周知順治的童年籠罩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導致成年後追求優越的傾向特彆強烈,通過控制支配他人來感到自身王者氣勢的強大。擁有奉獻型人格的董鄂妃是他最好的宣洩載體,於是他依賴董鄂妃,肆無忌憚的支配她哪怕帶病也要去完成他指定的任務。比如順治曾打發董鄂妃帶病去伺候生病的孝惠皇后五天五夜,後來又帶病伺候恪妃三天三夜,直到將本可以璀璨如花的生命活生生摧殘成一具白骨。

  加上董鄂妃半年內遭受喪父喪子喪兄一系列打擊,然而面對順治強忍悲痛還得大讚死的好,負面情緒不能宣洩。又在月子期間拖著產婦病體衣不解帶日夜伺候孝莊太后兩個月,導致她剩下的生命歲月中疾病纏繞。隱隱有種天要亡我我之奈何無法自拔的宿命悲劇感,或許正是如此,本是尋常不過的悲劇故事即使在百年後依然擁有能夠打動人心的震撼力。


關於董鄂妃的說法有很多,甚至身世也是撲朔迷離,然而,不管其他種種,董鄂妃風華正好時,驟然凋零的最直接原因是:體弱多病和自己的孩子僅出生百日便夭折的打擊!

董鄂妃身世說有三種:正史說、董小宛說、襄親王福晉說!但有關證明早已進行了相關闢謠,正史說應該屬實,其它兩種身世說驢頭不對馬嘴,純屬無稽之談,只是徒為英年早逝的順治帝和董鄂妃強加幾段美妙的故事而已!

其實,身世也好,傳說也罷,向大眾傳達了了認知,這位董鄂氏用其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奉獻性性格和出眾的才華,俘虜了多情的少年天子順治的心,也讓眾多騷人墨客看到了一個耀眼奪目的女性!

董鄂妃18歲入宮,便深得順治寵愛,此時順治也只不過是19歲的少年!順治五週歲半便繼承皇位,在孝莊皇太后、多爾袞、豪格三方的夾縫中求生存!1651年隨著多爾袞的離世,順治挺直了腰板,雄心壯志的同時,童年陰影造就的懦怯脆弱的性格讓其急需一個心理寄託!董鄂妃的及時出現,就如一盞明燈照進了順治的內心深處!

董鄂妃溫良淑德,處處體貼順治,秀外慧中,知書達禮,幫助順治穩定後宮,不爭不吵!他們的感情就如陳釀的美酒,韻味十足,天作之合,理性的融合,情感的包容,讓順治沉迷其中,使董鄂妃獨受恩寵!董鄂妃進宮以來,受封升遷速度之快,歷史罕見!

1657年,董鄂妃誕下一子,順治欣喜若狂,對這個孩子視如嫡出,並為此大赦天下。不幸的是,這個孩子生下不到數月便夭折了,這個噩耗直接把本來就體弱多病的董鄂妃擊倒了!

董鄂妃在宮中的定位類似於管家婆,任勞任怨,卻不得周圍妃嬪的待見,畢竟董鄂妃搶走了順治的所有注意力!董鄂妃奉獻性性格造就的體格性格,最終因孩子的夭折而坍塌,年紀輕輕的告別了人世!而順治受夭子喪偶的打擊下,又遭天花感染,不久後追隨董鄂妃而去!

總結:做人不能太善良,人活一世,人心最難揣摩!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