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譯文:「眼盲者耳聰,耳聾者眼明。因此,如果能閉塞其一(或眼或耳),就會增強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閉塞其耳、目、口(勿聽、勿視、勿言),就會增強萬倍之能力。心因物而動,因物而靜,關鍵在於眼。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無聲無言),因而能產生大恩德;而響雷暴風(指外物也)只會使萬物發生騷動。」沖虛子曰:修道之要在乎三寶,三寶之要在乎目。目,外物進入之門戶也。外物入,心則騷動。心既動,則虛靜失矣!「妄為」生,則兇禍至矣!嗚呼,悲哉!原文:「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譯文:「至樂之本在於知足,至靜之本在於無私。上天因無恩而至私,故能大恩而至公(即施惠於萬物)。統攝的法式在於調和其氣。」沖虛子曰:世人喜佔有而不知滿足,慾壑難填,故常痛苦而不樂也;好妄為而不知博施,為所欲為,故常心蕩而不靜也。若欲歸於至樂、至靜之境,則需調和其氣也。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譯文:「生為死之終結,死為生之終結,故生死為一。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故利害相生。」沖虛子曰:「道」本為一,雖有陰陽之分,實不可分也。陰陽相勝相生,循環往複,一息不停也,故聖人明生死為一、利害相生、禍福相依之理也。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譯文:「愚昧之人常以懂得天地之準則為智慧,我卻以遵循時令、洞悉外物為聰明。俗人以欺詐為智慧,我卻以誠信為聰明;俗人以奇異為智慧,我卻以自然為聰明。所以說:進入水火之中還自以為是智慧,那就是自取滅亡。」沖虛子曰:愚昧之人總以為懂天地之規而能安其居,富其家,便覺智慧非常也;卻不知妄作招兇,外物累人之理。聖人則不然,因知物慾傷人,故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依時修身,除妄歸真,終能與萬物玄同矣!玄同則精和,精和曰常,見常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知此理,方為真聰明矣!原文:「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譯文:「因為自然之道虛、靜,所以能生天地、萬物。因為天地的運行遵循自然,所以能使陰陽相勝。陰陽相勝相生,則變化和諧。」沖虛子曰:「道」因虛靜,而能生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因其虛靜,而能生生不息。故人若虛靜,則能隨心所欲。原文:「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譯文:「所以,聖人懂得自然之道不可違背,因而制訂了各種法則。然而,至靜無形之道(普遍)是各種法則(特殊)所不能完全契合的。於是就有了奇妙的《易》,它產生了各種象徵,是以八種卦象為本,並貫以六十甲子,來演化種種玄機的。這樣一來,陰陽循環相生也就能很清楚地蘊涵於各種象徵之中了。」沖虛子曰:奇器,古之解者常以為「道」也,實則非也。因前已指出,「道」是「律歷」所不能契的,纔有「奇器」產生。此「奇器」不但能完全契合於「道」,而且能展現「道」之玄妙,使萬物之奧祕畢現也(『道』恆無形,『奇器』則以有形契之)。因「奇器」之中含有「八卦甲子」,故知「奇器」應是指含有《連山》、《歸藏》之古《易》也,而非今之《周易》也。參考鏈接:http://www.laozi.net/html/daojiajingdian/2009-03-01/1235895062.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