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發生在徐州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張飛、劉備、夏侯惇和李典。原文如下:

且說張飛自以爲得計,領輕騎在前,突入操寨,但見零零落落,無多人馬,四邊火光大起,喊聲齊舉。飛知中計,急出寨外。正東張遼、正西許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東南徐晃、西南樂進,東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淵,八處軍馬殺來。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所領軍兵原是曹操手下舊軍,見事勢已急,盡皆投降去了。飛正殺間,逢着徐晃大殺一陣,後面樂進趕到。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只有數十騎跟定。欲還小沛,去路已斷,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軍截住;尋思無路,只得望芒碭山而去。

卻說玄德引軍劫寨,將近寨門,忽然喊聲大震,後面衝出一軍,先截去了一半人馬。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圍而走,夏侯淵又從後趕來。玄德回顧,止有三十餘騎跟隨;急欲奔還小沛,早望見小沛城中火起,只得棄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見曹軍漫山塞野,截住去路。玄德自思無路可歸,想:“袁紹有言,‘倘不如意,可來相投’,今不若暫往依棲,別作良圖。”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攔住。玄德匹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擄將從騎去了。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親徵徐州,在小沛城外與劉備擺開戰場。張飛向劉備獻策,趁曹操立足未穩時發動偷襲。誰知這一計策被曹操的謀士毛玠識破,曹操立即調整部署,設下埋伏,就等着劉備上當。此後,張飛與劉備率部發動偷襲,早已嚴陣以待的曹操發動反擊,劉備和張飛頓時陷入重圍。張飛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而出,被迫落草芒碭山。劉備則在混戰中接連遭遇曹軍大將夏侯惇、夏侯淵及李典等人,手下將士損失殆盡,最終只得單人匹馬逃往冀州投靠袁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左衝右突”, 意爲向左邊衝擊,向右邊突圍,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描述的曹操親徵劉備及劉備、張飛兵敗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曹操)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爲備,又攻破之。”這場仗不僅令劉備失去了好不容易從曹操手裏奪回的徐州,自己的心腹大將關羽及自己的夫人都落入了曹操之手。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張飛前往芒碭山落草之事,卻並非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按照《三國志•夏侯淵傳》注引《魏略》的記載,張飛在徐州兵敗後並未前往所謂的芒碭山,而是逃到了豫州沛國譙縣,並娶了夏侯淵的堂侄女爲妻。半年之後,劉備離開袁紹來到汝南,張飛這才得以與劉備重逢。

說完了小說與歷史之間的差距,再來說說小說中的這一故事情節。這段情節雖然在小說中並非重點章節,卻其中有一點後來也成了三國武評愛好者們議論的話題,這便是在小說當中劉備的武藝究竟如何。上面介紹的這段故事情節中,劉備先後遭遇夏侯惇、夏侯淵和李典這三位曹軍悍將,雖然部下全部被奸,但劉備卻神奇地衝入了重圍,這說明劉備還是具備一定武藝的。另外,在第五回“三英戰呂布”時,劉備也曾手持雙股劍與呂布有過較量,而劉備加入戰團後,呂布便落荒而逃。呂布曾經與張飛有過多次較量超過一百回合的記錄,且從來沒有中途逃走的事情發生。從這一點來看,在小說當中,劉備的武藝還是非常高強的,即便無法與呂布、趙雲、張飛這樣的超級猛將相比並論,但應付哪些二流武將還是綽綽有餘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