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信息和知識以空前的速度增長著,「知識焦慮」隨之而來,我們害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能把自己專業學好的同學應該不至於太過焦慮,焦慮往往是面對自己未知的領域時而容易產生的。的確,如今這個時代只懂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是不夠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進行額外的信息攝取。但面對那麼多陌生的領域,還有那麼多可以選擇的材料,難免會覺得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學習材料,怎麼選書,哪本書好?有時候,選了一本書別人推薦的書,卻發現讀起來並不適合自己;或者,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時間讀完一本書,又發現只有那麼一兩句話是真正有用的。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讀書付費的欄目來幫助大家讀書,一般通過幾十分鐘時間,將一本書概述,提煉,總結。但由於是一種概括性的呈現,難免會缺失很多原著的內容,這些內容或許對講述者不重要,但是對你來說可能是有價值的。

另外,別人的解讀裡面常包含了很多他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並不能完全代表原作者的意圖。讀書是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閱讀原版比較好,但是得精選好書,不要盲目追求閱讀的數量,一年非要讀多少多少本,而應該選合適自己的,一年能夠細品幾十本已經非常不錯了。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指的閱讀,既包括英文版書籍也包括中文版。自己之所以更多地看英文版,是因為有很多英文書,國內的翻譯質量不太好;另一方面,很多優質的英文書,在國內的出版很慢,有的甚至不會出版。

如果實在是不知道挑選什麼書,建議可以去看個別牛人的推薦,最好是特別牛的,這樣相對靠譜些(並非訴諸權威,過程中還是要自己甄別的)。比如比爾蓋茨每年都會推薦一些書籍,我自己也讀過很多本他推薦的書,有喜歡的,也有隨便翻一翻的。但這些書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讀起來比較通俗易懂,並且思想性也不錯。大家先看幾本他推薦的書:

這本書以前在小群裡面,帶領大家聽讀過。很多朋友聽了這本書,感覺都挺不可思議的。女主人公,出自於一個很極品的家庭,從小不像我們中國父母那樣,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讀書考上好大學,這個家庭的父母壓根就反對孩子上學,並且認為,那是對於上帝的褻瀆;更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樣家庭環境下的主人公,最後竟然讀到了劍橋博士的學位。蓋茨對這本書的作者Tara也做過一次採訪,非常精彩。

本書講述了矽谷的一個巨大騙局。一家做醫療科技的公司,市值高達600億,宣稱能夠顛覆傳統,結果被發現,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彌天大謊。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一個身世顯赫的美女,在他創造公司的過程當中,邀請了非常多的知名人士,包括商界,政界和科學界,為她站台。那麼她是如何做到忽悠這麼多人的呢?待大家自己去挖掘它的精彩之處。

注意不是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而是《達芬奇傳記》,就那個真實歷史上的開掛天才達芬奇。它的作者,是寫過《愛因斯坦傳》和《喬布斯傳》的Walter Issacson,一個著名的傳記作家。達芬奇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傳奇的人物之一了,他一生做了太多太多事情,出於對大神的仰慕,自己收藏過一本達芬奇的手繪冊。對這位神秘歷史人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本傳記。

這本書並不是想要說服我們世界變得越來越好,而是試圖讓我們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我們很容易犯一些思維上的錯誤,比如非黑即白的二元論,習慣性消極思維等。書中用大量數據和事實讓讀者認識到,其實對於這個世界,我們了解得還遠遠不夠。值得一提得是整本書的呈現方式,講故事,說道理,拿數據,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家,在中國算是非常知名了。他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在中國都銷售火爆。因此,也成了網紅級別的學者。他去年出版的這本《21 Lessons for the 21 Century》(中文譯名《今日簡史》),雖然名字當中寫的是今日,但講的是對於未來的預期。像凱文·凱利的《必然》一樣,對於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即信息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影響,赫拉利做出了自己的預測,與凱文·凱利不一樣,赫拉利似乎對未來更加悲觀一些。後面可能會帶大家在公眾號里精讀本書一部分內容。

選取原版讀物的時候可以參照很多標準,今天分享一下兩種比較自由但又不失樂趣的方式。

主題閱讀

所謂主題閱讀,即圍繞某一個主題展開的閱讀。比如如果對"幸福"這個主題感興趣就可以看丹尼爾·吉爾伯特《Stumbling on Happiness》,或者是米哈里·希斯贊特的《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等等,光看書名或者作者,可能都很熟悉,或者在各種讀書節目里了解過簡介和概述,但如果是自己去尋找差異點和聯結點,對同一個話題從不同角度去切入,閱讀的推動力就會大大增加,收穫也會更多。

如果從英語學習角度出發的話,推薦大家幾個比較好的主題閱讀網址。

1.紐約時報學習板塊(The Learning Network)

分為兩大塊內容:學生閱讀版和教學計劃版,素材來源於真實的生活,都是圍繞辯證性問題展開,同時帶有很多相關話題書籍的推薦閱讀,如果你是老師,可以拿來給學生作為拓展閱讀材料和寫作材料;自己讀當然也可以,通過對內容的深度挖掘,既有思辨性,過程中又不斷提升英語能力。

2.TED的子網站TED-ED:翻轉閱讀

我們對TED演講官網比較熟悉,其實它旗下的TED-ED也是非常值得去觀看的一個地方。網頁里的教育動畫已經是高質量的英語學習素材,但最有價值的其實是看完視頻後的翻轉學習內容,特別是Dig Deeper板塊,會有很多拓展性閱讀,省去了不少搜索資源的時間。

3.CommonLit:主題閱讀

這也是國外一個超高質量的公益閱讀網站,讓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主題篩選和整合,從不同角度展開,分別包含了書目,體裁,難度級別,寫作手法,主題等,且每篇文章的綜合拓展非常全面。之前寫過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滑到文章最後進行參看。

4.YourNextRead:類似書目推薦

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智能匹配,當你把自己讀完的書目輸入進去,網頁會自動推薦給你5-6本圍繞這個主題的其他書目,右邊會有簡短的圖書簡介和書評。通過這個網頁,我把它推薦的《Born a Crime》,《Becoming》,《Educated》,《When Breath Becomes Air》等全部讀完後,發現推薦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5.The Fussy Libarian:最新圖書諮詢

和YourNextRead不一樣的地方是,網頁中還提供免費圖書下載的信息,訂閱推薦後,每隔一段時間會把圖書資料發送到郵箱,你也可以用RSS訂閱器來了解最新閱讀諮詢。

6.BookSeer:智能推薦

Seer是預言家的意思,所以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幫讀者智能匹配下一本讀什麼。網頁非常簡潔,把自己讀完的書輸入進去,即刻推送給你一系列類似的書籍鏈接清單,這點跟YourNextRead非常相似,推薦質量很不錯。

探索發散式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比較隨性和跳躍,是一種遵循於好奇心,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路線。比如,很早之前看完昆汀的電影《無恥混蛋》,同一時間,也讀了些二戰時的歷史,就對二戰這個題材比較感興趣。當時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聽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命令,去做那麼殘忍恐怖的事情,所以就去看完了《現代性與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過後想更了解日本,去看了《菊與刀》,讀了些文學作品。重看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時,發現有不少是對日本戰後的反思;接著選讀了介紹日本戰後歷史情況的書籍,找了幾集介紹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紀錄片,又疑惑在戰爭狀態下,被迫害者是如何忍受痛苦以及走出陰霾的,就去讀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整個過程是沒有收尾的,可以一直發散出去,這樣編織出來的一章閱讀網路就完全是依照自己的興趣展開的,表面上很凌亂,但你閱讀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也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形式,從你挑選的書中,可以看出清晰的思維脈絡。當然,你也可以隨時在某一點停下來,去深挖一個話題,這就又回到了之前說的主題閱讀。

最後想說明的是,如今這個時代的閱讀已經不僅僅限於書籍報刊雜誌了,互聯網社交媒體像國內微博,公眾號,知乎,國外的quora,medium等,都能找到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前提是要有篩選的眼光。但選完了以後,最好還是親力親為,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和提煉。如果大家覺得篩選起來太麻煩太累的話,給你一個十分誠懇的建議:先關注語者公眾號

1款親測有效的閱讀教學庫?

mp.weixin.qq.com
圖標

| 今日互動 |

如果讓你推薦一本英文原版書,你會選哪本?

記得留言給大家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