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一次性講清楚究竟如何區分蘇27、蘇30、蘇35

今年距離第一架蘇—27戰鬥機首飛已經有整整40年了,過去的40年里,代號「側衛」的蘇—27戰鬥機家族已經發展出了數十種衍生型號。這數十種側衛衍生型在外觀上又很多相似之處,對於不太熟悉蘇系戰機的讀者來說,很容易將它們搞混。最近適逢「側衛」家族的最新成員蘇—35S來到中國。蘇氏戰鬥機姐妹花是不是讓你眼花繚亂傻傻分不清?接下來,就為各位簡單梳理一下側衛家族的最容易混淆的三大型號:蘇—27、蘇—30和蘇—35。

首先我們來看側衛家族的鼻祖,蘇—27。在現役的三代機中,蘇—27是為數不多美貌與能力共存的機型,幾近完美的氣動布局在賦予蘇—27超強機動性的同時,也讓蘇—27成為了三代機中造型最優美的一型戰鬥機。在外觀上,蘇—27基本型最直觀的識別特徵是機頭的空速管、切尖的垂直尾翼翼尖、進氣道兩側的雷達告警天線和中置的IRST(光電探測系統),這是它區別於側衛家族其他戰機的主要特徵。

圖註:烏克蘭空軍裝備的蘇—27戰鬥機,空速管、空速管、切尖的垂直尾翼翼尖、進氣道兩側的雷達告警天線和中置的IRST(光電探測系統)

圖註: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曾經裝備過的蘇—27表演機

1992年中國正式引進蘇—27及其生產許可之後,在國內開展了國產型號的生產,國產型的蘇—27被稱為殲—11,早期的殲—11和進口的——27除了進氣道上的生產批號外,在外觀上基本沒有區別,在這裡不做過多介紹。

在推出蘇—27之後不久,蘇霍伊公司又在蘇—27雙座型號蘇—27UB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蘇—30。蘇—30發展到目前,主要的型號有蘇—30MKK、蘇—30MKI、蘇—30MK2和蘇—30SM。在上述四大型號中,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蘇—30MKK外觀識別特徵最為明顯。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0MKK是蘇—30家族中唯一一型垂尾翼尖沒有進行切尖處理的機型。除了平直的垂尾翼尖外,蘇—30MKK和其他蘇—30型號又很多共同特徵:機頭左側增加了伸縮式的空中加油探桿、IRST隨之被移到了風擋右側、原先位於進氣道兩側的雷達告警天線也被取消。而隨著機身重量的增加,蘇—30的前起落架鼻輪也由蘇—27的單輪改為了雙輪。

圖註:中國海軍航空兵(上)以及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0MK2和蘇—30MKK戰鬥轟炸機。蘇—30MKK和蘇—30MK2在外觀上基本一致,要區分二者很容易,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蘇—30MK2使用的是獨一無二的白色塗裝雷達罩,而空軍使用的是和蘇—27SK/殲—11相同的帶缺口的深灰色雷達罩。

圖註: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戰鬥轟炸機,注意它的識別特徵:切尖的垂直尾翼翼尖、主翼前緣的鴨翼、風擋左側的空中加油探桿,進氣道外側沒有雷達告警天線。此外,印度購買的蘇—30MKI還裝備了帶推力矢量控制的渦扇發動機,我們很容易將它和其他蘇—30區分開來。

圖註:俄羅斯空軍裝備的蘇—30SM,其最顯著的識別特徵就是和蘇—30MKI一樣的鴨翼。除此之外,蘇—30SM也同樣使用了帶推力矢量控制的發動機。目前俄羅斯空軍的「勇士」飛行表演隊已經換裝了8架蘇—30SM戰鬥機,「勇士」飛行表演隊可以說是世界上目前最壕的表演隊。

蘇—35S的識別特徵是非常明顯的,蘇—35S和蘇—27系列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空速管,同時前起落架的鼻輪使用的是雙輪,蘇—27系列是單輪,再要細說的話,那就是蘇—35S翼尖掛架側面增加了一對編隊燈,風擋左側還有伸縮式的空中加油探桿,而蘇—27系列是沒有這兩型配置的。因此,區分蘇—35S和側衛家族的其他戰機不是什麼難事兒。

圖註:俄羅斯空軍裝備的蘇—35戰鬥機

圖註:夕陽下的俄羅斯空軍蘇—35戰鬥機,從這個角度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出,蘇—35的機頭是沒有空速管的。

以上就是側衛家族主要型號的外觀識別特徵,牢記這些特徵,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蘇27、蘇30、蘇35傻傻分不清楚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