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就要上要養老下要養小,還要對付老公和老闆——摘自昨天晚上和一個80後品牌

總監聊天的隻言片語。

這幾天原公司在一起打拚的小字輩總在向我抱怨,說自己就像一匹被人死命鞭撻的驢,從大學畢業一直到現在差不多奔跑了十來年,工作環境換了一個又一個,崗位也不斷調整,但是工作壓力卻是越來越大,心態也越來越浮躁;許多人還結婚生了孩子,彷彿一夜間背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包袱。

工作的壓力還能去夜店K歌喝酒去釋放出來,畢竟酒精多少還能麻痹一點緊張透頂的神經;但是經營家庭、贍養老人、撫育孩子、車房還貸之類的壓力可是歲月一點點加上去的,只會與日俱增,不可能減少分毫。

這類雙重壓力的確讓80後的小字輩感到崩潰,尤其是一些已經步入中高層經理人層面的人,都是正值30出頭、精力旺盛的黃金時期,卻常常覺得身心都是前所未有的疲憊,言談之間頗有先辭職休息一段時間,藉機調整一下心態的想法。

實話實說,對於年輕人的這種想法,我確實有些吃驚,不過看到他們一個個心力交瘁的樣子,明顯是已經對當下的工作感到厭煩了;作為一個在職場耕耘多年的經理人,我深知對自己熱愛的職業產生厭煩的感覺是非常危險的,那意味著放棄一切的開始;雖然很多人都會想盡辦法擺脫這種糟糕的情緒,但是沉淪的負能量卻會無時無刻地纏繞著你的大腦,焦躁、懷疑、蔑視、厭惡這類字眼總會充斥著你工作的過程之中;也許有一天你會突然猛省於往日的任性,重新燃起工作的激情,但是回頭看去,已經失去了太多的青春年華,這就是先人們時常慨嘆歲月蹉跎的真意。

產生這種沮喪情緒的根源來自多個方面,尚未回暖的市場環境自然給工作目標的完成設置了重重阻礙,而在互聯網大潮的衝擊下不斷更新的營銷工具和新興思維方式,迫使80後經理人必須要適應在邊做邊學的職場環境下生存。

在技術型創業公司大行其道的當下,充斥著超級浮囂的急躁情緒,大數據的極致使用造就了無數變態級的思維裂變,偶像的成功案例加劇了80後們大躍進式的運營夢想,瘋狂躁進的營銷模式讓年輕一代經理人根本來不及去消化學習最基本的理論知識,但是年輕老闆們的極度膨脹卻在不經意間讓同樣年輕的高管們承受了根本無法承受的壓力,重壓之下雖有勇夫,但是更多的人可能是直接崩潰了,我想這就是80後們普遍存在厭煩情緒的主要原因。

我無意去評判當下的市場環境和職場氛圍,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作為職業經理人,既然改變不了什麼,那就只能改變自己了。雖然過程痛苦,但總比放棄一切好得多。如果在痛苦中羽化成碟,脫胎換骨,那就是徹底擺脫了沮喪因子,你就又可以在新環境下生存下去了。

大道理聽多了也會厭煩,只要心裡明白就行;但是工作業績代表了你職業能力的高低,職業能力又直接影響了你的收入多少,你的收入多少又決定了你和你家人的生活質量,這樣直白而冷冰冰的關聯,只要情緒穩定下來,每個聰明的80後都是心知肚明,也都會知道該去如何應對各種厭煩——只要厭煩的時間不要拖的太久,因為你拖不起。

最後引用一句泰戈爾的名句與厭煩君們共勉——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就按照生命本身的律動與節奏生活,在生命綻放的時節就該盡情釋放,在生命枯萎的時候就走向消亡。

釋放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規律,順其自然,只要不放棄努力,保持一顆永遠年輕的學習之心,一切困惑都會離你而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