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思維方式的超越,「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將被顛覆」,句話很多人未必認可,但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對各個領域的滲透勢不可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有用」二字,那麼系統的說說互聯網思維體系吧:

一、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第一重要的思考方式,「用戶永遠是對的、用戶永遠是最聰明的」,完全「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

企業必須在經營管理各個環節 「以用戶為中心」,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沒有用戶認同,就沒有企業合同」。下面分享幾個法則:

法則1:整合碎片市場、邊緣人羣

互聯網給了我們整合碎片市場、邊緣人羣的機會,小眾產品依託數量龐大的 「屌絲羣體」、「草根一族」的需求,最後成為市場的主流。當你的產品不能和他們連接在一起,你的產品必然是失敗的。QQ、百度、淘寶、微信、YY、小米,無一不是攜「屌絲」以成霸業。

法則2:讓用戶深度參與

一種情況是按用戶需求定製,廠商提供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即可,如定製化冰箱;另一種情況是在用戶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會把設計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絲羣組裡,讓粉絲投票,這些粉絲決就是種子用戶,同時他們會積極參與品牌傳播。

法則3:體驗至上

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並貫穿於每一個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並且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驚喜。

用戶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

二、簡約思維

互聯網時代,信息越多,用戶的耐心不足,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抓住用戶!

法則4:專註(一針捅破天)

蘋果手機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喬幫主回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得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現在依然是「單品爆款」。

品牌定位也要專註,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就足夠。網路鮮花RoseOnly,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羣,買花者需要與收花者身份證號綁定,且每人只能綁定一次,意味著「一生只愛一人」。半年就做到了做到了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專註纔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尤其在創業時期,做不到專註,就沒有可能生存。

法則5:簡約即是美

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李寧、百度、耐克、蘋果、特斯拉等,都是簡約的典範。

三、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什麼叫極致?極致就是把命都搭上你都覺得不夠。

法則6: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用極限思維打造極致的產品:

第一,「痛點要抓準」;

第二,「逼自己要狠」;

第三,「管理要盯緊」。

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超越用戶想像,在這個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好產品自然會形成口碑傳播。

法則7:服務即營銷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寶品牌,有兩個小細節可以看出其對服務體驗的極致追求:

1)客服24小時輪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紅帽筆記本工作,因為使用這種電腦切換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讓消費者少等幾秒鐘;

2) 設有「CSO」,即首席驚喜官,每天在用戶留言中尋找潛在的推銷員或專家,找到之後會給對方寄出包裹,為這個可能的「意見領袖」製造驚喜。  

四、迭代思維

「敏捷開發」是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論,以用戶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

這裡面有兩個點,一個「微」,一個「快」。

法則8:小處著眼,微創新。  

「微」,要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在用戶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可能你覺得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用戶可能覺得很重要」。360安全衛士當年只是一個安全防護產品,現在也是互聯網巨頭。

法則9: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對傳統企業而言,迭代思維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必須及時乃至實時關注用戶需求,把握用戶需求的變化。

五、流量轉化思維

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不會轉化流量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法則10: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互聯網產品大多用免費策略極力爭取用戶、鎖定用戶。當年的360安全衛士就是如此。但「免費是最昂貴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選擇免費策略,因產品、資源、時機而定。

法則11: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QQ若沒有當年的堅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鵝帝國。

六、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路,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路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

法則12:利用好社會化媒體

有一個做智能手錶的品牌,通過10條微信,近100個微信羣討論,3千多人轉發,11小時預訂售出18698隻T-Watch智能手錶,訂單金額900多萬元。

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會化營銷的魅力。有一點要記住,口碑營銷不是自說自話,一定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以用戶的方式和用戶溝通。

法則13:眾包協作

眾包是以「蜂羣思維」和層級架構為核心的互聯網協作模式,維基百科就是典型的眾包產品。傳統企業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小米手機在研發中讓用戶深度參與,實際上也是一種眾包模式。

七、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大數據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

法則14: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用戶在網路上一般會產生信息、行為、關係三個層面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沉澱,有助於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一切皆可被數據化,企業必須構建自己的大數據平臺,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法則15:用戶是每個人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企業的營銷策略應該針對個性化用戶做精準營銷。

銀泰網上線後,打通了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的會員賬號,在百貨和購物中心鋪設免費wifi。當一位已註冊賬號的客人進入實體店,他的手機連接上wifi,他與銀泰的所有互動記錄會一一在後臺呈現,銀泰就能據此判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商品和庫存的可視化,並達到與用戶之間的溝通。

八、平臺思維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裏,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

法則16: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

平臺模式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將來的平臺之爭,一定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圍繞搜索、電商、社交各自構築了強大的產業生態,所以後來者其實是很難撼動的。

法則17:善用現有平臺

當你不具備構建生態型平臺實力的時候,那就要思考怎樣利用現有的平臺。

法則18: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互聯網巨頭的組織變革,都是圍繞著如何打造內部「平臺型組織」。都旨在發揮內部組織的平臺化作用。海爾將8萬多人分為2000個自主經營體,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內部平臺化就是要變成自組織而不是他組織。

九、跨界思維

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法則19:攜「用戶」以令諸侯

這些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能夠參與乃至贏得跨界競爭?答案就是:用戶和用戶!他們掌握著一方面掌握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又具備用戶思維,自然能夠攜「用戶」以令諸侯。阿里巴巴、騰訊相繼申辦銀行,小米做手機、做電視,都是這樣的道理。

未來十年,是中國商業領域大規模打劫的時代,一旦用戶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不及變革的企業,必定遭遇劫數!

法則20:用互聯網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

一個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

看一個企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能夠真正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的企業,纔可能真正贏得未來。未來屬於那些傳統產業裏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未來將沒有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因為每個企業將都是互聯網公司。未來一定是屬於既能深刻理解傳統商業的本質,也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