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網站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具體範圍為是以該網站公布的六點坐標的連線與中國該區域領海線之間空域。關於「東海防空識別區航空器識別規則」也同時公布,該規則自2013年11月23日10時起施行。信息來源:中國國防部原標題:專家:釣魚島防禦標識線基本到位 空中執法有據可循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題:中國釣魚島防禦標識線基本到位空中執法有據可循記者馬學玲陳海峰「從防禦體系角度來講,如此一來,中國在釣魚島地區的防禦標識線就已經基本到位。」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對中新網記者談道。23日上午,中國政府發發表聲明,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在中日釣魚島爭端持續的背景下,這一消息旋即引發世界範圍關注。系防禦性舉措防空識別區出現交叉重疊是必然對於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外電外媒紛紛予以報道,稱這顯示中國在海洋爭端上變得更為自信,但與日本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可能會激怒日本。美聯社注意到,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其中包括日本聲稱擁有主權的釣魚島等島嶼。日本媒體也作出速報,認為這必將導致釣魚島上空的緊張局勢。除媒體層面的關注之外,日本政府也給予高度關注。中央電視台報道稱,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伊原純一23日致電中國駐日公使韓志強表示抗議,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也是召集防衛省官員召開會議,表示日本將加強對中國的監視,做好切實的對應。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23日上午就此答記者問時指出,「中國政府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目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領空安全,維護空中飛行秩序。這是中國有效行使自衛權的必要措施,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不影響有關空域的飛越自由。」20世紀50年代以來,包括一些大國和中國周邊部分國家在內的20多個國家先後設立了防空識別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國家早在1969年就公布實施了防空識別區,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處也約為130公里。「各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主要是基於飛行器快速發展的一種防禦性措施。」軍事專家孟祥青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分析稱,中國此次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也是如此,旨在保證國家空防安全,也是為了維護東海地區包括公共區域的飛行秩序。針對媒體有關中日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一說,孟祥青指出,對於防空識別區的劃分,首先要考慮如何對自己的領空安全最有利,是從維護國家安全、領空安全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的,所以其範圍肯定要大於領空。「東海是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形勢比較複雜,相關國家也多隔海相望,所以,防空識別區出現交叉、重疊也是必然的,為此,各國之間應加強溝通交流,共同維護這一地區的飛行秩序。」孟祥青說。中國釣魚島防禦標識線基本到位空中執法有據可循「中國之所以設立防空識別區,確實也是形勢所迫。」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談道。「日本很早就設立防空識別區,中方飛機進入該區域後,他們稱將打曳光彈進行警告,又宣稱中方無人機若進入其領空將被擊落,此外,還要在宮古島部署地對艦導彈。」羅援說,這對中國在自己領空或國際海空域進行的正常軍事訓練和巡航任務都造成嚴重威脅,迫使中國必須劃明底線。在周永生看來,「這是日本因釣魚島問題對中國挑釁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為了捍衛國家主權而採取的一種應對性舉措。」日本於2012年9月將釣魚島「國有化」,一年多來,中日關係持續低迷。幾天前,中國國防部警告日本,稱任何將中國無人機擊落的行為都將構成「戰爭行為」。而在中國作出這一表態前,有媒體報道稱日本已經制定計劃,如果警告無效,將擊落進入其領空的外國無人機。「此次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可以說,為中國以後在東海尤其釣魚島地區的空中執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周永生補充道,並且這一政策也符合國際慣例。軍事專家李傑對中新網記者談道,因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固有領土,所以此次東海防空識別區將其包括在內無可爭議,若他國飛機進入釣魚島海域與領空,這就屬於對中國領土、領海以及領空主權的侵犯。「這對釣魚島問題的解決不會帶來實質性影響,但會使得中國在東海相關空域的執法更有依據。」周永生指出,這將改變過去比較被動的局面,為中國在釣魚島地區的空中執法奠定政策基礎,對於一些國家對中國領空的侵犯會產生重大威懾作用。周永生認為,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使得中國在釣魚島地區的防禦標識線基本到位。羅援進一步表示,至少從法律層面來講,中國在釣魚島地區構建了一個日益縝密的立體防禦體系。(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