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文:检视时间表,母爱不透支
亲子天下 │ 2011-01-01 文/邓惠文
 
 
 
 
如果你脑中常浮现这些话,大概就是母爱透支了:「都没有人对我这么用心,为什么老是要我对别人这么用心?」、「为什么大家都期待我尽量配合,却从来没有人体谅我、配合我?」、「为什么大家都要我付出,我又得到过什么?」

当你心里常常会有「我给外界什么、我又得到什么」这种想法,那你的输入和输出已经失衡。我建议:第一,手边准备一张表,最好是行事历,上面有周一到周日、几点到几点的表格;第二,把一周内几点起床、几点做什么事全部记录下来;第三,拿枝不同颜色的笔,把那些「不做也不会怎么样」的事情划掉。这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过去一周内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不能不做的」,那你就透支了。

正常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在你的时间规划中要有三分之一或一半,去做那种你「不做也不会怎么样,但是你选择去做、做了很高兴」的事。以我过去一周来说,我可以划掉不做的事包括:跟同事唱KTV、去一趟百货公司。这些事情不做也不会怎么样,表示我的生活里有足够的时间。可是,如果你的时间表是拜访客户、带小孩上幼稚园、陪婆婆吃饭、取回老公的干洗衣物、洗浴室、换窗帘,你觉得对这些事情有责任,不做就不行;而你一整周居然没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去做由自己决定的事情,那么你的生活就不对了,这表示你的生活都在「应付责任」。有些人不会去聊内心有没有感觉透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感觉。这些人就要透过时间的方式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已经被逼到太紧绷了。

自我检视过后的下一步,是做一些排序。在这些不能不做的事情里,一定还是有顺序,例如:讲故事给孩子听,这非常重要,但是不是一定由你来讲呢?可不可以有时候听CD,有时候由爸爸讲呢?讲故事和你身体愈来愈肥胖,医生建议你每周要运动3小时这件事比起来,哪一个比较重要?如果你坚持要自己讲故事给孩子听,你就无法在睡前这段时间做瑜伽或仰卧起坐。这时候我会问:「你觉得你的肥胖和做运动比较重要,还是你一定要陪小孩入睡比较重要?你要去排一个顺序。」

大多数妈妈会觉得为孩子讲故事比较重要。但故事可以偶尔请爸爸讲或放CD;而你为了肥胖要做运动、瑜伽,却不是爸爸能替代的。如果你把自己排在前面:「我认为我很肥胖、有健康的问题,睡前做运动很重要;甚至我睡前需要冥想,没有人可以替我冥想,所以我必须放手,把其他事情交由伴侣去做。」当排序排出来后,请你想办法把可以割舍的事情假手他人。这样的基本改变,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就从这里开始。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225


【完整内容请见《亲子天下》2011年1-2月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