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左右,第一個嚴重分離焦慮期,每天上班走的時候都像生離死別一樣。雖然家裡人說媽媽走了他就不哭了,但上班時候也是揪心的不行。寶寶問:「媽媽為什麼上班?」媽媽:「上班掙錢啊!」寶寶:「為什麼掙錢?」媽媽:「掙錢給寶寶買玩具。」這也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回答,當時的想法就是糊弄一天算一天。直到有一天,寶寶說:「不讓媽媽上班,我不要新玩具了。」瞬間覺得好心疼,寶寶為了留媽媽在家,願意用他最心愛的東西來交換。

後來反思這個問題,不能給孩子太物質的回答,這個回答很容易被自我否定。

三歲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了,就比較容易溝通這個事情,我會跟孩子說,「寶寶去幼兒園哦,媽媽去上班了,我們每個人要做自己的事。」寶寶慢慢有了「每個人做自己的事」這個概念,在家也不再纏著大人了,因為他要「做自己的事」

現在孩子快上小學了,已經可以像大人一樣交流了。我會跟他講,「寶寶要去學校,學習知識,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生存。爸爸媽媽去上班,也是要做有價值的事情,不能每天在家吃喝玩樂。」他會覺得很公平,我上學,你上班。

不同階段因為孩子理解力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條就是不能敷衍孩子,儘可能跟孩子認真地交流這個事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就像獅子媽媽要去捕食,燕子媽媽要壘窩。而我,需要工作,才能給你生存的權利,生活的保障


就跟你必須去幼兒園一個道理呀 這是爸爸媽媽必須做的
對於回答小孩子,你是沒法有深度的!因為他聽不懂,然後就會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繼續問你!孩子哭鬧和焦慮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這個和你如何去如何回答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因為你想出一萬個回答他的答案,他還是會哭鬧以尋求關注和安全感

因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要對社會付一部分責任的 因為我們活在世界上呀


工作賺錢養家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