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生旺死絕表陰陽正逆之說解釋 陳素奄說:「以前的命書把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分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十二位,有陽天干生陰天乾死,陰天干生陽天乾死的不同。五陽天干竹育於生方,強盛於本方(與自身五行一樣的地支)死於泄方,絕滅於克方,這在道理上是通的。如果五陰天千生於泄方,死於生方,那在道理上是不通的,是歪曲的說法。就像子、午之地,終沒有產金、產木的道理;寅、亥之地,終沒有滅火、滅水的道理。這些命書論命格時,丁遇上酉就認為是財,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認為是食神,都不認為是相生。乙遇亥,丁遇寅,癸遇申,認為是正印,己遇寅藏的丙,辛遇巳所藏的戊,也認為是正印,都不認為是相剋。它們論『墓』,那麼木一定是在未位,火一定是戌位,金一定是在丑位,水、土一定是在辰位,從來沒有過把戌作為乙的墓,把丑作為丁、己的墓,把辰作為辛的墓,把未作為癸的墓。那麼這樣就可說明陰天干陽天干同生同死是對的。

《考廣錄》說:甲、乙同為一木而分陰陽,不可以用死木、活木來區分它們。既然因為一木,就一定同生同死。所以古人只有四個長生(就是說陰陽天干共一長生,丁己、丙戊的長生一樣,可合而為一,所以加起來只有四個長生)。這種說法很有道理。至於十二宮的命名取義,也多有未通的地方,例如、長生之後接著是沐浴,這是敗地。如果嬰兒剛出生就加以沐浴,氣弱不能勝任,因而為敗地,不是生旺之地,沐浴為人生的瑣細事,既不足以列於生旺之屬,並且世上乂沒有人會沐浴嬰兒而使至於敗地。又有人認為這是淫慾之煞,但是,難道裸體來沐浴的人,都是在宣淫嗎?況且,從萌生到興旺,一直都應該發榮滋長,為什麼剛出生就忽遇敗地呢?既然逢敗地又為什麼能重新興旺呢?冠帶雖然是成立、成熟的意思,但也有點不倫不類。臨官的官,帝旺的帝,更是毫無可取之處。因此,應當把十二宮的名稱改為:生、長、成、盛、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生就是剛出生。長就是漸漸長大。成就是剛長成。盛就是正茂盛。旺就是極強旺。旺極然後就衰敗,這樣接下來是衰、病等。這樣就名稱恰當而道理通順。至於土的生、旺、有認為是從寅起的,有認為是從中起的。土處於中央,通貫八方,旺於四季的最後一個月,原本就不必與另四行同例,必不得已那麼應該是從寅起為最好。因為申、酉都是我(土)生,既然自我而生,盜泄我氣,我就難說能生長於申了。亥、子都是我克的,也費勞我的力量,再難言盛旺了。倘若說水土為一家之氣,那麼我克者尚且為一家,那麼生我的火,我生的金,難道不在一家嗎?:如果從寅起,那麼母生便生,母死便死,在道理上還說得過去。但是,從生於寅而至興旺於午、可以從母;到未、戌、丑都是土的本氣,又難分衰、墓、養了。那麼論土的方法,只應當以巳午作為生,以寅卯作為克,.以申酉作為泄,以亥子作為財,以四季的最後一個月作為旺,這樣就自然更合理,何必拘泥於十二宮呢?有人說,臨官就是祿,帝旺就是刃,祿、刃以陽順陰逆取,那麼生、死也應該以陽順陰逆取了。這種說法不對。臨官、帝旺是十天千配十二地支從衰到盛的次序,失時退氣就是衰、病,得時得氣就是臨官、帝旺。祿、刃是十天干遇十二地支取用的方法,異類(五行不一樣)有生有克,就取以為財、官,同類(同為一行)沒有生克,就取以為祿刃。這兩種道理明顯不一樣,怎麼可以混淆呢?」

(袁樹珊)按:這篇議論頗為新穎,可惜失之於偏頗。能夠再參考沈孝瞻及《考原》、《協紀辨方》等說法,其意思就自然明白。

文章來源八字顧問網:http://www.baziguwen.com,轉載請註明出處。有關:十天干生旺死絕表陰陽正逆之說解釋,的話題請到八字論壇探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