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從江蘇南京來到沂源山區支教,無怨無悔、默默耕耘,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大山深處的孩子。66年來自己累計捐出1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2000多名。他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山東省特級教師李振華。如今,已經82歲的李振華仍然沒有停歇,繼續爲教育事業忙碌着。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沂源縣關工委副主任 李振華:

65年以前,學校是什麼情況呢?當時的教室,你看根本沒有桌子,沒有凳子,是用石頭搭上木板,老師的家呢,就住在這個教室裏面,喫飯也在裏面,辦公也在裏面,上課也在裏面。

在李振華事蹟展覽館見到李振華老人時,他正在爲前來參觀的師生講述自己山區支教的故事。看着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手工製作的學習用品、簡陋教具,讓在場的每一位師生都深受教育。

學生 郭力源:

他們以前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沒有現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他們依然通過刻苦學習成爲國家的棟樑,他們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李振華已經退休20多年了,但是他卻一直沒有閒下來,目前擔任沂源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也是我市的一名“五老”志願者,身體力行爲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奔波忙碌着。最近一個月,沂源縣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分批來到李振華事蹟展館進行參觀學習,接受教育,80多歲高齡的李振華老人每天都不辭辛苦,親自講解。

沂源縣教師 陳玉嬌:

他從大城市來支援咱們沂源山區教育,幫助了很多貧困學生和貧困家庭,他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在我以後的工作中,要以李振華老師爲榜樣,認真地去教學,熱愛學生、幫助學生。

1953年,17歲的李振華來到全國貧困縣沂源支教,出乎意料的貧窮落後,令他始料未及。由3間破廟改成的教室,用石頭搭起的桌椅,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李振華喫住在這裏,一干就是40年。爲了不耽誤孩子們的課程,李振華甚至在父親病危的時候都沒有回去見上最後一面。他用盡一生的熱情,來回報沂蒙山區父老鄉親們的純樸與真誠。

60多年來,李振華一直過着極其儉樸的生活,在農村工作的30年裏,他竟然沒進過一次理髮店,喫飯以玉米糊、南瓜菜爲主。他對自己要求苛刻,但對孩子們卻十分慷慨。他每月僅留基本的生活費,把剩餘的錢都拿出來幫助貧困學生。退休後又將大半生的積蓄和國務院特殊津貼捐出,成立了三個助學基金會,在他的感召下,基金會受到了全國各地的捐款一萬多人次。這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奉獻者之歌。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沂源縣關工委副主任 李振華:

作爲教育系統的老同志,我經歷了教育的發展、成長,看到了教育的大發展,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國家70年來發展,是砥礪奮進的70年,成績輝煌,教育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我)從內心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高興,我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我一定要積極地發揮餘熱,繼續爲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製作編輯:劉然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觀看《淄博新聞》全部視頻內容!有視頻,更精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