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周知,血壓是人的四大生命體徵之一(另外三大體徵是體溫、脈搏和呼吸)。血壓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側壁產生的壓力,血壓的發現距今僅有 300 多年的歷史。1628 年,世界上第一個發現血液循環的英國科學家威廉·哈維,已經注意到當動脈被割破時,血液就像被壓力驅動那樣噴湧而出。通過觸摸脈搏的跳動,會感覺到血壓。

起源

血壓計的發明與研製源於 18 世紀初的英國,至今有近 300 年的歷史。人們測量血壓是在動物身上作首次試驗的。1773 年,英國鄉村牧師斯蒂芬·阿萊斯(Stephen Hales,1677-1761)把家裡飼養的一匹最心愛的高頭大馬作為測試血壓的對象。他切開馬腿的大動脈後將一根銅管插入切口,而銅管的另一端與一根垂直放置的 9 英尺(2.74 米)長的玻璃管相連,觀察到馬腿動脈的血沿著玻璃管上升,浮動在 83 英寸(2.11 米)左右的高度,由此測得了馬的動脈血壓。

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壓測量。很明顯,這樣測量血壓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別是對血管的破壞更嚴重,是難以用於人類的。

發展

1819 年,法國醫生、物理學家普瓦瑟伊爾在測量血壓時為了便於察看血液在玻璃管內的高度。在測量血壓的玻璃管內先裝入水銀,發明瞭一種用水銀壓力計測血壓的方法。此法減少了所用玻璃管的長度,因為水銀柱的比重是水的 13.6 倍,玻璃管內的壓力即使很大,也不至於把管中的水銀柱頂起多高。比起哈斯來。這種例量法要簡便多了。然而,阿萊斯、普瓦瑟伊爾的血壓測量法均屬於直接法,使用不便,並且讀數不準確,每測一次血壓,都要損傷血管,並沒得到廣泛使用。

1835 年,尤利烏斯·埃裏松發明瞭一個血壓計,這個血壓計能把脈搏的搏動傳遞給一個狹窄的水銀柱。當脈搏搏動時,水銀會相應地上下跳動。該血壓計根據水銀柱的高度來測量血壓,與氣壓計測量氣壓時一樣。這是第一次能在不切開動脈的情況下測量脈搏和血壓。這可視為世界上的第一臺血壓計。但由於它使用不便,製作粗陋,並且讀數不準確,因此後來的科學家又進行了改進。

於是,到 1896 年,義大利醫生希皮奧內·裏瓦羅奇(Sciopione Riva Rocci,1863-1937)經過大膽的試驗,終於改製成了一種不破壞血管的血壓計,也就是如今廣泛使用的裹臂式血壓計的原形。這種血壓計有一條能充氣的長形橡皮袖帶。袖帶一端接到打氣橡皮球上,另一端接到水銀測壓器上。測量血壓時,將袖帶平鋪纏繞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壓氣球,將袖帶環繞縛於上臂,然後徐徐將空氣打入袖帶,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肱動脈被壓扁,使袖帶充氣以暫時阻斷血液的流動,然後逐漸放氣減低袖帶內壓力,並觀察血液恢複流動時壓力表跳動的高度。當袖帶內壓力低於心臟收縮時產生的動脈壓時,血液流動便開始恢復,以此推測血壓的數值。

顯然,以這種血壓計測量血壓較之阿萊斯的測量方法要科學、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測量動脈的收縮壓,而且測量出的數值也只是一個大致的推測值,缺乏準確性。

完善

為了克服這些不足,大約 10 年後,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在測定血壓時不滿足於直接觀察壓力表上跳動的水銀柱,而是在袖帶內側的肱動脈搏動處放上聽診器。在測量過程中,緩慢鬆開皮球放氣,聽到當袖袋壓剛小於肱動脈血壓時,血流衝過被壓扁動脈所產生的振動聲 (簡稱柯氏音),即為心臟收縮期的最高壓力,此時壓力表上水銀柱的高度就是收縮壓。繼續放氣,水銀柱也隨之下降,當肱動脈搏動的聲音突然變弱時,對應的水銀柱高度就是舒張壓。但是,對舒張壓的確定,後來經厄蘭格的研究又重新作了修改。美國的生理學家約瑟夫·厄蘭格是 1944 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之一。

升級

1904 年,30 歲的厄蘭格在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附屬醫院當助理住院醫期間,為著名生理學家霍豪威爾的生理講座做示教演示。一次準備演示人的拇指脈搏時,厄蘭格不慎打碎了從義大利進口的演示儀器。為了挽回損失,他絞盡腦汁進行設計,做出的儀器竟然能從手臂測量血壓。這架儀器使霍豪威爾的講座大獲成功。事後,一家來自紐約的商行找到了厄蘭格,想出資購買他的血壓計設計圖。厄蘭格分文未取便將圖紙贈送給了這家商行。

此後,紐約、華盛頓等地的醫院開始出現了一種可以測量血壓的儀器,大家都稱它為厄蘭格血壓計。1916 年,他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他指出,在測血壓時血液搏動聲突然變得低沉時,血壓計顯示的是心臟舒張壓力,即為舒張壓或俗稱的「低壓」。

為什麼不是脈搏聲完全消失而是聲音變弱時為舒張壓呢? 這裡面有流體力學的學問:脈搏聲音變弱時恰為血液流動從湍流 (動脈部分壓扁) 變為平流 (動脈不再壓扁) 的瞬間。正是這個「低壓」的發現,為高血壓的診斷提供了新的參數。

大量臨牀應用證明,這種血壓計測定血壓的方法既科學,又安全、準確。所以,成為重要的診斷工具,一直沿用至今。儘管此後人們對血壓計進行了許多改進,它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並無多大變化。以往根據一次或幾次測量就確定血壓的辦法並不十分準確,因為人的血壓經常波動,情緒,運動,進食和其它許多情況都會影響到血壓。為瞭解一天內血壓的動態變化,人們製造了各類動態血壓記錄儀。

參考資料:

王重陽:新浪博客,血壓計的發明

阿里巴巴,血壓計發展史之血壓計的發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