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希望遭遇風險,但人們也不希望自己花的錢不能買回來任何實質性的東西也不能發揮任何作用而白白打水漂,基於這樣一個矛盾的事實,人們希望本質上應該起到保障作用的保險產品同時也能夠擁有儲蓄的作用。於是各種返還型產品應運而生,畢竟「保險」抱緊了「儲蓄」的大腿,那才真的是雙保險。

如果說返還型的重疾險有可取之處的話(身故和重疾保額的共享,可以有效壓縮成本,讓該險種的價格更親民),返還型的意外險就實在是乏善可陳,主要原因為:

  • 保障責任缺失是硬傷
  • 性價比低,儲蓄作用不明顯

下表是我們找的幾款比較典型的返還型意外險,同時與一款消費型的意外險擺在一起橫向比較一下,大家就能很直觀的看出優劣。

一、保障責任缺失是硬傷

1、一般意外保額不足

返還型意外險的誕生要追溯到車險,多數人買車的時候都會給車輛上全保險,相較於車,人顯然更加重要,又豈能沒有保險呢,於是保險公司推出這樣的險種,從它們的名字也可以大致看出這些險種是比較偏重交通意外的保障責任,但在一般意外的保障上就實在很難讓人滿意

安行寶、如意行、任我行在一般意外的保障上,身故保額分別只有10萬、10萬和5萬,百萬保額僅僅是保障自駕與乘坐非營運機動車意外、公共交通意外、航空意外,而普通人一生中又有多少時間在這些交通工具上度過呢。

我們拎出一個條款來說明一下,看似百萬保額的保障,其實保障範圍是非常狹窄的。

安行寶保障條款

在交通工具上意外著你雙腳離開車輛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該項保障責任的保障範圍了。

對於普通人而言,保障意外的意義失去大半。

2、只保全殘不保傷殘

《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將傷殘等級分為1-10級,最嚴重的是1級,在消費型意外險中通常會賠付保額的100%,也就是與身故保額相同;2級,賠付90%……以此類推,10級傷殘賠付10%。

但在多數的返還型意外險中是沒有傷殘保障的,只有全殘保障。也就是說假如遭遇了意外,殘疾了,但傷殘評定標準未達到保險合同規定的全殘等級,那麼返還型意外險是一分錢都不會賠的,這讓這些產品幾乎失去了意外險的保障意義。不排除有個別返還型意外險是保障傷殘的,但大多數類似產品是不保的。

保障責任是我們評估一款產品的關鍵要素,僅以上兩點我們就不推薦多數人購買該類產品。

二、性價比低,儲蓄作用不明顯

上表中我們拿了安心保險的小米綜合意外險來做對比,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前3款產品能保的,綜合意外險也能保;前3款不能保的,綜合意外險還能保,而綜合意外險的價格卻跟前三者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每年可以省下1500元左右的費用。

返還型意外險宣傳上一直以來的所謂亮點,30年期,滿期返還120%保費,每年的年化收益也僅有0.67%,而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有多少呢,在1.35%到3.2%之間。也就是說多交給保險公司的上千塊錢還不如存到銀行,儘管都跑不贏通貨膨脹,但存到銀行是損失更小的處理方式,如果你十分擅長理財,那麼這些錢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且如果意外險的開支都如此高昂的話,那麼加上重疾險、人壽險、醫療險等險種,家庭保險規劃方面的開支會很容易超出合理的範圍。

返還型產品的唯一優勢體現在交10年,保30年,無需每年購買。說是優勢,換個角度想,其實錢也被套死了,但真的有方便多少嗎?意外險是購買門檻最低,最不受年齡影響的險種,如果說健康險有續保的問題需要考慮,意外險則基本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三、大白說

綜上所述,保障責任的缺失讓返還型意外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失去保障意義的,這也是我們不推薦購買的根本原因。至於其儲蓄作用,我們理解大家選擇返還型產品的心理,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畢竟返還型意外險的儲蓄作用連銀行定期也比不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