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昨天我是根本不敢看空间和朋友圈乃至微博的,一些粉到脑残程度的脑残粉可以一整天都在转发相关内容,哪怕是重复的。他的解释呢,十年一次,要珍惜,大不了你不看。

对于这种集体行为应该如何看待?这种集体行为是否属于kitsch范畴?


泻药。

我的朋友圈和社交网路就压根儿没出现这些,以至于我是在知乎上知道这个事情的。

最近邀请我回答盗墓笔记相关的问题与日俱长,我一直也没明白这是为何。后来我发现我在某条提问下回答了关于【盗笔与鬼吹灯】的问题,有大概三四百赞左右,很多人大概由此以为我很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应该说明一下。

鬼吹灯刚刚红的那段时间,零几年我忘了,那年我也是刚出来工作,没钱没娱乐,晚上缩在出租屋看小说,用一个MP4看鬼吹灯,那时候也上贴吧。大家都嫌更新太慢,于是有网友开始从鬼吹灯的设定观出发,自己写同人文,大家看得不亦乐乎。

这个同人文就是《盗墓笔记》。

盗墓笔记红了之后开始出版,删除了胡八一,大金牙等人,但是胖子留下了。经过修订,胖子的身份也独立了出来,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胖子其实就是王凯旋,截止今天,胖子怎么著也应该有五十多岁了。不过自从胖子进入了《盗墓笔记》这个平行宇宙,就已经开始了他下半生最宏大(Keng)的冒险,跟胡八一等人早已失联。

说实话,最开始我看盗笔,是因为晚上无聊,有时候搭长途车或者坐飞机,时间太长用来打发时间,从来没从书里面看出什么瓶邪的爱情之类。

后来盗笔的营销方式开始呈现走偏门的趋势。一大波刷腐的人开始说瓶邪怎么怎么样,那时候我开始有点反感——我从来不反感同性恋,我身边也不少同志朋友,但是我反感拉郎配的行为。

直到后来,无论什么影视剧,小说里只要出现两个以上男主角或者哪怕另一个是男配,首先就有人给这俩男的配CP。似乎现在这些人眼里,只是同性才有真爱了。

我不想去争辩他们是叶公好龙还是年少中二。但是自从这类人开始刷瓶邪之后,盗笔的文风走向也开始奇怪了。看得出,作者也在刻意迎合。此后,无尽的坑和讨好人的文笔,加上作者枯竭的想像力和无力回天的剧情,我就慢慢的不关注这部小说了。

因为我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有了家庭孩子,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有了日渐庞大的交际圈子,也有了许多的娱乐。还要去到很多地方,见识很多东西。

这时候的我,如果说保留一份情怀,那也并非来自盗墓笔记,也不会来自鬼吹灯。

这两部小说,在我人生的阅历里,都不算什么好作品,鬼吹灯的志怪风格偏向我小时候看的一些民国怪谈或者明清杂记,而盗笔就真的毫无出处可言。

有人说,这小说你如此看不起,怎么说出那么大一堆东西?说明印象深刻吧?

其实,任何我经历过的东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知乎上我知道了盗笔完结了,然后回忆了这些年,我觉得就挺好了。

至于朋友圈刷屏的事情,有两个办法:1.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其实根本没空看网路小说。2.加入他们,因为你们的青春还在,当你们不在乎这些了,你们的青春也会随著小说一起完结。

我有很多同学朋友都是盗墓笔记的书迷!书迷!

我们高二高三的时候,学校不能带手机什么的我们也没有很多的娱乐,然而我们班又是文科班,作业一写完就会有大把的时间,我也忘了具体什么时候盗墓笔记被引人我们班,有些人看过有些人当时只是听说过,然而在某一段时间,随著这套书的反复流传,可以说整个班的人都看完了这套书,不难想像,当时我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话题都是盗墓。

很多人都会喜欢小哥,心疼小哥,三叔挖了好多坑,很多地方都写得不是很明白,于是看懂的人就会给没懂的人讲到底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一些细节吵起来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当然我们班也有腐女,喜欢瓶邪。

当盗墓风靡网路的时候,我们当然一直喜欢,当听说要翻拍的时候,我们都很期待,但是当拍出来以后我们大概都觉得挺失望的,因为不是我们心目中盗墓该有的样子,吴邪不是这样的人,小哥的高冷是因为他只有一个人。所以在我的回答一开头我就说了,我们都是书迷。

我们看完结局,我们说我们要去长白山接那个让我们心疼的小哥回家。可是却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不能启程。

我们觉得我们对不起小哥。或是,对不起我们当时爱他的时光。我们当然知道他不存在,可他还是我们的信仰。不嫌矫情的说,他就是我们的信仰。

八月十五开始我同学就在刷屏,觉得很难过啊,不能去长白山亲自接小哥回家。

八月十七,我打开空间朋友圈一排的,小哥,该回来了。

我的同学里没有转发全是自己发的说说,看著这一排的小哥接你回家,我真的觉得他们是存在的。

大概你去问问所有喜欢盗墓的人都会告诉你,我相信,他们也都是相信的。在某一个平行时空,他们都是存在的。

在那个世界里,吴邪接到了小哥,铁三角会一直在一起。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对盗墓笔记有很大的偏见,我身为一个六年的淑芬,真的是把盗墓笔记当做自己的信仰,别人刷不刷屏是别人的事,你屏蔽不屏蔽就是你的事了,我们乐意年年都送张起灵上热搜,年年都搞一个头条出来庆祝稻米节,这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怀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跟幸运能进入这个圈子,如果你被刷屏了也不正是证明了稻米的力量么


谢邀。人家发什么是人家的自由,你是否选择性地屏蔽是你的自由。看了这个问题又随即看了下自己朋友圈的动态:除了晒美食的就是晒自己的,竟然连个发鸡汤文的都没有,看来选择性的屏蔽真是太重要了。。

高兴啊,过年了回家了,不得庆祝一下嘛。

咋看待?

接受得了的就乐呵呵的看,

接受不了的就袅么悄屏蔽,

贼喜欢的就在一起狂欢呗,

看了就恶心的就删好友咯。

大家都在自己朋友圈微博刷屏,

也没去你家门口贴大字报不是,

何必自找难受呢。。。


跟风呗 又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