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與《古蘭經》人所不知的神奇淵源

來自: 公益霎哈嘉瑜伽

《聖經》與《古蘭經》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它們之間有著神奇的千絲萬縷的聯繫。《聖經》與《古蘭經》都認為是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人們通讀《古蘭經》後,並與《聖經》相比較,發現語、義相同之處甚多。《古蘭經》尊稱《聖經》為天經,均是真主(或者說上帝,the God,或Allah)分別降示給穆薩和爾撒的。《古蘭經》裏也尊重《聖經》裏從摩西到耶穌等人物,並尊他們為先知。基督教的耶穌就是穆斯林所共同承認的先知爾撒聖人﹐在許多西方文字翻譯的《古蘭經》中﹐就直接用《聖經》文字所習慣的名稱「耶穌」。聖經裏的亞伯拉罕,在古蘭經中即易布拉欣,耶穌--爾撒,摩西--穆薩。在《古蘭經》中爾撒的事蹟提到過四十多次﹐從他的出生﹑承領真主的啟示和傳播正道﹐以及他的言行「聖諭」。《古蘭經》對爾撒(耶穌)歷史的記載是能被基督教徒接受的事實﹐從來沒有見到過基督教信徒對《古蘭經》中關於他們聖人耶穌描述的任何異議。但對同樣的人和事,聖經中的記載更為詳細和完備。在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古蘭經》中有著大量的傳說與《聖經》中基本相同。由於在兩書的漢譯中、音譯出的人名地名漢字有所不同,一般不知道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

《聖經》與《古蘭經》中的人類始祖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認為亞當(在《古蘭經》中譯稱阿丹)和夏娃是人類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對夫婦。阿丹--古蘭經裏是阿丹(ADAM),聖經裏是ADAM,拼寫是一樣的。《聖經》與《古蘭經》關於人類始祖的描述有共同之處。

「阿丹啊!你和你的妻子同住樂園吧,你們可以隨意喫園裡的食物。但不要臨近這棵樹;否則,就要變成不義者。」但惡魔教唆他倆,以致為他倆顯出他倆的被遮蓋的陰部。他說:「你倆的主禁你們倆喫這棵樹的果實,只為不願你倆變成天神,或永生不滅。」他對他倆盟誓說:「我確是忠於你倆的。」他用欺騙的手段使他倆墮落。當他倆嘗了那棵樹的果實的時候,他倆的陰部便對自己現露出來了,他倆只好用園裡的樹葉遮蓋自己的陰部。他倆的主喊叫他倆說:「難道我沒有禁止你倆喫那棵樹的果實嗎?難道我沒有對你倆說過,惡魔確是你倆的明敵嗎?」他倆說:「我們的主啊!我們已自欺了,如果你不赦宥我們,不慈憫我們,我們必定變成虧折者。」主說:「你們到互相仇視的地上去吧。大地上有你們暫時的住處和享受。」主說:「你們將在大地上生活,將在大地上死亡,將從地下被取出來。」

《古蘭經》中記述的這個偷喫禁果的故事與《舊約·創世記》的記載輪廓和內容大同小異,但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比如引誘他倆去偷喫禁果的不再是蛇而是惡魔;也沒有突出女人——夏娃是首先受引誘去偷喫禁果的第一人,而且根本沒有出現夏娃的名字。

《聖經》與《古蘭經》中的Amen(阿門)

穆斯林在誦經完畢後,必須念一聲 「阿門」。這種祈求詞在基督教和猶太教中也存在,據說這可以追溯到古閃族的原始宗教,是它的殘跡的再現。所謂閃族指的是閃米特族(Shemite),其中就有古阿拉伯人和古猶太人。阿們也是基督徒在信經宣告、唱詩讚美和禱告中最常用的詞。在《啟示錄》有「基督是阿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願眾民都說:阿們!"(詩篇106:48)。在以賽亞書65:16中神兩次被描寫成阿們的神("真實的神")。 「阿門」是全世界基督徒都聽得懂的兩個語詞之一。(另一個是哈利路亞)。因為全世界任何語文的聖經中,都把這兩個語詞的譯音保留下來。並在所有教會的禱告讚美中,很自然地直接應用。  

《聖經》與《古蘭經》中的洪水傳說  

《聖經》與《古蘭經》中的洪水傳說有異曲同工。在古印度的經典中也有人類遠古時期之前大洪水的記錄。《聖經》中的諾亞在《古蘭經》中譯稱努哈。《聖經》與《古蘭經》中的洪水傳說,它們的主人公是同一個名字,前者叫做「Nūh」(漢譯「努哈」),後者叫做「Nōah」(漢譯《舊約》譯稱「挪亞」,與希伯來語的發音相差甚遠)。「Nūh」與「Nōah」之間的讀音差別,只是反映了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之間的語音差別。  

在《古蘭經》中,關於努哈的洪水傳說散見在許多章節中,如第11、第23、第29等章中都有記述。在第11章中的洪水傳說記述比較詳盡。經中說:「努哈奉到啟示說:『你的宗族中除已歸信外,絕不會再有人歸信你,故你不要為他們的行為而悲傷。你應當在我的監視下,依我的啟示而造船。你不要為不義的人們而祈禱我,他們必定要被淹死。』他正在造船。他宗族中的貴族們每逢從他面前走過,都嘲笑他,他說:『如果你們嘲笑我們,我們也必定要像你們嘲笑我們一樣嘲笑你們。……。』等我的命令來臨而洪水從地面湧出的時候,我說:『你把每一種動物各拿一對放在船裏,並使你的家屬——除已被判決者外——和信道的人們一起上船去。』只有少數人同他一起信道。他說:『你們上船去吧!這隻船的航行和停泊都是奉真主之名的……』那隻船載著他們航行於山嶽般的波濤之間。努哈喊叫他的兒子——那時他遠在船外——說:『我的孩子啊!你來和我們一道乘船吧,你不要同不信道的人們在一起。』他兒子說:『我要到一座山上去躲避洪水。』……波濤隔開了他們倆,他就被淹死了。有人說:『地呀!吸乾你上面的水吧!雲啊,散開吧!』於是洪水退去了,事情就被判決了,船停泊在朱迭山上。有人說:『不義的人們已遭毀滅了。』努哈祈禱他的主說:『我的主啊!我的兒子是我的親人,你的諾言是真實的,你是最公正的判決者。  

《聖經》和《古蘭經》中都有亞伯拉罕的記載  

實際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自稱是亞伯拉罕即易不拉欣的後裔,亞伯拉罕(ABRAHAM)是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的父親,其在基督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稱為「信心之父」。《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就是《古蘭經》中的易卜拉欣(IBRAHIM),他們是同一個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被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阿拉伯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及其長子易斯瑪儀(以實瑪利)的直系後代,而猶太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及其次子以撒(易斯哈格)的直系後裔。《聖經》和《古蘭經》中都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神(真主)要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殺掉自己的獨生子,作為獻祭給上帝,以考驗他的忠心。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答應了神(真主),正要殺掉自己的兒子給上帝,而在這個時候上帝阻止了他,以一頭羊作為代替。這一天被伊斯蘭教作為最盛大的節日以紀念,被定在伊斯蘭教曆太陰年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古爾邦節(『īd al-Qurbān),說漢語的回民稱之為宰牲節。神(真主)要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殺掉哪一個兒子,《古蘭經》中並沒有說,《聖經》中記載上帝對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說到: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在這裡,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被獻出的是以撒,因為神(安拉)明明白白地說了「你所愛的以撒(易斯哈格)」。穆斯林以"你獨生的兒子"這句話來證明被獻出的是易斯瑪儀(以實瑪利),因為易斯瑪儀(以實瑪利)是長子,只有長子纔有可能在次子出生之前作為「獨生子」而存在,而次子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獨生子。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為長子的易斯瑪儀(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而在穆斯林看來,神選中的是阿拉伯人。在這個問題上,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沒有分歧,他們認為以實瑪利(易斯瑪儀)不能作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獨生子,因為以實瑪利(易斯瑪儀)並非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合法妻子撒拉所生,而是撒拉的使女夏甲(夏芝蘭)所生,所以以實瑪利(易斯瑪儀)並非神(真主)要的獨生子。  

《古蘭經》中也多次提及耶酥與聖母瑪利亞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耶穌以及聖母瑪利亞的名字在《古蘭經》多次提到,在《古蘭經》中耶穌譯譯稱爾撒(YISA),聖母瑪利亞被譯為麥爾嫣。在《古蘭經》「(你應當敘述)那保守貞操的女子,我把我的精神吹入她的體內,我曾以她的兒子為世人的一個跡象。」(古蘭經21:91)她說:「我的主啊!任何人都沒有和我接觸過,我怎麼會有兒子呢?」天神說:「真主要如此創造他所意欲的人。當他判決一件事的時候,他只對那件事說聲『有』,它就有了。」(3:47)在真主看來,爾撒確是象阿丹一樣的。他用土創造阿丹,然後他對他說:「有」,他就有了。(3:59)麥爾嫣(瑪利亞)之子麥西哈,只是一個使者,在他之前,有許多使者確已逝去了。他母親是一個誠實的人,他們倆也是喫飯的。(5:75)自稱基督教徒的人,我曾與他們締約,但他們拋棄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勸戒,故我使他們互相仇視,至於復活日。那時,真主要把他們的行為告訴他們。(5:14)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說:「我們是真主的兒子,是他心愛的人。」你說:「他為什麼要因你們的罪過而懲治你們呢?」其實,你們是他所創造的人。他要赦宥誰,就赦宥誰;要懲罰誰,就懲罰誰。天地萬物的國權,只是真主的;他是最後的歸宿。(5:18)  

以上這些先知的名字﹐都是《聖經》中同樣的先知﹐他們是穆斯林尊重的真主使者﹐也是基督教徒尊敬的聖人﹐因為他們給人類帶來的信息都是同樣的真主的啟示和指引。先知穆聖說﹕「不論在今世﹐還是在後世﹐我是全體人類中最接近爾撒的人﹐他就是麥爾彥(瑪利亞)的兒子。所有的先知都如同是同父異母的弟兄﹐他們的母親不同﹐但他們都信奉同樣的宗教。」  

關於先知爾撒誕生的事蹟可以參看《古蘭經》第十九章(麥爾彥章)﹐共九十八節經文﹐整個一章詳細敘述了爾撒誕生的過程和奇蹟。根據《古蘭經》中確切的經文﹐先知爾撒還將在世界末日之前出現在人間﹐拯救人類於水火。對此﹐基督教會有同樣的認識。  

兩本經書的比較可看出,相同之處有:1、承認並相信宇宙間有一位獨一的真神(真主),祂創造了宇宙萬物,創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阿丹)。2、同樣有摩西(穆薩)引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3、同樣有魔鬼(惡魔)引誘亞當犯罪的記載。4、同樣有挪亞(努哈)被拯救脫離洪水的記載。5、同樣信聖經(天經)。6、同樣有上帝(真主)與以色列民立約的記載。7、同樣有亞伯拉罕(易卜拉欣),以撒(易司哈格),雅各(葉爾孤白),以實瑪利(易司馬儀)生平事蹟的記載。8、同樣承認馬利亞(麥爾彥)的兒子耶穌(爾撒)為彌賽亞(麥西哈)。9、同樣有下列教訓:當孝敬父母,不可姦淫,當愛人如己(親愛近鄰遠鄰),憐恤孤兒,救濟貧民,款待客旅。10、同樣有大衛(達烏德),所羅門(素萊曼),約瑟(優素福),約伯(安優卜),約拿(優努司)的記載。  

《聖經》與《古蘭經》部分人名對照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閃族人,語言很接近。聖經裏的寫法是按照英文聖經裏的名字寫法,所以這些人名的原始發音幾乎一樣。在《古蘭經》中有關聖經的人物一共提及24人。除上述的以外,還有:《古蘭經》與《聖經》:易斯哈格——以撒;魯特——羅得;優素福——約瑟;達伍德——大衛;素來曼——所羅門;優努斯——約拿;所羅門--古蘭經裏是蘇來曼(SULEIMAN),聖經裏是SOLOMAN。

古蘭經:與聖經的抵觸

來源:? 利河伯(上帝在基督裏愛了我。)

古蘭經聲稱佐證聖經;古蘭經沒有否定聖經的權威及真確。

古蘭經灌輸一些與聖經教導相左的觀念,古蘭經表達的信仰及一些歷史記載與聖經表達的信仰及一些歷史記載相違。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古蘭經自相矛盾,不是從神(真主)的啟示而來。

罕默德對聖經的認識貧乏,把自己認為是聖經所載的寫下;古蘭經裡面所有有關舊約聖經(討拉特)的人物,如摩西(穆薩),大衛(達五德),所羅門(素萊曼),約瑟(優素福),約伯(安優卜),約拿(優努斯)等等的事蹟,都是突如其來無頭無尾,上文不接下文,東拉西扯;為此,伊斯蘭的古蘭經注釋家,為古蘭經作註解時,通常都引用舊約聖經(討拉特),加以補充說明(參考7)。

聖經比古蘭經有更大根據,因為在時空上更接近所記載的事(早於古蘭經六百年至二千一百年),記載更完整有序有條理,更與歷史相符。

古蘭經與聖經有抵觸的地方包括這些:

一、古蘭經與聖經在信仰,觀念上的分歧。

舊約聖經(討拉特)中獻祭的意義,有關耶穌(爾撒)的記載。

耶穌(爾撒)的神性;耶穌(爾撒)的釘十字架死;耶穌(爾撒)的[神的兒子]的稱號;耶穌(爾撒)的[彌賽亞(麥西哈)]的稱號;神(真主)的屬性;人的墮落與罪性;得救的需要與途徑等等。

古蘭經的記載:對掃羅(塔魯特),大衛(達五德),基甸,歌利亞(查魯特)的混淆;沒有提到先知的名字(古蘭經2:246至248);以色列第一個國王叫塔魯特(古蘭經2:247,249);以色列人求立國王,是為主道而戰鬥,他們被敵人逐出故鄉,父子離散(古蘭經2:246);撒母耳問以色列人如果戰鬥成為他們的定製,他們會不戰鬥嗎?(古蘭經2:246);神(真主)命令當為主道而戰鬥(古蘭經2:244) ;他們借神(真主)的佑助而打敗敵人(古蘭經2:251);他們除少數人外,都違背命令(古蘭經2:246);以色列人中的領袖說塔魯特不配做他們的國王(古蘭經2:247) ;塔魯特的國權的跡象,是約櫃降臨以色列人(古蘭經2:248);當塔魯特統率軍隊出發的時候,他說神(真主)以一條河試驗他們,誰飲河水,誰不是他的部屬;誰不嘗河水,誰確是他的部屬。只用手捧一捧水的人,不算違抗命令;嗣後,他們除少數人外,都飲了河水;(古蘭經2:249);歌利亞(查魯特)帶領非利士人的軍隊;掃羅(塔魯特)的第一場戰爭中,大衛(達五德)殺死歌利亞(查魯特)(古蘭經2:251)。

聖經的記載:先知的名字是撒母耳;以色列第一個國王叫掃羅(撒母耳記上10:1,24,25);以色列人求立國王是因為撒母耳的兒子不行他的道,也因為想像列國一樣(撒母耳記上8:4,5);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是神(真主)的命令,離開時還向埃及鄰舍要金器,銀器,衣裳(出埃及記15:1,2;16:35,36) ;撒母耳不喜悅他們求立一個王,他就禱告神(真主);神(真主)叫撒母耳說只管依從他們,因為他們厭棄神(真主)作他們的王,只是當警戒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撒母耳將神(真主)的話都傳給求他們,他們不肯聽;神(真主)叫撒母耳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記上8:6至22) ;以色列人在沒有求立王之前,在摩西(穆撒),約書亞,各個士師的領導下,已經戰鬥了幾百年,尤其與米甸人,非利士人(摩西五經,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7);撒母耳曾帶領以色列人戰勝非利士人;大部份以色列人歡呼接納掃羅作王(撒母耳記上10:24);只有些匪徒藐視他(撒母耳記上10:27);非利士人早前取走約櫃(撒母耳記上5),亦早已送回約櫃(撒母耳記上6),很久之後掃羅才作以色列王(撒母耳記上7,8);古蘭經的記載將聖經的記載縮短20至30年,而且說國權的跡象,是約櫃降臨以色列人,也與聖經的記載不符;用河水試驗軍隊的事沒有記載在掃羅王的事蹟(撒母耳記上9至31);類似的事記載在士師記7,當基甸帶領以色列人作戰的時候;古蘭經將兩件不同時代的事混淆;基甸與非利士人的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160,掃羅與亞捫人的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050;古蘭經沒有提及,神(真主)是祕密地,用喝河水來試驗哪些人可以與基甸同去(士師記7:4至8) ;掃羅第一次戰爭沒有牽涉到歌利亞(查魯特)或非利士人,以色列人是與亞捫人作戰(撒母耳記上11);以色列人,大衛(達五德)與歌利亞(查魯特)和非利士人的戰爭出現在公元前1025 (撒母耳記上16,17);歌利亞(查魯特)是非利士人的戰士(撒母耳記上17);古蘭經將掃羅(塔魯特),大衛(達五德),基甸,歌利亞(查魯特)不同時代發生的事混淆。

二、對摩西(穆薩),撒瑪利亞(撒米里)人的混淆

神(真主)說:[在你離別之後,我確已考驗你的宗族,撒瑪利亞(撒米里)已使他們迷誤了。]摩西(穆薩)悲憤地轉回去看他的宗族,他說:[我的宗族啊!難道你們的主,沒有給你們一個美好的應許嗎?你們覺得時間太長呢?還是你們想應受從你們的主發出的譴責,因而你們違背了對我的約言呢?]他們說:[我們沒有自願地違背對你的約言,但我們把埃及人的許多首飾攜帶出來,覺得很沉重,我們就拋下了那些首飾,撒瑪利亞(撒米里)也同樣地拋下了他所攜帶的首飾。]他就為他們鑄出一頭牛犢,一個有犢聲的軀殼,他們就說:[這是你們的主,也是摩西(穆薩)的主,但他忘記了。](古蘭經20:85至88)。

摩西(穆薩)說:[撒瑪利亞(撤米里)啊!你怎麼了?](古蘭經20:95) ,撒瑪利亞(撤米里)說:[你去吧!你這輩子必定常說:不要接觸我。你確有一個受刑的約期,你絕不能避免它,你看你虔誠駐守的神靈吧!我們必定要焚化它,然後必把它撒在海里。(古蘭經20:97)。

摩西(穆薩)的時代在公元前1400 ,撒瑪利亞(撒米里)城在公元前870才由以色列王暗利建造(列王記上16:24) ,撒瑪利亞(撒米里)民族開始於公元前722,北國以色列被滅亡,在亞述國王撒珥根二世統治下,外族人被遷移安置在撒瑪利亞(撒米里)各城邑(列王記下17:24),以色列的居民與拜多神的外族通婚,而他們的宗教與外族的宗教混合,成為撒瑪利亞((撒米里)人。

摩西(穆薩)的時代不可能有撒瑪利亞(撒米里)人,在他之後七百年纔有 在首都是撒瑪利亞(撒米里)的北國,聖經有一段關於拜牛犢的經文:[撒瑪利亞(撒米里)啊,耶和華已經丟棄你的牛犢;我的怒氣向拜牛犢的人發作。他們到幾時方能無罪呢?這牛犢出於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並不是神。撒瑪利亞(撒米里)的牛犢必被打碎。](何西亞書8:5,6) 。

古蘭經混淆了何西亞書中撒瑪利亞(撒米里)人拜牛犢的事與摩西(穆薩)時代以色列人拜牛犢的事。

古蘭經將 摩西(穆薩),與最少七百年後才存在的撒瑪利亞(撤米里)混淆

三、對米利暗,馬利亞(麥爾彥)的混淆

摩西(穆薩)的哥哥是亞倫(哈倫)(古蘭經20:25至30),暗蘭(儀姆蘭)所生的孩子的叫做馬利亞(麥爾彥)(古蘭經3:35,36),馬利亞(麥爾彥)是亞倫(哈倫)的妹妹(古蘭經19:27,28),暗蘭(儀姆蘭)的女兒是馬利亞(麥爾彥)(古蘭經66:12)。

亞倫(哈倫)的姊姊是女先知米利暗(出埃及記15:20),暗蘭(儀姆蘭)的妻名叫約基別,她給暗蘭(儀姆蘭)生了亞倫(哈倫),摩西(穆薩),並他們的姊姊米利暗(民數記26:59)。

四、古蘭經將耶穌(爾撒)的母親馬利亞(麥爾彥),與約一千四五百年前的米利暗(即是暗蘭(儀姆蘭)的女兒,亞倫(哈倫)和摩西(穆薩)的姊姊)混淆

馬利亞(麥爾彥)的生活:馬利亞(麥爾彥)在殿裏生活,主降下食物養她(古蘭經3:37),用拈門龜法決定誰當撫養馬利亞(麥爾彥)(古蘭經3:44)。

古蘭經的記載來自偽經中的The Gospel of James (參考4)及埃及的 History of the Virgin (參考23),撒迦利亞(宰凱裏雅)撫育她(古蘭經3:37)。

聖經沒有這些記載。撒迦利亞(宰凱裏雅)不是馬利亞(麥爾彥)的監護人或繼父,是她的表姐夫(路加福音1:39,40)

五、對法老,哈曼,巴別的混淆

哈曼是埃及王法老的臣僕(古蘭經28:8);法老叫哈曼替他燒磚,建築一座高樓,使他得窺見摩西(穆薩)的主宰,神靈(古蘭經28:38;40:36,37),神(真主)曾毀滅戈倫,法老和哈曼(古蘭經29:39),神(真主)派遣摩西(穆薩)帶著他的跡象和明證,去教化法老,哈曼和戈倫(古蘭經40:23,24)。

哈曼是波斯王亞哈隨魯最高位的臣宰(以斯帖記3:1),波斯與埃及相距甚遠。法老和摩西(穆薩)的年代早過哈曼的年代一千一百年(出埃及記1,2)。

有人要建造一座塔頂通天的塔的事(創世記11:3,4),發生在摩西(穆薩)七百多年前的巴別城(創世記11:9)。

六、古蘭經將摩西(穆薩)和埃及王法老,與七百多年前的巴別,與一千一百年後的波斯王臣宰哈曼混淆

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名字,在他還是青年時,他的父親和宗族稱呼他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古蘭經21:60) 。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將他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創世記17:1至5)。

古蘭經錯誤地在他還是青年時,稱呼他一個他八十年後才改的名字。

古蘭經的內外部矛盾

來源:利河伯(上帝在基督裏愛了我。)

古蘭經:內部矛盾

古蘭經有很大的歧異點及互相矛盾的經文,古蘭經有關神(真主)對待古蘭經的記載:

神(真主)任意勾銷和確定經典的明文,在他那裡有天經的原本(古蘭經13:39),神(真主)如果意欲,誓必把古蘭經消滅凈盡(古蘭經17:86) ,神(真主)使穆罕默德誦讀,故他不會忘記,除非神(真主)所欲他忘記的(古蘭經87:6,7),穆斯林面對古蘭經的內部矛盾時,用[廢棄]論(即後來的啟示廢除及代替前期的啟示)解釋(古蘭經2:106;16:101)。

古蘭經的廢棄論:重要的古蘭經教義和教導,這顯示古蘭經不可能是神(真主)所啟示,因為這些原因:古蘭經這樣自承,假如它不是神(真主)所啟示的,人必定發現其中有許多差別(古蘭經4:82),神(真主)監護以前的天經,教誨(古蘭經5:48;15:9),他的言辭絕對不是任何人所能變更的(古蘭經6:34,115;10:64;18:27;48:23)。

這否定了[道成聖典];若然古蘭經中每個字記錄在一塊受保護的天牌上,被[廢棄]的和[廢棄]的經文是指甚麼?

1、對事實的描述是不應該有[廢棄]的。

2、穆罕默德領受[啟示]的時間僅僅二十二年多,怎麼需要有這麼多的更改?

基督教有關的教導

基督教相信神(真主)是不改變的(民數記23:19;詩篇102:27;瑪拉基書3:6;馬太福音24:35;提摩太後書2:13;希伯來書13:8;雅各書1:17) 。

基督教相信神(真主)的話是這樣的 :

神(真主)的話是完全,煉凈的(詩篇18:30)。

神(真主)的話不能廢去(以賽亞書14:27;馬太福音5:18;24:35;馬可福音13:31;路加福音16:17;約翰福音10:35;加拉太書3:15,17) 。

神(真主)的話語不改變,命令盡都誠實,永遠長存(詩篇119:86,160) 。

神(真主)說出的必成就(以賽亞書46:11;55:11;耶利米書1:12),永遠立定(以賽亞書40:8)。

神(真主)的應許不落空(列王記上8:56)。

神(真主)定意的必然成立(以賽亞書14:24),不能廢棄(以賽亞書14:27)。

所以古蘭經不是神(真主)的話。

古蘭經內互相矛盾的經文包括這些(參考4,參考9):

由於麥加古來氏一直反對穆罕默德,按金宜久在[伊斯蘭概論]中分析,穆罕默德為要爭取部份的上層人士,作出妥協,曾宣告承認三女神(拉特,默那,歐薩)能代人向神(真主)說情,而不一定要拜獨一的神(真主)(古蘭經53:19至23)。

當時古來氏很高興,與穆罕默德一起敬拜;不久穆罕默德立刻發現這說法是自尋末路,因為如果接納三女神的說情而可免去火獄,這樣火獄的可怕與神(真主)的獨一性便失去了地位,而穆罕默德為使者的獨專地位也不會牢固,所以在這關鍵問題上,只有以神(真主)的授權為依據,取消先前的錯誤,來鞏固他的獨特地位。

所以穆罕默德又以啟示為名,宣告這一段是魔鬼親自耳語加進他思想的啟示,他悔過和拒絕這些[撒但詩篇](古蘭經22:52,53) 。

古蘭經有關的記載:

他們確已使穆罕默德幾乎違背神(真主)所啟示的教訓,以便穆罕默德假借神(真主)的名義,而捏造其他的教訓;那麼他們就會把穆罕默德當朋友;要不是神(真主)使穆罕默德堅定,穆罕默德幾乎已傾向於他們了;如果那樣,神(真主)必使穆罕默德在生前嘗試加倍的刑罰,在死後嘗試加倍的刑罰,使穆罕默德不能查找任何人幫助他來對抗神(真主)(古蘭經17:73至75)。

屬於精靈和人類的潛伏的教唆者,毒害,教唆世人(古蘭經114:4至6)。

神(真主)曾使一夥精靈,走到穆罕默德面前,來靜聽古蘭經(古蘭經46:29;72:1)。

這顯示穆罕默德不是經常能夠分辨魔鬼或神(真主)的話,並且魔鬼曾經直接的接觸穆罕默德運用試探他的權利,並且施行能力在他身上。

撒旦的介入和其含義

1、穆罕默德傳道事工的一次妥協。

在早期的 Sirat 著作中 (參考論及聖訓的部分中對 Sirat 和聖訓著作的討論) ,有一個廣為流傳 的故事,講到穆罕默德在第一次遷居阿比西尼亞後,作出了一個不尋常的妥協。以下是有關這次妥協的一篇報導:

安拉的使者,願安拉保佑他,發現他的人民正在離他而去。有一天他獨自坐在那裡表達他的願望: 「我希望安拉沒有向我啟示過任何讓他們覺得不悅的事。」 然後安拉的使者, 願安拉保佑他,靠近他們 (古萊什氏族) 並和他們親密起來。有一天, 他坐在他們靠近克爾白的集會當中,並且宣讀: 「 以沒 落時的星宿盟誓」 (古蘭經53:1) ,直到他讀到 「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 (古蘭經53:19,20)時, 撒但 (惡魔) 讓他重複以下這兩個短句: 「這些偶像是在高位的,她們的說 情是被許可的。 」 安拉的使者,願安拉保佑他,重複這些話,並繼續宣讀整章,然後俯首敬拜,人們也 和他一同俯首敬拜。瓦利德伊本穆吉拉是位老人,不能俯首敬拜,他就抓起一把塵土放在前額向它敬拜…… 他們對安拉的使者 (願安拉保佑他) 所說的話很滿意。他們說∶ 「 我們知道安拉賜下生命和促成死亡。 祂創造並賜我們糧食,但我們的諸位神會向他說情,無論你分配甚麼給她們,我們都贊同你。」 這一席話刺 痛了安拉的使者,願安拉保佑他。 他坐在房裡直至深夜,加百列 (吉卜利勒) (願平安歸於他) 臨到他 並修改了這章。 然後加百列 (吉卜利勒) 說: 「我有提到這兩句話嗎?」 安拉的使者,願安拉保佑他, 說 : 「我把安拉沒有說過的話當作是祂說的。」 (伊本賽爾德, Kitab at-Tabaqat al-Kabir , 卷一, 237頁)  

沒有作品記載穆罕默德在一生中的其他時刻發生過這種事,然而所有早期的四位傳記學家都有記載這 件事,他們就是伊本伊斯哈格、達巴釐、 Waqidi 、和伊本賽爾德。 今天伊本賽爾德的作品 Sirat Rasulullah 僅存的版本由伊本希沙姆以 reclension 的 形式記錄下來 ,沒有包括這件事。然而,這裡有實在的證據證明這件事原來是作品的一部分。達巴釐明確表明他的記錄是通過賽萊邁而得著的。我隨後會分析這個問題,但現在我需要重述在達巴釐作品裡的原始記 載,如今英國譯者 Alfred Guillaume 在對伊本伊斯哈格的 Sirat 的翻譯裏, 已經復原了這記載。  

當使者看到他的族人都背離他、遠離他從真主那裡帶給他們的事,感到很傷心,他渴望真主賜他一個 信息,使他的族人能夠與他和好。因為他熱愛自己的族人,為他們感到憂慮,如果障礙他事工的難處可以被除去的話,他會非常的高興。所以他默想著這個事情、嚮往著它,它對於他來說太珍貴了。然後,真主賜下話語 了∶「以沒落時的星宿盟誓,你們的朋友,既不迷誤 ,又未迷信,也未隨私慾而言」 , 當他讀到他的話語∶ 「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撒但 (惡魔) 在他思考想把它 (和好) 帶給他的人 民的時候, 利用他的舌頭說出 「她們是在高位的 Gharaniq ,她們的說情會蒙悅納。」 古萊什族聽到這些話感到很高興,對於他如此論到他們的神印象深刻,因此他們聽從他;信士們認為他們的 先知從主那裡帶給他們的信息是真實的,並沒有懷疑他犯了錯、或者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慾望或疏忽。(伊本伊斯哈格, Sirat Rasulullah ,165頁)  

阿拉伯語中的 gharaniq 指的是一種飛得很高的鶴。麥加的異教徒對這些卓越的鳥印象深刻,因此用 這類比來描述他們的女神。當穆罕默德引用麥加人的特別詞語來讚揚他們的女神時,他們就對彼此說∶「穆罕 默德以極優美的方式提到了我們的神」 (伊本伊斯哈格, Sirat Rasulullah ,166頁) 。但這故事同樣記錄 了那晚加百列(吉卜利勒) 會見穆罕默德, 否認了他在克爾白的時候向他透露過這些話 。  

然後加百列 (吉卜利勒) 來到使者那裡並對他說: 「穆罕默德,你幹了些甚麼? 你向那些人宣讀了 不是我從真主那裡帶給你的話語,你說了祂沒有告訴你的事情。」(伊本伊斯哈格,出處同前書,166頁)  

上述所引用的兩本作品都說明當穆罕默德宣讀古蘭經53章的時候,撒但(惡魔) 突然介入其中,他 「 建議」 穆罕默德說出麥加多神教徒對其女神所表示讚美的辭句。於是,「真主宣佈撒但 (惡魔) 的建議 無效」 (出處同前書,166頁) , 並以下面譴責這些偶像的話語來取代之:  

「他們告訴我吧!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怎麼是真主的女兒呢?難道男孩歸你 們,女孩卻歸真主嗎?然而,這是不公平的分配。這些偶像只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所定的名稱,真主並未加以證實,他們只是憑猜想和私慾。正道確已從他們的主降臨他們。」(古蘭經53:19至23)  

這個故事頗為引人注目,因為它與穆罕默德持續和他的族人衝突的原因 - 他堅定地宣告獨一的神(真 主) 並且拒絕他們的女神和偶像 - 不相稱。儘管伊斯蘭基於很多明顯的原因普遍反對這個故事,西方的著作 一般都相信它。這故事在早期的傳記作品中廣為流傳,加上那些逃往阿比西尼亞的人突然返回(伊本賽爾德 聲稱他們返回純粹是因為他們聽說麥加的多神教徒們和穆罕默德一同俯首敬拜 - Kitab at-Tabaqat al- Kabir ,卷一,238頁),似乎都大大的支持了它的真實性。  

後來虔誠的穆斯林對於他們先知公然讓步的過失感到非常丟臉,總是否認整個故事。但是典據如此的有 說明力,難以草率地加以否認。如果這個故事在某些地方不符合某些真實的情況,它又是怎樣虛構出來的,就真的令人難以理解。這個眾人公認、鐵一般的事實表明第一批逃難者的確就在這個時刻從阿比西尼亞返回;而他們 返回是由於聽到了麥加人已經皈依這個傳聞。這敘述對於這個事實提供了惟一清晰的線索。(米爾 ,穆罕默德 的生平,80頁)  

我們必須記住,這個故事並非從外面生出來的,而是留在穆斯林傳統中的一項記載。它的內容迫使我們認 為 - 這麼明顯的妥協,決不可能是虛構的。(Cragg ,古蘭經裏的事件,142頁)  

在後期的聖訓藏書中沒有詳細地記載這個故事,但下述布哈里聖訓的一段簡短傳統卻證實了它的存在。穆 斯林普遍認為布哈里聖訓是最可信的聖訓作品,其可信度僅次於古蘭經:  

伊本阿巴斯敘述:當先知宣讀完 Surat-an-Najm 之後就俯首敬拜,所有的穆斯林、多神教徒、精靈及人 類都和他一同俯首敬拜。 (布哈里聖訓卷六,363頁)  

根據我們所引用的敘述, Surat-an-Najm 就是穆罕默德宣讀的古蘭經53章。 還有甚麼能夠促使出席的人 包括穆斯林和多神教徒 - 除了穆罕默德就麥加的女神作出讓步外 - 會跟在穆罕默德身後俯首敬拜呢?我們知道 穆斯林會遵循穆罕默德的任何指示 ( 參考上述引自伊本伊斯哈格的話) , 但卻很難相信他若堅持引用古蘭經最後幾句話對那些女神強烈地點名斥責時,那些麥加的多神教徒們還會與穆罕默德一同敬拜。這個故事似乎有一 種令人非接受不可的史實基礎。

2. 現代的穆斯林對這個故事的反應。  

這個故事對穆罕默德的名譽大有損害,並且衝擊穆斯林內心認為他為人誠實的觀感,難怪我們發現現代 的穆斯林作家會激烈地駁斥它。以下這位作者如此為他的先知辯護:  

事實上,這一章 (53章) 描述穆罕默德的登宵,是發生在他十年傳道生涯的末期,是在第一批移居者 從阿比西尼亞返回以後纔有的啟示。對於一個宣稱自己不會為地球上任何國家而放棄事工、對於神的觀念不會作 任何讓步的人,這是無法想像的,而且違背了整本古蘭經的要旨。(薩沃爾,神聖的先知穆罕默德,99頁)  

我們相信第二個論點是重要的,因為這個故事的確與穆罕默德不斷宣告只有獨一的神和斥責偶像實在有 所衝突。然而,這個論點是依賴於前後一致的原則,而不是史實或令人信服的證據。第一個論點的理由就不夠充分,因為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古蘭經53章第一部分是指發生在遷居阿比西尼亞以後的登宵。就像我早已表明的, 幾乎可以肯定它是涉及穆罕默德最初的一個異象,是古蘭經本身所記載當他傳道生涯開始時看到的那兩個異象其中之一。可惜的是,我們發現實際上所有穆斯林用於反對這個故事真實性的論點都同樣證據不足。另一位作家相 信這個故事,但他質疑當穆罕默德唸到以下的句子∶ 「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 (古蘭經53:19) 時,是穆罕默德身邊的一個多神教徒講了那些對偶像支持的話。他下結論說: 「這是穆斯林的史學 家和傳統學家給予的版本」 (阿里,伊斯蘭的精神,34頁 ) 。這顯然是一個不準確的敘述。我引自伊本賽爾德和伊本伊斯哈格的記載, 都清楚表明穆罕默德親自說了這些話,而這兩位作者都記錄了這過失是因為他渴望 自己的信息能夠迎合他族人的觀點。  

另一位作家如此敘述: 「達巴釐這位關於神聖先知最權威的傳記作者, 沒有提到那些得罪真主的經文 」( Zafrulla Khan ,穆罕默德:先知的封印,45頁。 這同樣是一個不確實的主張,因為達巴釐不僅記載了整個故事,而且聲稱自己是通過賽萊邁從伊本伊斯哈格那裡獲得它。對比一下這個句子∶ 「然而,達巴釐提到了這 些屬於撒但 (惡魔 ) 的經文,似乎暗示了穆罕默德在同一天對他的妥協感到後悔」 ( Glubb , 穆罕默德的 生平及其時代,128頁) 。  

其他人宣稱這些 「撒但 (惡魔) 詩篇」 (對那三位女神的讚美) 放在古蘭經裏的20與21 節之間並不 相配 (哈里發,崇高的古蘭經及其東方主義,103頁)。這個論點也是站不住腳, 因為現記載於古蘭經這章中的 經文是被稱用來取代受斥責的經文的。  

因而我們推測,古蘭經53:19起的經文作為傳統的歷史核心,曾經包含了一些不同的用語暗示穆罕默德接受了多神教的觀念,後來穆罕默德覺得這些用語與一神信仰不調和。( Andrae , 穆罕默德: 這個人及其信仰 ,21頁)  

這位作家補充說: 「在風格和韻律上這兩段撒但 (惡魔) 詩篇都美妙地配合這章的原文」 ( 出處同 前書) 。這些證據似乎相當充份;而反對它的論點是與事實不符的穆斯林否認這個故事是因著它內容的性質令人不悅,並非考慮到它在歷史上的真實性。有很多涉及穆罕默德生活的故事比這個故事沒有更佳的歷史根據,還 是被穆斯林所接納。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一些理論根據更薄弱的故事被穆斯林接受為真實的。近年有一位為穆罕默德護教的人寫了一本傳記,他坦然地說明他有很多史實都是源自早期的傳記,特別是伊本伊斯哈格、伊本 賽爾德和 Waqidi 的( Lings ,穆罕默德,349頁) , 他不加疑問地包括了很多比穆罕默德向麥加的偶像妥協的事更少根據的故事,卻完全忽略了這個故事。顯然,他拒絕這個故事並非因為它沒多少的歷史根據,而是因 為它記錄了穆罕默德在麥加十年傳道生涯中一件有損聲譽的重大失誤。  

但是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該傳統是否可以被接受,而在於它是否真實可信。 ( Weasels , 現代阿拉伯語 穆罕默德傳記,75頁)  

穆斯林作家另一喜愛引用的論點是∶ 「說先知有可能有些時候受到撒旦 (惡魔) 的刺激影響,是與整 個先知職事的概念完全不一致,與先知 - 願平安歸於他 - 的正義完全不一致」 ( Zafrulla Khan ,穆罕默 德:先知的封印,45頁)。另一位作家提出相同的論點: 「 它抵觸了每一位先知在傳達主的信息上的絕對可 靠性」( Haykal ,穆罕默德的生平,107頁 ) 。然而,這個論點是完全主觀的,它只是基於穆罕默德是一個 真正先知這個先決條件。 非穆斯林不會為這樣的理由所動,特別是,透過史實資料的客觀研究更加傾向於證實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你如果從敘述的真實性、而不是從認定穆罕默德的先知職事著手,你就會得出結論指出這件 事在一定的程度上令人質疑穆罕默德的先知職事,而非先認定穆罕默德的先知職事而斷定這敘述不真實。

3. 伊本伊斯哈格有沒有記載有關撒但 (惡魔) 詩篇的故事?  

我們已經提過,伊本希沙姆以 reclension 記錄下來的伊本賽爾德的作品 Sirat Rasulullah 省略了這 件事。由於這 reclension 是伊本伊斯哈格僅存的記錄,穆斯林作家隨即聲稱伊本伊斯哈格從未記錄過這件事 ,並且引用了另一段資料來支持他們的主張:  

伊本伊斯哈格對於這個部分毫不猶豫地聲稱它是由 zindiqs 所虛構的。( Haykal , 穆罕默德的生平 ,107 頁)  

在希吉拉 (聖遷) 之後的第一百五十年,艾布哈拜在他的論文 Al-Bahr Al-Mohit 中, 引述伊本伊斯 哈格說他揭露有關這些女神的整個故事是 al-Zanadiqah 捏造出來的, al-Zanadiqah 是那些不承認伊斯蘭卻名 義上依附在伊斯蘭或其它宗教的人。 (哈里發, 神聖的古蘭經及其東方主義,102 頁)  

我們很難相信 zindiqs - 那些 「自由思想家」 - 不但編造了這個故事, 而且還成功確保了它會廣泛 地被早期的傳記作家所接受。我們僅在伊斯蘭的傳統中 - 而不是在外界 - 找到這個事件的記錄。此外,有關伊 本伊斯哈格否認這個故事的聲稱,也只是根據第二手的資料,且只是出於一位並不突出的作家的作品。事實上 ,今天的著作刪除了這個故事,也是取決於第二手的資料。  

並非伊本伊斯哈格、而是伊本希沙姆在他的作品中遺漏了這件事。 Haykal 將伊本伊斯哈格和伊本希沙姆的名字混淆了,導致了現在這錯誤的敘述。( Weasels , 現代阿拉伯語穆罕默德傳記,59頁)  

贊成和反對這個故事是否包括在原版的論點,也是源自第二手的資料 - 達巴釐、伊本希沙姆、艾布哈 拜 - 但達巴釐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他主張這故事實在是伊本伊斯哈格著作的一部分,這是值得人注目的。 他依賴伊本伊斯哈格在這事上的敘述,就表明伊本希沙姆可能已經把它從原文中刪去了,這點促使以下這位作家如此說:  

我們有理由猜測伊本希沙姆並不如他最大的根據伊本伊斯哈格那樣可信。無疑,有一個例證使我們對 他的作證產生懷疑,最低限度可以說是他不願意說出整件事的真相。我們發現在達巴釐有一個地方引用了伊本伊斯哈格的句子,描寫到穆罕默德在偶像敬拜的事上一時失誤; Wakidy 也從另一些原始資料那裡記述同 樣的事件。雖然伊本希沙姆的傳記表面上是以伊本伊斯哈格的著作為基礎,卻沒有提及那事。 (米爾,穆 罕默德的生平,70頁)  

在伊本希沙姆的版本中沒有任何對於穆罕默德不利的故事,而他在序言中直率地控訴原始的著作「惡 言誹謗先知」 ,就更加支持了這看法( Guillaume ,伊本伊斯哈格所著的 Sirat Rasulullah 的序言,31 頁) 。  

在其他著作中也有很多引用 Sirat 的證據證明伊本希沙姆的版本是不完全的,幾乎可以肯定「撒但(惡魔) 詩篇」 就是其中一個被他從正文中刪去的故事。最近一個印度的穆斯林出版社再版了休斯的鉅著 《 伊斯蘭詞典》 ,用了以下這些話語在 「 出版人按語」 中介紹這次的再版:  

出版人小心翼翼地翻閱了全文,並刪除了在原版發行的有損伊斯蘭信仰的評論。 (休斯, 伊斯蘭詞 典,6頁)  

這個聲明似乎完全概括了伊本希沙姆針對伊本伊斯哈格原著的內文所採取的類似行動。不久以前,一 個新的證據大白於天下,大大加強了有關穆罕默德失誤的故事是伊本伊斯哈格原著的一部分的主張。在摩洛哥菲絲的 Qarawiyun 清真寺的圖書館裡,在幾本原始資料當中, 找到一本名為 Kitab al-Maghazi (戰役之書) 的手抄本, 其中包括了伊本伊斯哈格有關穆罕默德生平的講義記錄,這個記錄包含了穆罕默德對麥加的多神教徒妥協的故事。這個敘述與達巴釐著作中所敘述的相當類似,不過它只提到真的有 「 撒但 (惡魔) 詩篇」 ,但就沒有摘錄在內文中。  

手抄本同意賽萊邁引自伊本伊斯哈格的報導,說移居者從阿比西尼亞返回,是因為他們聽說由於穆罕默 德向多神信仰妥協,古萊什族就皈依了,但奇怪的是其中並沒有摘錄那些冒犯真主的話語。( Guillaume , 穆罕默德生平的新亮光,38頁)  

以整體的可能性來說,這個故事似乎是存在於伊本伊斯哈格的原著中,就像它存在於其他早期的傳記中 一樣。支持這個結論的另一點事實,就是由伊本希沙姆以 reclension 所記錄的伊本伊斯哈格所著的 Sirat , 也贊同穆斯林的移居者返回這事:  

那些前往阿比西尼亞的使者同伴們,聽說麥加人接受了伊斯蘭,就起程向他們的故鄉進發。 ( 伊本伊 斯哈格, Sirat Rasulullah ,167頁)  

除非向麥加的多神教女神妥協的這個故事是原文中的一部分,不然這個敘述就非常難以理解。如此一件 顯著的改變,即是關於所有麥加的多神教徒皈依的傳聞,伊本伊斯哈格遺忘掉而不作任何解釋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更大的可能,是伊本希沙姆從文章裏刪去這個「撒但 (惡魔) 詩篇」 的故事,只在他的 reclension 裏無意地留一個參考的資料。正如諺語所說的 「 他的遺忘露出了馬腳!」  

毫無疑問,是伊本希沙姆刪掉了他所看到的一些文章內容,因為他對於麥加人的突然皈依沒有作任何的 解釋就把它留在那裡。( Guillaume ,穆罕默德生平的新亮光 ,38頁)  

現代的穆斯林作家指出,是歐麥爾的皈依促成了移居者的返回 (例如薩沃爾,穆罕默德: 神聖的先知 ,95頁) ,但這無法解釋為甚麼他們幾乎都立即再次前往阿比西尼亞。Haykal 提出了同樣的看法(穆罕默德 的生平,105頁) ,但是, 他在沒有看到威廉米爾的書上記載這個關於穆罕默德的過失的故事之前,已經以出版物的形式編寫了他自己的書,他幾乎全部依賴伊本希沙姆的 reclension 的形式的伊本伊斯哈格的著作,他 以古萊什族的皈依作為移居者返回麥加的原因。直到他弄清這個假象的皈依發生的原因是穆罕默德而非古萊什族作出讓步,就修改了他的著作,並聲稱移居者的返回是由歐麥爾的皈依促成的。  

Haykal 對於這個傳統的研究是不客觀的,因為他知道米爾的書之前, 就確實已經認為古萊什族的皈依 是移居者返回麥加的原因了。 ( Weasels , 現代阿拉伯語穆罕默德傳記, 76頁)  

我們經過熟慮後的意見是:穆斯林為否認這個故事而混亂地為穆罕默德作辯護。看來他們的論點,如果 只是基於這事與穆罕默德一向拒絕敬拜偶像的作法不相稱,或許有比較好的結果。

4. 古蘭經裏支持這個故事的證據。  

若古蘭經裏完全沒有提及這個故事,我們或許可以不理會它,但是書中的兩段經 文,都分別符合了以下的看法 - 就是穆罕默德在宣讀古蘭經53章的過程中,撒但 (惡魔 突然介入 了;而穆罕默德為了與他的族人和好,就慢慢變得願意在一定的程度上向他們讓步。  

但是古蘭經本身似乎證實了一個事實,就是這建議被提出後又被撤銷。 (貝爾, 在基督教 環境下的伊斯蘭的起源,56頁)  

這個故事實在很奇怪,因此它的本質肯定是真實的。如果說有人虛構這樣的故事並讓眾多的 穆斯林相信它,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而且在古蘭經裏也有一段描寫了這件事。(沃特,穆罕默德: 先知和政治家,61 頁)  

沃特所提到的那似乎坦率地提及撒但(惡魔) 的介入的經文是:  

「在你之前我所派遣的使者和先知,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當地願望的時候,惡魔對於他的願 望,有一種建議,但真主破除惡魔的建議,然後,真主使自己的跡象成為堅確的。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蘭經22∶52)  

「跡象」 的原文是 ayat ,這個詞通常是指 「徵兆」 ,但是它也經常被用作為指古蘭經的經文。古蘭經偉大的穆斯林注釋家 Zamakhshari 坦率地解釋這節經文是講到撒但 (惡魔) 替換了一些話來 迎合真主的使者心中隱蔽的願望( Gatje ,古蘭經及其詮釋,54頁) 。 難怪達巴釐在他著作裏聲稱來自伊本伊斯哈格的 Sirat 的故事, 清楚地表明瞭這節經文是穆罕默德在犯錯之後馬上得著的啟示,令 他免於憂傷。  

Zafrulla Khan 在他其中一個典型的魯莽而又不準確的敘述中說道: 「 神聖的古蘭經完全排除了 撒但 (惡魔) 能夠影響任何正直的人的想法, 更不用說是先知或是使者(穆罕默德:先知的封印,45頁 ) 。如此的主張被古蘭經22:52 大大地削弱了,這節經文正好指出了這位作者否認的論點。另一位穆斯林 的注釋家對於這節經文,提出了稍微可信一點的辯解:  

而且,像先知接受偶像的說情這麼重要的事件,古蘭經要在事情發生八年之後才提及,這是絕對不可 思議的。據說發生了改動的53章,是先知蒙召的前五年所得著的啟示;但是這一章卻是在先知離開麥加的前 夕所得著的啟示。 (阿里,神聖的古蘭經,658頁)  

然而,這個論點並沒有考慮到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古蘭經的大部分的章是在不同時期由各種各樣的 經文所集成的,經常同時由麥加和麥地那的經文構成。理查德貝爾在他翻譯的古蘭經22章的一篇序言中說到:  

事實上,古蘭經這章的次序頗為雜亂,針對先知個人的51至53節,就完全不連貫。 (貝爾, 古蘭經 譯本,卷一,316頁)  

他繼續找出這幾節經文中所包含的內容可能發生的時刻,不排除它比這章的主要部份的日期更早。因 此,古蘭經22:52在時間上早於古蘭經22章的其他經文、且是與 「撒但 (惡魔) 詩篇 」 直接有關的這點 是很可能的。沃特在另一本書中也有對這節經文加以評論:  

這段經文證明瞭古蘭經的內文先前有過一些變更;傳統的一個情節支持它是適用於在原本53:19,20 接著後面的經文。(沃特,古蘭經伴讀,156頁)  

這裡提到的情節,是指上述的伊本伊斯哈格 / 達巴釐的原始資料。我們可以斷定古蘭經22: 52是穆 罕默德向麥加的多神教徒讓步這個故事的附註,因為我們考慮到在伊斯蘭傳統的文獻裏沒有其他的事件與這經文的啟示有關。有些穆斯林的注釋家否認伊本伊斯哈格 / 達巴釐的情節與這節經文的關係, 卻無法提出別的 事件來解釋經文中的敘述。  

以下這段似乎暗示了 「撒但 (惡魔) 詩篇」 事件的經文,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穆罕默 德內心的活動:  

「他們確已使你幾乎違揹我所啟示的教訓,以便你假借我的名義,而捏造其他的教訓。那麼他們就會 把你當朋友。要不是我使你堅定,你幾乎已傾向於他們了。」(古蘭經17:73,74)  

這段經文看來也是指同樣的事件,由於穆罕默德特別嚮往與他的族人們和好,導致他突然說出贊同他們 女神的話。在穆罕默德的生平中,沒有其他事件與這段有啟發性的經文有所關聯。此外,正如在古蘭經22:52 的情況一樣,並非是我們隨手將這經文與那故事連結起來。伊本賽爾德坦白說明真主啟示這段經文,是因為穆罕默德向多神教女神讓步、隨後又恢復了他本來的信仰立場的結果。 (伊本賽爾德, Kitab at-Tabaqat al-Kabir ,卷一,237頁)

5. 妥協的含義。  

我們認為這個故事幾乎肯定是真實的,不但因為它記載於早期的許多著作中,而且也許更大的原因,是 由於那些似乎遺漏了它的記錄,包括古蘭經本身、布哈里的聖訓、以及伊本伊斯哈格所著的 Sirat 的現代修訂 版,其中包含著一些與它有明顯關聯的要素,缺少了它就難以理解。 此外,這個故事裡的某些細節是額外的真實,例如寫到一位老人沒有跪下而是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抹在他的前額。這件小事是目擊者才會特別察覺到的 一種事情,並非一個杜撰者會想到或特意記載的無關事情。  

我們在上一章裏較深入地分析了穆罕默德的先知經歷的主觀方面,並且推斷古蘭經的構成主要是涉及他 頭腦裏不斷演變的先知意識。這個故事在這方面有重要的含義。穆罕默德始終宣揚一神論教義相當值得表揚;但是就像很多人經常說的,一個例外就證明瞭一個規律。很有可能因為他在早期的時候想努力令自己與他的族 人和好,以致他的頭腦忍受了長時期的壓力。  

整個故事可以相當有趣地看透穆罕默德的心靈。 (Hammershaimb, 「 穆罕默德的信仰及政治發展」, 出處同前書,201頁)  

這次失誤大概不是突發事件。這並不是一次意外贏得的妥協、或是口頭上的無心之失,而需要馬上撤回 。 (米爾,穆罕默德的生平,80頁)  

把榮耀歸給那些說情的女神看來好像是達成和解而無傷大雅的方式。這不僅是推測。後來穆罕默德又用 一個類似的手段,就顯明瞭這一點。他與族人們在麥地那附近血戰之後,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令自己與他們和解,他在這次也需要作出讓步,但在這次這讓步被證實有效而且他又沒有犯嚴重的錯誤。我是指穆罕默 德採納了多神教徒圍繞麥加的朝覲,在實質方面他沒有修改他們的儀式,他完全保留了外在的形式卻修改了朝覲的內在意義。  

他先前那一次想達成和解的企圖造成嚴重的後果,他顯然迅速地清楚意識到這是違揹他職事的中心目標 的一個妥協。雖然將責任歸咎於撒但(惡魔) 似乎是擺脫困境的容易辦法, 也許他認為自己想安撫族人的傾 向、與他單單讚美安拉時內心的激動一樣,也有著所有 「 提議」 (古蘭經所說的 wahy ) 的要素。因此合理 的結論就是∶ 正如這句被指為天使所說的話: 「不是我從真主那裡帶給你的話語」 , 如果這個提議不是來 自安拉,就必定是來自撒但 (惡魔) 。  

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這件事的核心,在於一個語義解釋和表達的掙扎。有關這一次妥協的那些傳 統,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被持續的張力定形和固化的結論;而關於撒但(惡魔) 介入的概念,是將一個真實遭 遇的相當曖昧的方面過份單純化,而其實這隱藏了一個更為敏感的陣痛。 ( Cragg ,古蘭經裏的事件,144 頁)

古蘭經的其他來源

古蘭經記載了一些古代阿拉伯的故事,聖經事件,偽經和次經的故事,猶太教的宗教法典,拜星教的紀錄,波斯拜火教的傳說等等;古蘭經的眾多來源可從 W St Clair Tisdall 於1905寫的二百八十七頁長的The Original Sources of the Qur"an瞭解, 顯然穆罕默德從他的猶太人,波斯人,基督徒朋友等等聽過當時流行的故事,神話,常規(參考23),例如這些故事:

[巴比倫的兩個天神哈魯特和馬魯特](古蘭經2:102]是亞美尼亞敬拜的偶像,馬魯特是印度教的風之神;這故事也記載在猶太教的宗教法典Talmud (Midrash Yalzut) 第四十四章 (參考4)。

[火獄有七道門](古蘭經15:44)和[七層天](古蘭經17:44;67:3)的來源,是在猶太常規Hagigah第九章二節及Zohar第一百五十頁(參考23)。

[真主在一夜之間,使穆罕默德從禁寺行到遠寺,昭示他真主的一部分跡象]的記載(古蘭經17:1;布哈里聖訓1:8:345)的故事,可見於波斯Pahlavi的古書The Book of Arta Viraf (參考4)。

所聲稱的昇天

壁壘和雅朱者和馬朱者(古蘭經18:92,98;21:96,97)的故事,從公元521前寫成的傳說Romance of Alexander及Jacob of Serugh詩歌而來(參考4)。

[一部份信奉天經的人,遵隨眾惡魔對於素萊曼的國權所宣讀的誣衊言論,素萊曼沒有叛道,眾惡魔卻叛道了,他們教人魔術,並將巴比倫的兩個天神哈魯特和馬魯特所得的魔術教人](古蘭經2:102);這故事的記載出自猶太民間故事 Midrash Yakut 第四十四章(參考6)。

[真主與以色列人締約,並將山樹立在他們的上面,真主說:[你們當堅守我所賜你們的經典,併當牢記其中的教訓,以便你們敬畏。]](古蘭經2:63,87;7:171);這故事的來源是猶太小冊Abodah Zarah第二章二節及Sabbath第八十八章一節(參考23), 可能是誤解出埃及記19:17;32:19 。

[以色列人說:[穆薩啊!我們絕不信你,直到我們親眼看見真主。]故疾雷襲擊了他們。在他們暈死之後,真主使他們蘇醒。](古蘭經2:55,56);這故事的來源是猶太小冊Sanhedrin第五章,可能是誤解出埃及記20:19;申命記5:25 。

[易卜拉欣的經典](古蘭經87:19),來自猶太故事[亞伯拉罕(易卜拉欣)之書](參考6) 。

[七個青年人在洞穴裏睡了三百零九年](古蘭經18:9至26),出自這些書(參考6,參考23)。

公元521死的敘利亞作家Jacob of Sarug在Acta Sanctorum所寫的訓誡。

公元600 的 Diogenese Laertius Epimedides 第十章的一則希臘傳奇 。

公元576至581的Gregory of Tours的Story of Martyrs。

不同處是這些書記載有基督徒被逼迫而留在洞穴裏兩百年。

[一個人經過一個荒涼的頹廢的城市,真主使他在死亡的狀態下逗留了一百年,然後使他復活;他的飲食,沒有腐敗;他的驢子也還活著](古蘭經2:259),出自一則猶太民間故事(參考6)。

1、穆罕默德欠了猶太教的債

我們已經看到,在古蘭經和聖訓中,許多的敘述的來源都在伊斯蘭以外。在這個部份,我們將簡要地討 論在古蘭經中確實存在的猶太歷史和神話的資料。確實,在古蘭經中有關猶太歷史和神話的內容如此之多,有些書的整本都是描寫這個主題,我們驚人地發現,穆罕默德最終宣佈他所獲得的神聖啟示的信息和教導,是多麼的 依賴於他與猶太人的接觸。

穆罕默德在不同的題目上,有很多部分確實都從猶太人那裡借用了許多資料,因此,有人將古蘭經形容 為猶太法典 《Talmud》 的綱要。 (布萊爾,伊斯蘭的原始資料,55頁)  

我們發現古蘭經重複了許多舊約中先知們的故事。有時,古蘭經是以一種摘要的形式出現,古蘭經的記 錄儘管經常含糊不清,卻是聖經原本敘述的一個忠實的概要(例如古蘭經37∶139至 148記錄了約拿(優努司) 的故事) 。在其他情況下,古蘭經的敘述包含了聖經真理的元素 ,又混雜了摘錄自猶太法典的民間傳說和神話 ,在某些事件中 ( 如我們現在要思考的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和偶像的故事) ,它完全是源自 Midrashic / Haggadic ,因此純粹是虛構的。  

這就解釋了聖經與古蘭經對相同的事情的描述會有差異的原因。然而,通過我們對古蘭經版本中的聖經故 事與 Aggadic 來源的關係的研究,顯示差異幾乎完全消失。令人非常驚訝的是, 聖經的敘述於古蘭經中在實在 的 Aggadic 掩蓋下再重現。 ( Katsh ,伊斯蘭中的猶太教,17 頁)  

事實上,差不多所有依據猶太教原始資料的古蘭經的記載,都可追溯至聖經,或可追溯到 Midrash 、 Mishnah 等等這些猶太法典。然而,我們發現, 在某些明顯是依據猶太的歷史資料的敘述裏,這些資料在今天是不為我們所知的 ( 例如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獻上兒子的故事, 有一些成份是現今無法在存留的猶太教著作 中找到的,但卻記錄在古蘭經37∶100至113中) 。看來穆罕默德確實是依據猶太的資料,但是我們必須探索穆罕 默德在他宣教的過程中是怎樣取得這些資料。  

穆罕默德是否文盲,我們無法真正確定 - 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既看不懂猶太人的聖經,也看不懂 Midrash 或猶太法典記錄的民間傳說。如果他能看懂的話, 就絕對不可能老是把兩者混淆了。(我們較早研究過的辭句an-nabiyyul-ummi , 也支持這種想法。)我們已經看到, 他幾乎全部是通過與居住在麥地那和希賈玆其 它地方的猶太人直接交談或者其他二手資料獲得他的知識的。  

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知道穆罕默德之所以認識猶太教的教導,並非因為他閱讀了聖經、猶太法典 和 Midrash ,而是通過與猶太人認真的交談而瞭解的。 (羅森塔爾, 猶太教與伊斯蘭,8頁)  

在古蘭經中出現的許多錯誤,顯示了穆罕默德是從口頭上獲得他的資料,也許那些與他交談的人本身從 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就不是很多。 ( Tisdall ,古蘭經的原始資料,133頁)  

穆罕默德可能從兩方面藉助猶太教,一方面也許是通過與猶太人面對面的交談來獲得知識;另一方面, 就來自他對他們經典的私人見解。然而,我們雖則認可了他從第一個資料來源獲得知識,同時也否定他從第二個資料來源獲得知識。 (蓋革,猶太教與伊斯蘭,17頁)  

有許多猶太的故事在古蘭經中有一點雜亂的現象,例如我們在前面的部份已經思考過羅得 ( 魯特) 的 故事,有相當大的跡象顯示穆罕默德獲得的絕大部份資料都是零零碎碎的。因為他無法將他所獲得的資料進行 分門別類,所以他只能不加區分地讓它們構成他的思想,直到它們呈現出如所有臨到他的其它 「啟示」 的形式 ,然後他就立即如此宣告出來。  

古蘭經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它的猶太本質是通過一些傳聞和不同的人交談所獲得的零碎信息編寫出來 。 ( Guillaume ,「猶太教對古蘭經的影響」 ,以色列的遺產,134頁)  

這些事情似乎最有可能如此臨到他身上∶他獲得一個歷史片斷;他得到一個暗示;他獲得一個生動的短 語;他得到一個人物的一點線索。然後,他以這些信息為中心、並圍繞這個中心對這個故事粗略的概念 - 通常 是一個非常不精確的概念 - 作為他的材料, 由他自己根據他所聽到的東西構成一個故事。(麥唐納,伊斯蘭的 面貌,214頁)  

讓我們繼續簡要地討論一下古蘭經中的幾個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聖經的真理與猶太法典中的民間傳說 被完全混淆。

2. 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和偶像的故事  

古蘭經中有一個關於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卻在聖經中看不到的故事。 據說他向他的父親及族人挑戰 ,指出他們敬拜他們所造的偶像是錯誤的。當他們拒絕他的挑戰時,他就在旁邊等待,直到他們走後,就把所有的偶像打碎,只留下一個最大的偶像。後來,他被傳召對他所做的作出解釋。這個故事的結局記錄在古蘭經這段 經文中∶  

「他們說: 『易卜拉欣啊!你對我們的神靈做了這件事嗎?』 他說: 『不然, 是這個最大的偶像做 了這件事。如果他們會說話,你們就問問他們吧。』 他們就互相批評。 隨後說: 『你們 (崇拜偶像) 確是 不義的。』 然後,他們倒行逆施, (他們說) : 『 你確已知道這些是不會說話的。』 他說: 「你們舍真主而崇拜那些對你們毫無禍福的東西嗎 ?呸,你們不崇拜真主,卻崇拜這些東西,難道你們不理解嗎?』 他們 說∶ 『你們燒死他吧 !你們援助你們的神靈吧!如果你們有所作為。』 」 (古蘭經21∶62至68)  

最後,他們把他扔到火裡面,據說,安拉對它說∶ 「火啊! 你對易卜拉欣變成涼爽的和平的吧!」( 古蘭經21∶69) ,因此,他從烈焰中被拯救出來且毫髮未傷。整個故事在古蘭經37∶91至98中有一些簡短的記 載,在古蘭經許多其他的章節中也提到了它。儘管聖經沒有類似的記載,但在 Midrash Rabbah 中卻發現一個 與之非常相似的故事, Midrash Rabbah 是一本古老的猶太書籍, 裡麪包括了大量修飾聖經資料的民間傳說。 在 St. Clair Tisdall 的一本著作裏引述了這本書裏的故事的全部,相關的內容如下∶  

他拉是一個製造偶像的人。有一次他去某個地方,就將亞伯拉罕作為店員坐在他自己的地方……這時, 一個婦女走過來,手裡端著一個裝有小麥粉的盤子。她對他說∶ 「 把這個東西放在他們面前」 。他站起來, 手裡拿著一根木棒,把它們打得粉碎;然後他把木棒放在它們當中最大的那個的手上。當他父親來到的時候, 對他說∶ 「 是誰把它們打碎的?」 他 (亞伯拉罕) 對他說∶「你有甚麼不知道的? 當時一個手裡端著一個 裝有小麥粉的盤子的婦女走過來對我說∶ 「把這個東西放在它們面前 !」 我就照樣做了。這個說∶ 「我要先 喫」 ,而那個也說∶ 「我要先喫」 。 這個是當中最大的一個,它站起來,拿起一根木棒,就把它們打得粉碎 」 。他 (父親) 對他說∶ 「為甚麼你要對我說一個神話?這些能明白嗎?」 他 (亞伯拉罕) 對他說∶ 「 難道要擦亮耳朵來聽你自己說的話嗎?」 (Tisdall,古蘭經的原始資料,74頁)  

我們不需加任何想像,就看得出這個傳說在古蘭經中和在猶太人這本注釋書中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現在比較起來,我們發現這個猶太故事與我們在古蘭經中看到的幾乎沒有甚麼不同;因此,穆罕默德無疑 是從猶太人的口中聽到這個故事的。 (Tisdall,古蘭經的原始資料,22頁)  

我們要指出,現在只有無知的猶太人才會相信這樣的傳說,因為它們都不是建基於任何有意義的傳統。猶 太人關於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時代唯一可以信賴的傳統是在摩西五經中,而在摩西五經中絕對找不到這樣的童話。( Tisdall ,古蘭經的原始資料,78頁)  

我們故意選擇了這個故事、以及接下來亞伯被該隱殺害的故事,因為有明顯的證據顯示古蘭經的敘述不僅與 猶太的民間傳說有著相似之處,而且還指出這些傳說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可以從古蘭經的經文中探索出它的原始資料,這些資料顯示出這些故事是怎樣寫成的。亞伯拉罕 ( 易卜拉欣) 與偶像的整個故事是根據對一節聖經經文的 錯譯。  

有一個名叫約拿單便烏西勒的猶太文士,在他的 《 Targum 》 中錯誤引用了創世記15∶7∶ 「 我是耶和 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 。 Ur (吾珥) 是一個巴比倫的詞語,亞伯拉罕 ( 易卜拉欣) 就是離開這城市 ,創世記11∶31再次提到這個名字。與之類似,耶路撒冷的原名也叫 Ur-Shalim ,即 「和平之城」 的意思。然 而,這個文士卻把 Ur 誤以為是 Or ,而 Or 是一個希伯來語,意思是 「火」 ,因此,就把這一節譯為 「 我是 把你從迦勒底的火中拯救出來的主」 ,並且如此注釋創世記15∶7∶  

這事發生在寧錄把亞伯拉罕扔到火中的時候,因為他不肯拜偶像,主使火不能傷害他。 ( Tisdall ,伊斯 蘭的原始資料,23頁)  

這位文士不太可能編造整個故事。他也許只是複述一個當時在猶太民間流傳了一段時間的傳說。儘管如此, 我們還是可以相當清楚地看出它是怎樣產生的。  

但是對於像穆罕默德這樣的先知、怎麼可能會相信這樣的傳說、並且還將它加進了他堅稱是來自上天的啟示 中,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 Tisdall ,伊斯蘭的原始資料,24頁)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普遍避開了古蘭經原始資料的問題。甚至像哈里發這樣的護 教者在他的著作 《崇高的古蘭經及其東方主義》中,雖間接提到這個主題, 卻對那些證據完全不爭議。我們無須 感到驚訝,因為它們非常清楚並確實證明古蘭經的大部份內容是源自猶太人的民間傳說。  

許多例子證明穆罕默德在記載猶太人的歷史中錯漏百出,他在古蘭經中給亞伯拉罕 ( 易卜拉欣) 的父親取 的名字更加證實了這一點。他真正的猶太名字叫他拉,但古蘭經中卻稱他為阿宰爾 (古蘭經6∶74) - 「 el-Azar 顯然源自創世記15∶2中的 Eliezer (以利以謝) 這個單詞」 (托里,伊斯蘭的猶太基礎,68頁)。這節經文告 訴我們, 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祈求得著後裔,免得他的奴隸以利以謝做了他的繼承人。 穆罕默德顯然把亞伯 拉罕 (易卜拉欣) 父親的名字與僕人的名字混淆了!另一個作家提到在一本歐洲雜誌上一名叫弗倫克爾的人所 寫的一篇文章,並且說∶ 「 他有力的證明瞭古蘭經的這種錯誤是由於穆罕默德在聆聽亞伯拉罕這個故事時把某些 細節部份混淆了,因此以亞伯拉罕忠實僕人以利以謝的名字,代替了他父親他拉的名字」 ( Jeffery , 古蘭經的 外來辭彙,55頁) 。這顯然完全是一個時代的錯誤。  

但這並不表示是猶太人從原始的摩西五經中摘錄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並把其變成民間傳說。古蘭經譴責猶太 人宣稱他們的傳統寫作是真主所降示啟示的經典(古蘭經2∶79) - 它沒有控訴他們把他們的聖經變成了民間傳說 。然而,我們想知道,同樣的民間傳說是怎樣成為古蘭經的神聖經文 - 特別是在這種情況下, 其根源可以追溯至 對真正的摩西五經中一個單詞的意思的誤解。

3. 古蘭經中該隱和亞伯的故事  

古蘭經記載亞伯被不義的親哥哥該隱謀殺,這個故事是混合了聖經、 Midrash 和 Mishnah 三者成份的典型 混合物。事實上,在古蘭經5∶30至35 (中文譯本5:27至32) 中簡短的敘述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瞭解 到穆罕默德是怎樣得到這些猶太人的資料。它從亞當 (阿丹) 的兩個兒子的獻祭開始敘述,一個的供物被接受,而另一個的供物卻未被接受,結果是該隱出於他的嫉妒殺死亞伯。古蘭經除了沒有指出為甚麼只有一個的供物被接 受外,至此的記載與創世記第四章所記錄的故事的事件相同。穆罕默德也許不知道兩種供物之間的區別。另外,他也無法理解亞伯所獻祭的羔羊 - 贖罪和自我降卑的象徵 - 的意義;相對於此,該隱獻上自己做的餅象徵了一種在神 面前不該有的自以為義的心態。  

然而,此後在古蘭經中記載的故事結局在聖經中卻找不到。當該隱殺死亞伯後,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他的屍 體,但古蘭經說真主以一種奇特的方式介入了其中∶  

「真主使一隻烏鴉來掘地,以便指示他怎樣掩埋他弟弟的屍體。」 (古蘭經5∶34) (中文譯本5∶31)  

再一次令人驚訝地發現古蘭經與一本猶太的神話和民間傳說的書之間是如此的相似。 Pirke Rabbi Eliezer 是一部來自 Midrash 的典型猶太文士著作,其中包含了這個故事∶  

亞當 (阿丹) 和他的伴侶坐著哭泣哀悼他 (亞伯) ,卻不知道如何處理他的屍體, 因為他們不懂得埋葬 這回事。然後來了一隻烏鴉,牠的同伴也死了,牠就在地上挖了個坑,當著他們的面埋了牠同伴的屍體;然後亞當(阿丹) 說∶ 「我將按照那隻烏鴉的方法去做。」 因此他立即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埋了亞伯的屍體。(蓋革,猶 太教和伊斯蘭,80頁)  

以上這個故事與引自古蘭經經文之間的相似性,與我們前面已經提到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與偶像的故事 的情況一樣的明顯。  

古蘭經與 Midrash 之間稍微有點不同的是∶在後者, 悲痛而又不知所措的父母看到烏鴉的行為;而在前者,卻是兇手該隱看到牠。但結局卻是奇特的。 ( Guillaume ,「猶太教對古蘭經的影響」 ,以色列的遺產,140頁 )  

我們不得不推斷說穆罕默德記錄的這個故事,是源自他與希賈玆猶太人的交談。他的記錄與猶大故事之間的 微小差異、以及它應用在古蘭經的形式,是那些完全依靠道聽途說或二手資料的人的記錄的典型例子,因為他根本看不懂猶太人所引用的書。 「世界上第一個殺人者的故事 ,最能夠讓我們看見猶太人對穆罕默德的影響。」 ( Guil laume ,出處同前書,139頁)  

在古蘭經的下一節經文中,我們發現了引用自 Mishnah 的話; 這個現象更加證明瞭這些啟示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從聖經、 Midrashic 和 Mishnaic 的原始資料中奇異地摘出各式各樣的章節,再由一個不懂得區分它們的人編輯而成。這一節是這樣開始的∶  

「因此,我對以色列的後裔以此為定製:除因復仇或平亂外,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 活眾人。」 (古蘭經5∶35) (中文譯本5∶32)  

乍看之下,這節經文似乎與前面的敘述沒有一點關聯。為甚麼一個人的生或死就等於所有人類獲救或毀滅呢? 原因一點都不清楚。然而,當我們轉向另外一個猶太記錄時,我們發現這個故事和隨後的故事是悉悉相聯的。我們再次發現它是源自對一節聖經經文的奇怪注釋。我們來看一看∶  

我們看到在該隱殺害他親弟弟這件事中,經文說∶ 「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哀告。」 ( 創世記4∶10) 這裡所說的 「血」 不是單數,而是複數,換言之, 就是他自己的血和他子孫的血。人被創造時是單獨的,為要顯明 ,就算一個人只殺了一個個體,卻被視為他已經殺死了整個種族;如果他保存了一個單獨個體的生命,就意味著他保存了整個種族。 ( Mishnah Sanhedrin ,4.5)  

就像誤解創世記15∶7、而創造了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從迦勒底的 「火」 中被拯救出來的故事的例子,我們發現在 Mishnah 中的章節 - 重複出現於古蘭經中 - 是源自對一節聖經經文的一種注釋。因為在創世記4∶10 中,血這個字用的是複數,所以一位有創造力的拉比發揮了想像力,認為所有亞伯的後代都已經被該隱殺死了,這表示任何的謀殺或救人行為都有一個對全體的含義。穆罕默德顯然並不知道陳述在 Mishnah 中的理論來源, 因此他聽到有關這些的敘述時,就簡單地把拉比的想像宣佈為真主自己永恆的命令!  

現在,如果我們再去看看以上引用的古蘭經5∶35 (中文譯本5∶32) , 就會發現這節經文與這古老的猶太 注釋的最後幾個字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們也發現古蘭經只提到了一部份,而其他部份都遺漏了。這遺漏的部份是古蘭經這兩段經文之間的聯結;缺少了這聯結,這兩段經文就變得莫明其妙。 (Tisdall,伊斯蘭的原始資料,16 頁)  

這一段經文的前半部份在 Mishnah 中有記錄,但在古蘭經中被省略了, 也許是因為穆罕默德或告訴他這故事的人對這個部份不完全理解吧。但是若補充了這個部份,35節和它前面幾節的關係就變得清楚明瞭了。 ( Tisdall ,古蘭經的原始資料,66頁)  

當我們根據聖經和猶太法典中相似的章節去分析古蘭經中這段簡短的經文時,會相當清楚地發現,穆罕默德得 著的啟示,一定程度上是重述了他道聽途說的資料,有些資料是包含在聖經中的真實歷史,其餘的大部份都是神話傳說或虛構的故事。最後,我們必須再次指出,古蘭經的敘述與猶太民間傳說的相似性,並不能支持有關這些猶太記錄 包含了真實歷史事件殘餘片段的想法。就像在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與偶像這故事的例子中, 我們能夠把這些章節 的一致性追溯到原始資料的來源 - 又是拉比對於聖經某一節經文的猜想。

4. 古蘭經記載的金牛犢故事  

穆罕默德對猶太歷史有限的認識令他的思想非常混亂,下面這節經文再次顯明瞭他思想的混亂。這節經文記錄 了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拜偶像的時候真主對摩西(穆薩) 說的話∶  

「在你 (離別) 以後,我確已考驗你的宗族,撒米里已使他們迷誤了。」 (古蘭經20∶85)  

在接下來的一節 (88節) 裏,我們看到 「撒米里」 在百姓面前從火裡帶出一頭小牛的影像,當它看起來 像一頭真正的牛犢在叫時,他們就立即敬拜它。我們在同樣的 Mishrashic 著作 Pirke Rabbi Eliezer 中,讀到∶  

當這頭牛犢發出叫聲時,以色列人看到它。拉比 Jehuda 說∶ 「 Samael 為了誤導以色列人就進去牛裏發出 叫聲。」 (蓋革,猶太教和伊斯蘭,132頁)  

根據猶太傳說, Samael 是死亡的天使。非常明顯,古蘭經的敘述再次存在於猶太傳說中,有人必定會問為 甚麼穆罕默德沒有提到天使而只提到了一個叫 "Samiri 撒米里" 的人呢? as-Samiri 這個歸屬詞語所用 的冠詞明顯地表明這並不是一個私人的名字。穆斯林的注釋家在解釋這個單詞時,好像無意地觸及了一點,他們通 常把它解釋為 「 撒瑪利亞人」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撒瑪利亞人這個民族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幾百年纔出現。  

但是在摩西死了幾百年以後,才建造了撒瑪利亞這座城、或者才用這個名字稱呼一座城,時代的錯誤是非常 有趣的;若它出現在其他著作會令人驚訝,不過,古蘭經中頻繁地出現一些更驚人的時代錯誤。( Tisdall ,古蘭 經的原始資料,113頁)  

那麼,穆罕默德是怎樣將撒瑪利亞人與出埃及記中開頭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故事混淆的呢?有一位作家說∶ 「撒瑪利亞城在摩西死後四百年左右才建立, 真難想像它是怎樣進入這個故事的」 ( Tisdall ,伊斯蘭的原始資 料,38頁) 。事實上,這個難題很容易解決。另一位作家提出了造成這個時代錯誤的可能原因∶  

毫無疑問,穆斯林權威說它的意思是 「撒瑪利亞人」 並沒有錯。 撒瑪利亞人敬拜牛犢可能與古蘭經的故事 有關。 ( Jeffery ,古蘭經的外來辭彙,158頁)  

當以色列在羅波安統治時期脫離猶大時,他們選耶羅波安為王,並在撒瑪利亞鑄造了兩頭金牛犢,以避免他 們前往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 (列王紀上12∶28,29) 。 後來神透過祂一位先知責備他們這種做法∶  

「撒瑪利亞啊,耶和華已經丟棄你的牛犢;我的怒氣向拜牛犢的人發作。他們到幾時方能無罪呢?這牛犢出 於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並不是神。撒瑪利亞的牛犢必被打碎。」 ( 何西阿書8∶5,6)  

極有可能的是,因為猶太人酷愛以撒瑪利亞人作為他們的問題的代罪羔羊,因此故意把這段經文與曠野裏金 牛犢的故事混淆,同時也將後者的罪行的責任歸咎到撒瑪利亞人上面。另一種可能,是穆罕默德聽說了何西阿書中這段經文後,他自己將這兩件事混淆了,不知道撒瑪利亞人是在以色列人定居撒瑪利亞後才成為一個國家。任何一 種情形都使得人們不得不認為這再次證明瞭古蘭經不是一個神聖的啟示,而是穆罕默德在宣教期間將他所獲得的各種信息編造成的故事。  

古蘭經中這些藉助於猶太教成份的例子,只是從一大堆可舉出的例子所選出的一些。然而令人沮喪是,我們 發現穆罕默德經常做猶太民間故事創作者在那個時代喜歡做的事。他們將摘錄自聖經的故事以神奇的傳說作修飾,但故事的寓意總是在這個過程中喪失了。  

我們看到古蘭經所記載的該隱和亞伯獻祭、一個被接受而另一個不被接受的故事中,古蘭經是怎樣失去了隱 藏在故事裡的整個倫理。同樣的,古蘭經在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素萊曼) 的故事中,也跟隨猶太的傳統加入了一 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卻未提到推動示巴女王此行的意義 - 「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 (路加福 音11∶31)  

女王所感興趣的所羅門 (素萊曼) 的智慧話,這點在聖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猶太的 Midrash 的更 多的記載,古蘭經中卻都隻字未提。穆罕默德必定也知道這一點, 只是它不適用於他的目的。 (托里,伊斯蘭的猶 太基礎,115頁)  

我們似乎可以斷定說古蘭經大部份內容是傳達了在伊斯蘭時代之前猶太拉比的虛構神話,而不是真主所啟示 的旨意和目的。現在讓我們接續下來,看看一些非常簡短、選自非猶太教的原始資料。

古蘭經:外部矛盾

古蘭經

一個母蟻說:[螞蟻們啊!快進自己的住處去,以免被素萊曼和他的大軍不知不覺地踐踏。]素萊曼為她的話而詫異地微笑了,(古蘭經27:18,19) 螞蟻不是用聲音而是用嗅覺,氣味溝通。

真主確已將重任信託大地和山嶽,但它們不肯承擔它,它們畏懼它,(古蘭經33:72)。

客觀事實:死物怎可以承擔,畏懼重任信託?

古蘭經

真主在大地上安置許多山嶽,以免大地動蕩(古蘭經16:15;21:31;31:10)。

客觀事實:山不是防止地震的。

古蘭經

真主將每種物造成配偶(古蘭經51:49) 有一些物是沒有配偶,只有一性別。

他是射出的精液造成的。那精液是從脊柱和肋骨之間發出的。(古蘭經86:6,7)

客觀事實:精液不是從脊柱和肋骨之間發出,而是從睾丸發出。

古蘭經

法老說:[我必把你們釘在十字架上。](古蘭經7:124;26:49)。

優素福對同監的兩人說:[你們有一個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古蘭經12:41) 。

客觀事實:摩西(穆薩)時代的埃及(公元前1450),和約瑟(優素福)(公元前1880)的時代,都沒有釘十字架的刑罰。

釘十字架的刑罰最早出現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大英百科全書及The Eerdman"s Bible Dictionary)。

古蘭經

法老叫哈曼替他燒磚,建築一座高樓(古蘭經28:38) 埃及人建築樓,是用石,而非燒磚 (Manu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G Maspero, H Grevel)。

人受胎和斷乳的時期共計三十個月(古蘭經46:15)。

人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古蘭經31:14)

客觀事實:人受胎不是六個月。

古蘭經

太陽是落在黑泥淵中(古蘭經18:86)

太陽疾行,至一定所(古蘭經36:38)

客觀事實:太陽不是這樣行的。

古蘭經

雷霆在讚頌真主超絕萬物,眾天神因為畏懼他而讚頌他。他發出霹靂以擊殺他所意欲者。(古蘭經13:13) 雷霆是雲裡面的電荷衝擊生成的聲音。

客觀事實:雷霆和霹靂不是真主的兩個天神。

古蘭經

易卜拉欣和易司馬儀樹起天房的基礎。(古蘭經2:127) 天房是在伊斯蘭興起不久之前建造(Anwar al-Jundi於Mizan al-Islam一百七十頁, 引用埃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學教授Taha Husayn 博士的話)。

曾展開大地。(古蘭經50:7)。

將地面展開。(古蘭經79:30) 。

大地是怎樣展開的。(古蘭經88:20)。

地球不是平的 。

客觀事實:聖經記載——

神(真主)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以賽亞書40:22)

神(真主)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7)

《聖經》與《古蘭經》

來源:bystander2的日記

《聖經》從最早成書的約伯記(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4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這些人是受上帝的默示,按他們自己的領會而寫作的,作者與作者之間並沒有關於寫作方面的交談。作者有君王大衛,政治家但以理,祭司以斯拉,哲學家摩西,法律家保羅,也有牧羊人阿摩司,又有稅史馬太,也有漁夫彼得、約翰,還有醫生路加,還有先知以賽亞、耶利米等類人物。

他們寫作聖經的地點,更是各在一處,有的寫在西乃曠野,有的寫在阿拉伯高大的山嶺中,有的寫在巴勒斯坦山中,有的寫在耶路撒冷聖城聖殿裏,有的寫在伯特利的先知學校中,還有的寫在波斯國的王宮裡和巴比倫的河邊,還有的寫在羅巴的監獄內和拔摩的海島上。

基督教的《聖經》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所構成的。舊約,三十九卷書,記錄了神為猶太人制定的律法,約定,對耶和華的讚美,記載了上帝與猶太人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新約,二十七卷書,記載耶穌基督和其門徒的言行,與早期基督教的事件。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聖父,聖子,聖靈) 三位一體」,這詞並沒有在《聖經》中出現,「三位一體論」只是通過根據經文的上下文,及前後聯繫推理。

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阿拉伯語:?????????,意思為「誦讀」),穆斯林認為是真主阿拉的語言,通過大天使吉卜利裏(《聖經》譯為「加百利」)開始於公元610年,用了23年時間,傳授給穆罕默德,當時穆罕默德是40歲。

穆罕默德在世時,《古蘭經》多為口傳,並有一定文字形式記載。在穆罕默德離世於公元632年後不久,《古蘭經》內容即以文字形式固定下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當今的《古蘭經》版本,即是當年穆罕默德口述記錄下來的最初版本。

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雖然有多種語言譯本,但只是幫助穆斯林理解經意;只有阿拉伯文本纔是真正的《古蘭經》,誦讀纔有意義。《古蘭經》要發聲誦讀出來,才會完全領悟它完整的美感和全部的含義。因為阿拉伯文的《古蘭經》是以優美的詩文寫成的。

《古蘭經》共有30卷114章6236節,每一章以一個阿拉伯語詞作為名稱。穆斯林認為,《古蘭經》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法則。《古蘭經》中有提到多個《聖經》中的人物,如摩西、耶穌,尊表為「先知」。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是教徒公認的伊斯蘭教先知。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之為穆聖。

整本聖經要說的是什麼?

整本聖經要說就是耶穌是基督。

耶穌就是應許要來的彌賽亞。

他已經來了,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路2:12)

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太1:21)

在十字架上他宣告「成了」。(約19:30)

他洗凈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1:3)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5:1)

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林後5:18)

這就是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林後5:19)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羅1:2)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1:13)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