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巴黎時間18時50分許,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舉世聞名的巴黎聖母院遭到重創。火災致使教堂塔尖倒塌,整個教堂內部損毀嚴重。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爲這場災難感到痛心。不過在幾十年前,巴黎聖母院也曾面臨過一次被燒燬的危險,而且當時不僅僅是巴黎聖母院,連整個巴黎都差點被付之一炬。當時決定巴黎命運的這個人名字叫馮·肖爾鐵茨。

1944年8月,納粹德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失敗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當時盟軍的部隊即將從德軍手中奪回巴黎,面對這一情況,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束手無策。然而,希特勒不甘心就這樣將一個繁華的巴黎交回到盟軍手中。於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在他心中產生:燒燬巴黎。

爲了確保完成這項必然會遺臭萬年的任務,希特勒任命他的堅定擁護者肖爾鐵茨擔任巴黎城防司令一職。

肖爾鐵茨出身于軍人世家,畢業於紀律嚴明的薩克森軍官學校。他性格刻板、冷酷,一向以無條件服從命令、堅決完成而任務聞名。肖爾鐵茨最顯赫的“戰績”就是在1940年用火炮摧毀了荷蘭鹿特丹市中心,當場炸死718人、炸傷78000餘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當時有人問他這樣做是否不妥,他自信地回答說:“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因此,希特勒派肖爾鐵茨來執行燒燬巴黎的任務,就是想確保做到萬無一失。

然而,這一次肖爾鐵茨抵達巴黎後,他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猶豫。當時納粹德國即將戰敗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如果肖爾鐵茨堅決執行命令,一把大火燒燬了巴黎,那麼在將來的軍事審判庭上,他必然會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當然,作爲一個把服從命令奉爲天職的人,肖爾鐵茨倒是不至於會因爲害怕將來受審判而拒絕執行元首的命令。

真正促使肖爾鐵茨改變想法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當時法國維希政權的巴黎市長,一個是瑞典駐巴黎的領事。巴黎市長拉着肖爾鐵茨看了一圈巴黎城市風景,然後對他說:“將來有一天戰爭結束了,您如果作爲遊客來到這裏,還可以再一次欣賞到這些美麗的建築。”肖爾鐵茨雖然是個刻板的軍人,但也不至於到毫無欣賞能力的程度。美輪美奐的巴黎足以讓當時的任何人沉醉其中,肖爾鐵茨再怎麼冷酷無情,也不忍心將這麼美麗的一個城市付之一炬。

相比巴黎市長的“美麗誘惑”,瑞典駐巴黎領事的勸告則是簡單粗暴。他告訴肖爾鐵茨說:“如果燒燬了巴黎,你將永遠成爲歷史的罪人。”肖爾鐵茨作爲一個軍人,或許並不畏懼死亡。但如果要將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那恐怕再勇敢無畏的人,也會感到恐懼。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內心掙扎後,肖爾鐵茨最終決定通過瑞典領事和盟軍方面取得聯繫,讓盟軍火速進駐巴黎。一旦巴黎落入盟軍手中,他的任務就結束了,也就不用再爲燒不燒巴黎的問題感到無比糾結了。

結果,在肖爾鐵茨的默契配合下,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總理戴高樂率領法軍第一時間衝入巴黎,肖爾鐵茨宣告投降,巴黎躲過了一次滅頂之災。

二戰結束,肖爾鐵茨因在保護巴黎時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於1947年獲得釋放。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改變人生命運的,往往是關鍵時候那個關鍵的決定。

參考文獻:《巴黎燒了嗎》,[美]科林斯,[法]拉皮埃爾,譯林出版社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