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斯特拉发战役 1945年3月10日—5月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于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海因里齐」集团军级集群(3月22日起改称坦克第1集团军),攻占俄斯特拉发工业区。

俄斯特拉发战役 - 参战兵力

德军留在苏联的大片坟场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大将,3月25日起为叶廖缅科大将)辖第38集团军(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上将)、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为格列奇科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为加斯季洛维奇中将)和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日丹诺夫空军中将),于3月初前以右翼强渡了维斯瓦河,而在中央和左翼,则在日维茨、利普托夫斯基—圣米库拉什一线进行战斗。苏军必须突破德军预有准备的坚固筑垒防御。其步兵比德军多0.7倍,炮兵多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0.8倍,飞机多2.4倍。战役企图规定,以方面军右翼(第38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向弗里施塔特、米斯泰克、奥洛穆茨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第18集团军向鲁容贝罗克、日利纳、克罗梅日什方向实施辅助突击,以制止德军向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调遣兵力。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同苏军一起行动。

俄斯特拉发战役 - 战争过程

德国空军斯图卡飞机进攻于3月10日开始。在8天的激烈战斗中,第38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在15公里正面上仅推进6—12公里,未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许多原因造成的结果。由于军队数量少,方面军首长未能在主要突击方向构成必要的密度。极为不利的天气条件,严重限制了炮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对进攻的实施起了不利的影响。在进攻的组织方面也有错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3月17日给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指出了这一点。

由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在拉蒂博尔地域顺利进攻,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员决定将基本兵力向其左翼靠拢,从西北面迂回德军工事,尔后从北面向俄斯特拉发进攻。3月24日,方面军再度发起进攻。方面军右翼(第38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克服德军激烈抵抗,4月5日前向俄斯特拉发方向推进约40公里;左翼(在近卫第1集团军一部配合下的第18集团军)向西推进约85公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数百个居民地获得JF。

大本营考虑到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此前已向西方纵深推进,便对原定在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地区粉碎德军的计划作了修改。因此,乌克兰第4方面军应以其右翼沿奥得河岸向奥洛穆茨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60集团军(4月6日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转隶,司令为库罗奇金上将)、第38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在主要突击方向行动。

XTL等人研究侵苏作战计划4月15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按照进一步明确的计划重新开始进攻。冲击前,进行了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德军依托奥帕瓦河右(南)岸的永备工事体系以及沿奥得河、奥尔谢河的筑垒防御地带,进行了激烈抵抗。最初几天,进攻速度每昼夜未超过1—2公里。但是,近卫第1集团军右翼同第38集团军部队一起进行激烈战斗,于4月21日粉碎了德军抵抗,进至俄斯特拉发外层防御围郭,开始在该市接近地战斗。4月22日,第60集团军攻占特罗保(奥帕瓦)市。在这些战斗中,空军第8集团军和与其协同行动的捷克斯洛伐克混成航空兵第1师,对地面军队给予了很大帮助。它们共出动2589架次,击毁德军大量军事技术装备、武器和弹药。4月24日,方面军司令员为尽快粉碎德军俄斯特拉发集团和攻占该市,决定以第6 俄斯特拉发战役0、第38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的突击集团在各狭窄地段进攻,分割德军,将其各个消灭。4月30日,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攻占了俄斯特拉发市,第18集团军攻占了西喀尔巴阡山的重要交通枢纽日利纳市。俄斯特拉发的JF,是方面军战斗行动的转折点。德军丧失强固的俄斯特拉发筑垒地域后,再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建立足够坚固而稳定的防御。5月6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攻占了施特恩贝克市,进至奥洛穆茨市接近地,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亦从西南面向该市进逼。德军在被合围的威胁下急忙开始从俄斯特拉发工业区撤出坦克第1集团军。从5月6日起,乌克兰第4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即参加了布拉格战役,配合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军。

俄斯特拉发战役 - 战争结果

苏军重炮阵地俄斯特拉发战役的结果,乌克兰第4方面军攻占了俄斯特拉发工业区,进至特罗保以西、施特恩贝克,奥得里、弗伦什塔特、罗日诺夫、霍莱绍夫以东一线。该方面军向捷克斯洛伐克中部继续挺进的条件已经具备。战役期间,德军官兵被击毙10万余人,被俘15万余人,被击毁和缴获火炮4000门、迫击炮157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087辆、飞机737架。方面军取得了在难以通行的山林地条件下行动的丰富经验。方面军主力逐渐向右翼靠拢,是这一战役的一个特点。妥善进行的党政工作,对战役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在夺取俄斯特拉发和日利纳战斗中战功卓著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的92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各种苏联勋章。

俄斯特拉发战役 - 战争地点

俄斯特拉发捷克斯洛伐克北摩拉维亚州首府,重工业中心。位于奥得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汇合处,邻近波兰边境。大市区包括奥得河两岸的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和西里西亚俄斯特拉发,以及附近的城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人口32.3万(1982)。1267年建城堡,为摩拉维亚北部的要塞。1770 年发现附近的俄斯特拉发-卡尔维纳大煤田,大部分为优质炼焦煤。19世纪上半叶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金工业中心,现建有哥特瓦尔德夫钢铁联合企业,生产全国一半以上的原钢和生铁,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煤炭基地和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工业亦很发达,以矿山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为主,其次有机床、车厢、汽车等工业。化学工业以煤化工为主,生产化肥、硫酸、染料等,是国内化工产品的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有铁路和公路通国内外,其中通波兰弗罗茨瓦夫和克拉科夫的铁路已实现电气化。市内有工业学院、矿业学院、煤炭工业科学研究院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有建于13世纪的圣文采斯拉斯大教堂等著名的历史建筑。

俄斯特拉发战役 - 战争人物

叶廖缅科,安德烈·伊万诺维奇苏联统帅,苏联元帅(1955),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1892.10.2(14),马尔科夫卡镇,今属伏罗希洛夫格勒州—1970.11.19,莫斯科〕苏联统帅,苏联元帅(1955),苏联英雄(1944.7.29)。1918年加入苏联GC党。1918年参加苏军。卫国战争结束后,1945一1958年历任喀尔巴阡军区司令、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58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1956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第二—八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Z义共和国英雄(1970)。获列宁勋章5枚,十月革M勋章1枚,红旗勋章4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3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荣誉武器1件。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