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國際化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改變,現代山水畫在形式、內容、技法方面不斷探求與革新,為青綠山水畫的復興和發展提供了契機,使其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

一、構圖形式的變化

構圖即畫面布局,或曰「章法」。青綠山水畫構圖講究立意布景,要求在有限的畫面上做到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根據畫面結構的需要來有機地安排圖像。安排形象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還吸收傳統壁畫、民間工藝美術中打散構成和現代工藝美術中平面構成的原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在當代中國畫中,有許多畫家在分析、理解一些作品後,借鑒了裝飾繪畫的特點,把山水畫的「零件」重新組合時,融入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運用自己獨特的技法,去表現與原作完全不同的新內容,形成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繪畫語言,這種構圖形式在青綠山水畫中也有體現。例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延綿橫亘、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的重岩疊秀,都是畫家將一系列景物進行取捨、概括、重組,按照表現主題進行景物的取捨,將不同季節、不同地點、不同場合觀察到的景物都放在一起,去掉不符合特定要求的因素,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徵,有取有舍。

現代青綠山水畫也借鑒裝飾性繪畫特點,遵循平面構成原理。平面構成是以二維的平面意識表現紛繁的客體,遵循協調、均衡、對比、秩序等審美原則,運用「分割」形式要素形成畫面的嚴整性、和諧性以及完整性,不斷地創造新的形態,給人以某種視覺感受。一切自然物象被視作點、線、面的形態而相互依存,構築於畫面。現代畫家運用這些構成原理,在創作時把本屬鮮活的物象以幾何形屬性出現,並被理性地分析、應用,通過點的大小、線的組織、面的層次等因素來表現形態變化的秩序性,獲得多元化中的統一個性。西方現代美術中的「解構主義」、「分解主義」構成理念也被現代畫家在寫意造型中採用,把人們的品評標準引向對平面視覺語言的觀賞和形式的關注。

例如祁恩進的作品《麗景圖》,無論從造型還是設色上都不是畫家直接的對景寫生,構圖飽滿,畫中的山體輪廓像一個個幾何圖形的排列、組合,這樣的構圖弱化了山石的體積感,從而強化了畫面平面構成的特色。在用色上更是誇張、大膽,在吸收傳統青綠山水畫設色的基礎上,融入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特殊審美情趣。畫面採用勾勒填色法,色彩艷麗古樸,山石造型崎嶇優美,空林古徑,撲朔迷離,遠岫與雲谷相接,描繪出一派幽靜清雅的山光水色。畫家筆墨精細,構圖奇特、設色濃重,使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及藝術表現力,畫面艷麗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二、寫意精神的融入

所謂寫意性的青綠山水畫,實際上是建立在傳統筆墨基礎之上的重彩表現形式。這樣的形式具有較寬泛的兼容性和相對的獨立性,故在作畫的過程中可以較自由地表現出自己心中的意象,在創作手法上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媒材來進行表現。中國畫的寫意性注重在筆墨及色彩的抒情性中表達作者的精神境界,它更著意於人情、心境與詩意的表達。傳統青綠山水除了在勾勒輪廓時有一定的用筆外,筆墨技術上與水墨畫相比較弱。敷色基本以平塗為主,以分染體現深淺變化,因此,增加色彩的變化,豐富敷色的手段,才能使畫面更生動。具體方法上可以吸收水墨畫的筆墨韻味來獲得隨機多變的效果。

畫家華拓在藝術上的成熟就表現在他用寫意水墨的方法進行潑彩及勾線、填色、渲染的和諧與完美性上。特別是從渲染髮展出的通過水與色的結合而產生的乾濕濃淡與變換豐富的滲化效果。畫家對筆、墨、色、水之間的關係進行重新組合,進入新的節奏秩序中,或墨中糅色,或色中糅墨。畫面激情澎湃,理性謹然,境界沉鬱而闊達。一幅畫的大效果能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視覺效應。如果畫面沒有整體氣勢來統攝全局,那局部的生動、細膩、變化就會使畫面形成雜亂、鬆散的局面。 飽滿的構圖形式增強了畫面的裝飾性,有時是通過對素材的堆積式或特寫式描繪,有時是通過對畫面的空間處理、色調處理、形式處理和肌理技法的使用而達到布滿畫面的效果。在作畫過程中靈活運用潑、灑、推暈、渲染的手法,形成渾厚、朦朧、抽象的大片虛靈的色塊,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畫面效果的作用。

三、色彩運用的突破

傳統青綠山水畫除沒骨畫法外,基本是以線為骨的勾線填色法。上色以平塗暈染為主,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由於中國畫顏料的種類不夠豐富,在表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突破傳統青綠山水畫的色彩和表現形式的局限,顏料的選擇也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近年來在中國畫改革和創新潮流的推動下,各種新奇的表現手法和特殊技法層出不窮,嘗試各種顏料的表現效果,也使傳統青綠山水畫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更加新穎。一幅青綠山水畫作品的成功,除傳統繪畫中所強調的氣韻、意境、構圖、筆墨外,便是取決於青綠重彩敷色的最後效果如何,所要達到的應是濃重而能清雅、明麗而能厚重、薄而能深沉。青綠山水畫中的石色顏料的使用,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尋找新的表現語言,方可突破傳統的束縛。

四、肌理表現的豐富多樣

肌理是物體的表面特徵,它也是一種質感的表現。由於物體的材料、質地不同,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各不相同,因而產生了粗糙感、光滑感、軟硬感等。肌理製作,因不同的工具、材料和載體,能創造出變幻無窮的效果,它是採用非常規手段所形成的畫面效果。例如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筆墨就是毛筆和墨汁在宣紙上形成的肌理,筆墨痕迹即肌理。因為宣紙的質地特徵,形成了中國畫特有的肌理。而在現代青綠山水畫中,由於表現題材和表現技法都非常寬泛,畫家在創作中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嘗試不同工具材料在應用中的豐富效果。

現代畫家們也在實踐與探索中積累了不少獨創性的特殊肌理表現效果,如通過拓印、潑灑、堆積、沖洗等方法,在畫面上形成豐富的肌理效果,增強了畫面的裝飾美感。以張大千的青綠山水畫為例,張大千早年致力於八大山人、石濤、浙江諸家,繼而上追宋元各大家,臨摹董源、范寬,以及吸取敦煌壁畫之長,同時師法自然,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更開闊了對中國畫的認識與理解。後來又到國外開闊視野,厚積薄發,畫法又有新的嘗試與突破。他曾多次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而他的青綠山水畫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敦煌壁畫的影響。他的作品風格多樣,青綠山水畫有的重墨潑彩有的工整精細,他的潑彩青綠山水畫很有特色,有時是在傳統畫法的基礎上潑彩,有的是在潑彩之後加入具象的內容。他的潑彩畫是深受外國抽象派繪畫的影響。 現代青綠山水畫在形式、內容、技法方面的革新與探索,使其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勢態,這也引發了我們對青綠山水畫的重新審視,也為青綠山水畫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現代青綠山水畫在表現題材、構圖形式、造型方式上更加多樣,新技法、新材料的應用使青綠山水畫的面貌更加新穎,畫面表現更加豐富,裝飾性語言也趨向於多樣化。創新不局限於題材、形式、內容,也不局限於材料、工具和技法。當代青綠山水畫創作由於所受的局限很少,因此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多樣,有不少作品在吸收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不論從表現技法到精神境界都非常純熟、高雅,但也有一些作品只注重表現形式,內容空洞、蒼白,這是因為作品缺乏精神內涵,缺乏藝術品格與氣質。彌補這一缺失,就要在提升藝術作品精神內涵層面對中國青綠山水畫進行革新。當代青綠山水畫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深受當代以求新求變、張顯個性、時代氣息、視覺衝擊力為衡量藝術品標準的影響,只注重形式的表現而忽略了作品的精神內涵。在創作中,應把創作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以我為本,開啟智慧,培養提高自己的創造力,最終創造出獨立高標的獨特風貌、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全新藝術作品。

作者:路海英 圖:月雅書畫中國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