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授銜時,有幾個來自國民黨的起義將領也被授銜,但還有一些國民黨將領因爲資歷太老,官職太高,授銜將軍很不合適,但授銜元帥又怕我軍的將領不服。這時候國軍中的著名將領張治中站出來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淡泊名利,拒絕了元帥的軍銜,靠犧牲個人得失完美地解決了其中的矛盾,後人爲了表示對他的尊敬,稱他爲“和平將軍”。

青年時的張治中爲求生計,曾四處流浪,做過商鋪學徒,也做過備用警察,後警局看他資質不錯,就送他進了揚州巡警教練所學習,隨後成爲一名正式警察。

隨後辛亥革命爆發,張治中依靠自身的警察裝備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在揚州躋身於反清起義的一員。孫中山覺得此人是個可塑之才,便送其去軍官學校受訓,後負責帶領黃埔三期生,此時的張治中才華出衆,已經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要職。而在黃埔軍校時期,他又與周恩來成爲要好的朋友,爲之後留在大陸埋下了伏筆。

北伐戰爭結束後,張治中跟隨蔣介石,展開對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的討伐,努力磨練自己的軍事技能。抗日戰爭時期,善於帶兵的張治中已經位居軍長,在淞滬會戰中嶄露頭角,立下赫赫戰功,自此愈發得到蔣介石的信任,仕途也越走越順。

張治中是一個愛國的人,他雖對國民黨忠心,那也是建立在一致對外的基礎上。西安事變爆發後,國民黨大部分將領高官都在考慮自己的站隊問題,以求升官發財。但張治中是爲了聯共抗日,堅決支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因爲愛國心站對了隊伍的張治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張治中升任新疆省主席。

周恩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朋友,張治中也是個重情義的人。當時周恩來向張治中要提議釋放在新疆被監禁多年的上百共產黨地幹部,張治中欣然放行,並派人護送這些共產黨人返回延安。

這份情誼在1949年得到了周恩來的報答。當時張治中代表國民黨來北平談判,可商談的結果被蔣介石視爲“喪權辱國”,張治中一時騎虎難下,周恩來便勸說張治中乾脆留在北京,甚至將其妻兒也想辦法接來北京,張治中猶豫再三,最終同意投誠。隨後他又在新疆的和平解放中起到關鍵作用,爲新中國的成立又立一功。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