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電視劇裏的鰲拜看的多就成真實的歷史了嗎?可悲!

作為順治皇帝的親信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確實為了大清立下汗馬功勞,歷史對他的描述確實不是很多,但能肯定的是鰲拜是從基層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作戰時的英勇起來的,鰲拜所參加的戰鬥極少有敗仗,皮島和松錦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深得皇太極的信任!

後有作為顧命大臣又把朝廷管理的像模像樣,至少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說明其不到英勇善戰還是有管理能力的,鰲拜的性格就是太固執,太正直,歷史上很多人壞就壞在他的性格上,對於他的評價主要是他專權,最典型的就是換地的事情,不過關於換地一事,嚴格來說鰲拜也並沒有什麼過錯,他要求兩白旗和兩黃旗換地,說白了僅僅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錯就錯在與康熙政見分歧太大,思想守舊一些,其實也是性格的原因,就跟你現在能聽十來歲給你說的大道理嗎?問題就是那個十來歲的孩子是康熙大帝!

自古敗者為寇,康熙殺了鰲拜,誰還在說鰲拜的好?史官估計也高興的寫起康熙的年少有為,而鰲拜自然就成了言論的犧牲者!


近日裡鰲拜借著聖誕節的東風,以白鬍子紅帽子的「聖誕老人」形象又火了一把。

鰲拜是康熙朝早期的輔政大臣,後來在康熙親政時所殺,就是《鹿鼎記》中被韋小寶和康熙一起殺的那個。

史載鰲拜打仗勇猛,是皇太極親封的巴圖魯,曾在清朝入關時立下了大功,攻下皮島,打破了大明遼東的防線。後來不斷地立功,手中的兵權也慢慢壯大,後來成了皇太極對抗手下重要的大將,並在皇太極死後的多位之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擁立福臨即順治登基,挫敗了多爾袞的野心,並在後來多次與多爾袞鬥爭。

後來康熙繼位,鰲拜為輔政四大臣之一,鰲拜開始專權,鬥敗蘇克薩哈、索尼等三人,把持了朝政。後被康熙親政時祕密訓練的年輕侍衛們所擒下,最後死於獄中。


歸根結底這是滿清內部的鬥爭,權臣當道,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圈地,這是當時比較突出的矛盾,但本質上其實是皇權和相權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鬥爭,康熙皇帝年幼,在孝莊太后的運籌下,對權臣的一次清洗而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穩固大清的江山和高度集中的皇權。歷史向來都是成王敗寇,老奸巨猾企圖篡位,有時候是一種弓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


鰲拜是忠貞不渝的忠臣,專權但不會篡權,因為他根本不顧忌妒有權利的人。


老奸巨猾是有、篡位沒那心,骨子裡還是傳統滿族人,鰲拜在不僅是威懾皇帝連三番也是哭笑不得,因為鰲拜根本不把吳三桂放在眼裡。


我感覺現在我們對鰲拜的印象完全是電視劇給鰲拜塑造的形象,歷史對鰲拜的資料也不多,康熙智擒鰲拜這個倒是流傳了下來


你可以看作他是,也可以看作他不是。全憑你自己怎麼判斷


主要是功高蓋主


個人認為不是,古代很多人都是功高震主,被上位者忌憚,為了不落下一個殺功臣的口實,所以按上造反的名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